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

時間:2022-11-08 18:14:0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

  (3)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代數思想。

  (4)重視良好學  教學重、難點:(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較簡單的方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復  師:(出示課件)老師在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生:(100+X)克

  師:在天平的右邊放了多少砝碼,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師邊講邊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師:請你根據圖意列一個方程。生:100+X=250(課件顯示:100+X=250)

  師:這個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  二.探究新知,理解歸納

  (1)概念教學:認識“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兩個概念

  師:(出示課件)那你猜一猜這個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說出理由。

  生1:我有辦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辦法,因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老師我也有辦法,我是這樣想的,假如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100,就能得出X=150師:黎明同學的想法太棒了!我們一起探索驗證一下。請看屏幕,怎樣操作才使天平左邊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邊拿走一個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邊拿走100克的砝碼,天平保持平衡。

  師:你能根據操作過程說出等式嗎?

  生:100+X-100=250-100

  (課件顯示:100+X-100=250-100)

  師:這時天平表示未知數X的值是多少?生:X=150(課件顯示:X=150)

  師:是的,黎明同學的想法是正確的,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100,就能得出X=150。我們表揚他。把掌聲送給他。

  師:根據剛才的實驗,我們來認識兩個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師:(課件顯示X=150的)指著方程100+X=250說:“X=150是這個方程的解。(課件顯示:方程的解)

  師:100+X=250 100+X-100=250-100說:“這是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師:在解方程的開頭寫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過程。(課件顯示:解:)

  師:同時還要注意“=”對齊。師:都認識了嗎?請打開課本第57頁將概念讀一次,并標上重點字、詞。

  師:你們怎么理解這兩個概念的?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過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數的值,這個值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使這個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兩個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個數值!敖夥匠獭钡慕,它是一個演變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精神。]

  (2)教學例1。

  師:要是老師出一個方程,你會求這個方程的解嗎?

  生:會。

  師:請自學第58頁的例1的有關內容。

  [學生獨立學  師:(出示例1)左邊有X個,右邊有3個,一共用9個。根據圖意列一個方程。

  生:X+3=9(板書:X+3=9)

  師:X+3=9這個方程怎么解?我們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幫助理解,請看屏幕。師:怎樣操作才使天平的左邊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拿走3個球,使天平左邊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

  師:根據操作過程說出等式?

  生:X+3-3=9-3(板書:X+3-3=9-3)

  師:這時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生:X=6(板書:X=6)

  師:方程左右兩邊為什么同時減3?

  生1:使方程左右兩邊只剩X。

  生2: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3,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師:“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3,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本褪墙膺@個方程的方法。

  師:這個方程會解。我們怎么知道X=6一定是這個方程的解呢?生:驗算。

  師:對了,驗算方法是什么?

  生:將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邊是否等于方程的右邊。

  (板書:驗算:方程的左邊=6+3=9方程的右邊=9

  方程的左邊=方程的右邊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師: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成口頭檢驗的  解方程:3x=18?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匯報交流,指生說,然后課件演示。

  方程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做一做:

  身高問題

  小明去年的身高+比去年長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小明今年的身高-小明去年的身高=8cm

  小明今年的身高-8cm=小明去年的身高

  小紅高165cm,比小華高10cm,小華高多少cm?

  我們用桶接水接了30分鐘水,一共接了1.8KG,每分鐘接水多少克?

  三、鞏固應用

  1、填空。

  (1)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 )。

  (3)比x多5的數是10。列方程為( )

  (4)8與x的和是56。方程為( )

  (5)比x少1.06的數是21.5。列方程為( )。

  2、你能說出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嗎?

  X+19=21 x-24=15

  5x=10 x÷2=4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數量關系。

  (1).比x多3的數。

  (2).X的1.5倍。

  (3).每枝鉛筆x元,買30枝鉛筆需要多少錢?

  (4).小明13歲,比小紅小x歲,小紅多少歲?

  4、練小結: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驟。(口述過程)

  四、拓展延伸。

  1、挑戰501 -- 502

  五年級參加科技小組的人數是34人,比參加文藝小組的人數的2倍少6人,參加文藝小組人數有多少人?(寫出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

  師:看來,解加法方程同學們掌握得很好,老師得提高一點難度,敢挑戰嗎?

  生:敢。

  師:誰愿意讀讀這個方程? [學生都爭著讀這個方程,可激烈了]

  師:這是一個含有減法的方程,你能根據解加法方程的步驟,嘗試完成。

  (指名王欣同學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學在單行紙完成) [學生試著解方程并進行口頭驗算] 2、集體交流、評價、明確方法。

  師:王欣同學做對了嗎?生:對。

  師:方程左右兩邊為什么同時加幾?

