- 相關推薦
采薇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采薇》運用對比的方式,將時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 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下面是采薇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和小編一起看看看吧。
設計依據與教學目標
古詩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體現著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與民族的智慧,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習中華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采薇》是《詩經· 小雅》中的名篇。是一首描寫戍卒生活的詩。這首詩用士兵的口吻,在戰后歸家途中,追述戍邊作戰時的苦況,猶如電影用一連串的回憶鏡頭,再現從軍生活的勞苦悲傷,用痛定思痛的反思,多層次地表現行役之苦。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及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讀懂課文大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習慣;二是要引導學生在誦讀想象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和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2)與文本對話,探索人物內心深處強烈的厭戰情緒和濃濃的思鄉之情。(3)賞析本文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4)能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講到“戰爭”,你會聯想到哪些描寫戰爭的詞語?(如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尸橫遍野、狼煙四起、兵慌馬亂、千瘡百孔、滿目瘡痍、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這些詞語寫出了戰爭的殘酷。那么對處在戰爭一線的古代士兵來說,面對戰爭他們又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采薇》一課。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文中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
2 、同桌合作,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流暢地翻譯課文。
3 、分四人小組,交流譯作,老師選擇其中幾個投影給大家,指出優劣。
如對最后一段的翻譯
生 1 :想起我離開家的時候,楊柳依依隨風飄飛。如今我在歸鄉的途中,紛紛揚揚雪花漫天,路途泥濘步履艱難,饑渴交加滿身疲憊。我的心是多么凄涼悲傷,滿心的傷痛又有誰能體會。
生 2 :回想當初上征途,楊柳依依隨風舞。如今回家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一路隨隊緩緩行,又渴又饑真勞累。我心傷悲感慨多,此中哀苦誰體會!
……
(以上教學環節,體現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課堂討論,讓學生真正了解文章大意。此外,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翻譯課文,既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化語言。)
譯文參考:
(1)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冒出了芽尖。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又到了年末。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有家等同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不停地奔走沒有空閑。
(2)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多么鮮嫩。說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憂悶。悶的心兒好像烈火在燃燒,饑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方總是沒有固定,無法叫人向家里捎信。
(3)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已經又老又硬。說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陽春。王室的差事沒有盡頭,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誰來慰問。
(4)那開得茂盛的是什么花?是常棣的花密密層層。那駛過的大車是什么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坐乘。兵車已經起駕,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坐下,一個月的交戰就有幾輪。
(5)、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耳裝飾的弓和魚皮箭囊。怎能不天天警戒, 獫狁入侵,戰事十分緊張。
(6)、想起我離開家的時候,楊柳依依隨風飄飛。如今我在歸鄉的途中,紛紛揚揚雪花漫天,路途泥濘步履艱難,饑渴交加滿身疲憊。我的心是多么凄涼悲傷,滿心的傷痛又有誰能體會。
5 、討論分段,歸納段意。
一、(1-3節)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的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二、(4-6節)直接寫戰事。
三、(第6節)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6 、再次朗讀課文。
三、研討課文、體味情感
1 、戍卒的全部生活,可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悲苦”。因何而“悲”,緣何而“苦”?請同學們仔細研究課文,說說你的發現。
2 、分四人小組,交流討論發現情況。
3 、課堂交流討論
答案參考:
(1)久役在外。①“薇亦作業”、“薇亦柔止”、“薇亦剛止”,“作”、“柔”、“剛”三字顯示了薇生長期的三個不同階段,在時間上是遞進的,它象征戍卒的久久不歸。同時“歲亦莫止”、“歲亦陽止”,從歲暮年終到夏歷十月,時間的流駛,物換星移,不知給征人帶來多少痛苦。隨著時間的遞進,征人的痛苦也與日俱增。②[投影]朱熹引用程子的話:“古者戍役,兩期而還,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詩集傳)這段話告訴我們,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可是本詩中的戰士的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滿和對家鄉強烈的思念。
(2)寢食難安。因“獫狁孔棘”,他們疲于奔命,時時處于戒備狀態,無暇休息,身體與精神同處于極度疲勞狀態。“載饑載渴”也是它們戍邊作戰生活苦況的反映。
(3)戰斗慘烈。從“戎車既駕”、“四牡業業”、“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描寫當時士兵的裝束、武器、作戰方式等詞中可以想見他們進行了怎樣殘酷地拼殺。
(4)音訊隔絕。從軍在外,沒有固定的駐所,無法找人捎信回家。與家人音訊阻隔,彼此的生存難以預卜,其悲苦之狀可見一斑。
(5)歸鄉路遙。九死一生的戰爭幸存者們,歷經磨難后,內心深處依舊凄涼,悲傷。因為歸鄉的路依舊那么艱難,家中可否還有人倚門而望?
