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手抄報初中
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氣爽,一年的勞作從此開始,春耕春種,開始忙碌。祭拜祖先,追憶先人,也在同時進行。踏青節、掃墓節、聰明節都是清明節的別稱。下面我們為你帶來清明節手抄報初中,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清明節手抄報初中
清明節淵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云:“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于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并保存于清明節中。
讓文明祭祖方式回歸本位:
清明節本是懷念祖先的日子,但是現在卻被許多的商家加上許多東西使它黯然失色了。
清明節來臨,采用何種方式祭奠先祖成為坊間爭議的話題,也考量著人們祭奠的文明走向。
在清明節祭奠逝者寄托了人們對其的思念之情,表達的是對逝者的懷念和追憶。所以清明節,應當讓文明祭奠方式回歸本位。文明祭奠先祖有很多方式,何必一定要興師動眾、耗資不菲,甚至互講排場、比闊氣、爭規格、論正統,形成一股庸俗“公祭”攀比之風呢?
清明時節車紛紛,趁機斂財忙擴墳。毋庸諱言,隨著清明節的到來,利用手中權力趁機搞起腐敗的現象時有出現,讓祭奠先祖活動淪為了個別人牟利的工具,是念錯了“祭奠經”走歪了“文化路”。不過,最為普遍的當是在祭祖中的鋪張浪費風,把祭祖搞成迷信活動了。
在我看來,清明節不僅要從煙熏火燎中解脫出來,大力提倡清雅深沉、環保文明的方式過得“清明”潔凈,更應該體現出節日的內涵,體現出移風易俗、文明祭奠的時代特點。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其實一束清香淡雅的鮮花,一個深深的鞠躬、一杯滿懷思念的水酒,就足以承載生者對逝者的情感。也有人采用植樹等還念故人,都是不錯的選擇。就讓燒紙錢等容易造成空氣污染和引發火災的傳統陋習遠離我們吧!
另外,網上祭奠都不失為一種好方式。時空難阻隔 ,網上寄哀思。低碳環保的網絡祭奠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這種以環保、文明的方式來追遠懷人,讓清明節洗卻煙塵,更符合清雅深沉的.節日精神。
清明節古詩:
1、《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4、《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5、《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6、《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7、《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8、《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9、《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10、《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節詩句:
1.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2.行云去后遙山暝。——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3.遙憐鞏樹花應滿,復見吳洲草新綠。——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4.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5.山屏醉纈,連棹東西岸。——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6.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溫庭筠《寒食日作》
7.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8.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吳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9.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偓《夜深》
10.斬新衣踏盡,還似去年時。——王建《寒食》
11.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12.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1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14.更蕭蕭、隴頭人去。——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15.綠云蔽日樹輸囷。——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16.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17.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趙鼎《寒食》
18.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9.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20.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清明節優秀作文:
唐代詩人杜牧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的四月前后,雖然春暖花開,但又時常陰雨綿綿。也許有些人認為清明是一個悲傷的代名詞,但在我的眼里,卻有不一樣的感受。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氣共有15天,這時候,寒冷的冬天已經遠去,大地萬物春意融融,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清明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俗話說“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你看,綠油油的田野里開出了金燦燦的花朵,勤勞的蜜蜂正忙著采蜜呢。你瞧,遠處的農民伯伯也抓住這大好時機忙著耕田播種。
清明也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時機。我們走在山間的小路上,隨處可見滿山的花朵,有粉色的杜鵑花,黃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梨花,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兒,伴著微風,不時有股淡淡的花草香鉆入我的鼻孔。山腳下,一群孩子們在快樂地放風箏,歡聲笑語彌漫了整個醉人的春天。
清明也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我都會跟著我的家人一起去給我的外公掃墓,今年也不例外。到了那里,首先,爸爸會把墓碑周圍的雜草和樹葉打掃干凈,接著擺上我們帶去的貢品,點燃香火,燒紙錢……然后爸爸會帶著我們一起給外公叩拜。看著外公的墓碑,我仿佛感受到了外公和我們在一起,還在品嘗著我們帶去的美食呢。那一刻,我的心情既開心又難過。開心的是在這樣美好的春光里我能夠來看望他,難過的是外公再也不能和我們享受這美好的生活了。帶著復雜的心情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墓地。
清明節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既有掃墓祭祖的淡淡哀思,也有春耕踏青的歡聲笑語,非常富有特色,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傳承。
【清明節手抄報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4-03
初中清明節手抄報素材04-03
清明節初中手抄報內容04-03
清明節手抄報03-27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7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4-01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04-08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03-25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