  生: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6,使方程左邊只剩2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由板演

  王欣同學面向大家回答)

  3 、提煉升華

  師:誰能說說解含有加法和減法的方程的步驟?(隨著學生,課件顯示全過程。)

  生:解方程的步驟:

  a)先寫“解:”。

  b)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一個相同的數,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c)求出X的值。

  d)驗算。

  4、全課小結,評價深化

  通過今天的學  以小組為單位自評或互評課堂表現,發揚優點、改正缺點。

  對老師的表現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己去想去說,去回味知識掌握過程的舞臺,這樣將更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總結失敗原因,發揚成功經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板書設計]解方程例1:書本圖X+3=9驗算:X-2=15解:X+3-3 =9-3方程左邊= 6+3=9解:X-2+2=15+2 X=6方程右邊= 9 X=17方程左邊=方程右邊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2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任務是使學生認識循環小數,理解循環小數產生的意義。為了使學生經歷循環小數產生的過程,透徹地理解什么是循環小數,在教學時突出了下面兩點:

  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成為發現者。

  “從現實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理念,它是一個有趣的活動,同時暗含著數學問題。上課伊始,我創設了去動物園游玩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引出新知,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獲得成功的喜悅。

  2.精心設計練習,注重知識拓展。

  在新課結束后,設計了一組形式多樣的練習題,既有考查循環小數的意義的判斷題,又有考查解決問題能力的應用題,還有排列順序、計算循環小數小數點后若干位數字的拓展題,這樣的習題設計不僅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還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展和延伸。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小麗到動物樂園游玩時,被動物樂園知識窗中的信息吸引住了,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蝸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誰爬得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引出新知,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獲得成功的喜悅。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列式計算。

  師:你們知道如何計算蜘蛛和蝸牛爬行的速度嗎?

  (引導學生列式:73÷3,9.4÷11)

  2.感受除不盡。

  (1)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指兩名同學板演。

  (2)觀察思考,發現問題。

  師:這兩個算式能除得盡嗎?為什么你這樣認為?余數和商是怎樣變化的?

  預設生1:在73÷3這個算式里,商的小數部分不斷商3,余數總是1,所以除不盡。

  生2:在9.4÷11這個算式里,余數不斷重復出現6和5,商不斷重復出現5和4,也除不盡。

  師:像這種重復不斷出現的商可以用循環小數表示。

  3.認識循環小數。

  (1)觀察比較73÷3和9.4÷11的商,發現特點。

  師:這兩個算式的商分別有什么特點?你能說出來嗎?

  學生交流匯報后教師指出:73÷3的商,從小數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斷重復出現數字3,得數可以用24.333…的形式表示,省略號表示后面的數字都是3;9.4÷11的商,從小數部分的第二位起開始依次不斷重復出現5和4,這個商可以寫成0.85454…,省略號表示后面的數字依次是5和4。

  注意:為了清楚地表示哪個數字或哪些數字在循環,在“…”之前要把重復的數字寫兩遍以上。

  (2)請學生舉例說明還有哪些循環小數。

  4.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師:根據需要我們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想試試嗎?

  課件出示:把下面的循環小數保留三位小數。

  5.866…≈     7.33…≈

  學生嘗試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結:循環小數取近似值時,要明確省略號表示的是哪個數字,然后再進行四舍五入。

  5.反饋訓練,鞏固對循環小數的認識。

  完成教材15頁下面的例題。先獨立解決問題,然后選擇其中的兩道題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問題中討論、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循環小數和怎樣表示循環小數,才能使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真正體驗探究的樂趣和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美。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學生解答百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3、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習用方程解決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方法,和用算術方法解決百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關系:

  1、男生人數是本年級人數的40%。

  2、男生人數是全校人數德20%。

  二、新授

  1、出示家庭月支出統計表,讓學生說出里面的百分數表示的意思。

  2、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關系時,并板書在黑板上。

  3、引導學生根據關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數是解答問題。

  4、學生交流總結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方法。

  三、練習

  1、做72頁“練一練”中的1、2題。學生完成后,集體交流、評價。

  2、做第3題,指明說出六五折的意思,并練習找單位“1”和等量關系。

  四、課堂總結

  學生談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這月我當家

  總支出錢數×40%=買食品的錢數

  ⅹ×40%=500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4

  學習內容

  教材第2頁例1,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第1課時

  課型

  新授

  學習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使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2、學生能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初步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4、在活動中培養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具運用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玩積木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搭積木的游戲。請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擺法?

  生展示不同的擺法。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老師發現同學們越來越喜歡動腦筋了,大家探索出了這么多有趣的擺法。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一節課希望大家積極動手動腦,我們來繼續探索《觀察物體》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

  【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2頁例1

  (1)師:看同學們剛才學得真好,我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玩積木的機會(出示課件):現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如圖),

  應該怎樣擺?有幾種擺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發現好多小組都在積極嘗試多種不同的擺放方法,這種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誰愿意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小組集體的智慧成果?