4 、請同學們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從白天激烈的戰斗中幸存下來的士兵們在荒涼的邊塞營地會談些什么呢?
(1)兩人一組進行交談。
(2)請兩組當堂表演,師生點評
(以上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探究活動中,勇于提出自已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綜合訓練,提高能力
1 、《采薇》末章的前四句,歷代傳誦不已。那么它永久的藝術魅力究竟是怎樣表現的呢?說說你的理解。
先獨立思考,再組織課堂討論。
查閱有關古人對這兩句話的評價資料。
參考答案:
①物中有我,景中生情,情景交融。“依依”既表現楊柳之態,又表示人們送別時依依不舍之情。
②一語雙關。因“柳”與“留”諧音,古人折柳送別,以表示挽留之意。
③美好祝愿。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風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
④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春風楊柳萬千條”的美麗時節,征人卻不得不與親人分別,也許一別之后永遠無相見之日,良辰美景,并無賞心樂事,所以美景不過是形同虛設罷了。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離死別的哀愁,以樂景襯哀情,哀情更突出,更鮮明,故能起到倍增其哀的藝術效果。
2 、下面是古人對《采薇》的評價,談談你對這些評價的看法。
“謝公(指謝安)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世說新語·文學》
“《詩》日‘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見整而靜也,顏之推愛之。‘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寫物態慰人情也,謝玄愛之。‘遠猷辰告',謝安以為佳句。”
——宋祁《宋景文筆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為樂,一倍增其哀樂。”
-—— 王夫之《姜齋詩話》
“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
——方玉潤《詩經原始》
(以上教學環節,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3 、《采薇》一詩,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是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請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征人思鄉的古詩詞。如唐朝高適 岑參 王之渙 王昌齡 李頎 李益……
4 、[投影]比較下列兩首詩的異同
《涼州詞》
王之渙《邊塞》
王昌齡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答案參考:
相同之處:都是邊塞詩,都反映征人思鄉這一主題,都寫了戰士們的不幸遭遇和鄉愁離恨,起筆都不凡,意境開闊壯美……
不同之處:王之渙詩描寫塞外荒寒壯闊的景物,透露出征人生活的艱苦和思家的哀怨。情調是悲而壯……王昌齡詩卻未把征人的愁思描寫一番,而是慨嘆征人不還的原因是沒有名將守邊,以致外患頻仍,使詩另開辟出一層新意……
5 、以競賽的方式背誦課文。
拓展閱讀:《采薇》教學后記
《采薇》上完后,結果應該是喜憂參半。我預設的是學生通過聽吟誦音頻和教師講解把握戍卒的感情起伏。《采薇》這首詩共六章,詩詞大意很簡單,學生讀幾篇參照注釋就能懂,但如果不深入體會戍卒的細膩情思,學生只能把握表層的皮毛,而不能深入戍卒內心把握那份凄苦。因此,我帶著學生反復吟誦,把握重章疊唱與起興的藝術手法,進而挖掘戍卒隨著回環往復的吟唱所描述的時間流逝,而歸途無望的絕望感,并且這種絕望感是層層遞進,歷久彌傷的。但第四第五章,戍卒的各種感情交織,最主要的是國家榮譽感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思歸之切的掙扎和矛盾。詩的最后一張情景交融,道出戍卒的悲傷。
《詩經》里的戰爭、思婦詩歌應該是中國邊塞詩最早的源頭。學生在初中學過《君子于役》《漁家傲·秋思》《涼州詞》《出塞》等邊塞、思婦詩歌,因而我有意在最后做一個拓展,帶著學生回憶總結這一類詩的主題,從戍邊將士的妻子心理角度刻劃——思婦思夫,從戍邊將士心理角度刻劃——征夫思歸,并且將這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做一個總結。
這節課整個流程進展比較順利。但還是有很多不足,首先學生課前預習不充分,課堂花在理清課文的時間比較多,且整個過程中磕磕盼盼,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不足。上課過程中,因為理清課文花了過多時間,導致把握戍卒感情的時間減少,因而把握戍卒的感情過程比較快,學生把握得不是很透。最后的拓展也因為時間原因,匆匆掠過,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很多時候,我比較著急,就自己說出了答案,而沒有讓學生自己歸納,學生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教學效果。其實,學生是很有創造力的,只要老師引導得當,這種創造力是會被激發出來的。
總之,課堂是遺憾的藝術。今后我會在研究教法上多花時間和精力,爭取讓課堂遺憾更少,學生收獲更大。
【采薇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采薇》教學策略03-24
《采薇》教學過程03-24
《采薇》教學過程實錄03-23
《采薇》教學過程設計03-24
采薇翻譯 采薇全文01-07
《采薇》教學實錄04-19
采薇教學設計04-20
《采薇》名師教學04-19
采薇教學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