  生擺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生擺

  師:電腦出示六種基本擺法,同時指出在這六種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移動,就延伸出了多種擺法。

  (2)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展示成果。

  (3)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擺法,你們能嘗試著找到一個如何擺放的規律嗎?可以討論。

  生討論交流得出: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后余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它的實物圖有多種擺放方式,你學會了嗎?你還有什么收獲呢?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5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重難點是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和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大熊貓、東北虎的圖片以及相關文字說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鰭豚數量的變化情況;野生和人工養殖的大熊貓數量的關系;20xx年與20xx年人工繁育東北虎數量的比較。根據上述信息,引導學生提出相應問題,進而研究方程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借助天平讓學生親自參與操作和實驗,在經歷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過程中,加深對方程及等式意義的理解。

  3、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喚起學生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幾幅圖片。(課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動物圖片)

  我們應該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今天這節課,就以這三種動物為話題,來研究其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大熊貓、東北虎的數量變化情況的情境引入課題,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探究,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

  二、合作探究 獲取新知

  1、找出白鰭豚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用字母表示。

 。1)提問:我們先來看白鰭豚的這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2)根據情境圖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根據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這句話寫出等量關系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20xx年只數 + 300只=1980年只數

  1980年只數 - 20xx年只數=300只

  1980年只數-300只=20xx年只數

 。4)教師板書20xx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這個等量關系式,并提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個等量關系嗎?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匯報: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鰭豚只數,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a+300=400。

 。5)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用字母x來表示未知數。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x+300=400(板書)。

  【設計意圖】由于直接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鰭豚20xx年只數和1980只數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把這個問題進行細化,減少坡度,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義。

  根據x+300=400:等號左邊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數?(1980年的只數)等號右邊是哪一年的只數?(1980年的只數)

  像上面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我們借助天平來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問:你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學生對天平的用途、構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師可以做簡單的介紹。)

 。2)天平的左盤放了一個正方體,右盤是100克的砝碼。放正方體的一頭重。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想辦法讓天平平衡嗎?

  右盤加上50克的砝碼,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盤放入10克砝碼,右盤放入20克砝碼。

  提問:觀察天平平衡了嗎?如何使它平衡?(左邊再加上10克的砝碼就平衡了。)

  提問:根據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這個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嗎?

  10+10=20(板書)

 。4)天平左盤放入一個20克砝碼和一個小正方體,右盤放入50克砝碼。

  談話:小正方體的重量我們不知道,可以用X克來表示。用一個等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可以怎樣寫。

  20+x=50(板書)

 。5)出示兩臺平衡的天平:一臺左盤放兩個50克砝碼,右盤放一個100克砝碼。另一臺左盤放4個x克的小方塊,右盤放一個200克砝碼。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

  50+50=100 4x=200(板書)

 。6)談話: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知道天平平衡的現象可以用等式來表示。像前面我們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設計意圖】此處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驗,在經歷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過程中,初步體驗和感受方程的含義。

  3、找出大熊貓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1)提問:繼續看大熊貓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0xx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殖大熊貓數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貓20xx年人工養殖的只數與野生的只數的關系嗎?

  師生總結: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人工養殖的只數10=野生的只數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養殖大熊貓的只數,那么x10=1600

  (3)學生打開教科書57頁,結合圖示進一步理解以上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情境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

  4、找出東北虎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1)提問:繼續看東北虎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預計到20xx年,全國最大的東北虎繁育基地的東北虎數量將達到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還多100只。

 。2)提問: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東北虎20xx年的只數與20xx年只數的等量關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畫一畫,在天平上表示出這個等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同學交流。

  學生匯報:

  20xx年的只數3+100=20xx年的只數

  列式為: 3X+100=1000 (板書)

  畫圖為:天平的左盤是3個X和一個100,右盤是1000。

  提問: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數。)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合作學習的基礎,第三幅情景圖的學習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符合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

  5、揭示方程的意義。

 。1)提問:剛才我們研究出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分成兩類:含有字母的是一類,不含字母的是一類。

  我們把含有未知數的這類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2)組織學生討論: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說明理由。

  (3)組織學生交流:判斷是不是方程,你覺得必須符合什么條件?

  方程必須含有未知數,還必須是等式。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比較、歸納總結,讓學生發現方程的本質特征,進而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判斷、歸納的學習能力。

  三、鞏固練習 加強應用

  1、出示自主練習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讓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2、出示自主練習2,看圖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出示自主練習3,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練習題的設計是有層次性的,第1題判斷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第2題重點使學生明確要根據天平平衡時左邊質量=右邊質量的關系列出方程;第3題則結合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寫出等量關系式并列出方程,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四、回顧反思 總結提升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這節課我們以國家保護動物為話題,認識了方程,方程可以為我們的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總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設計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教師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再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來解釋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多次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鰭豚20xx年和1980年數量關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貓、東北虎的數量變化情況等。

  總之,本節課從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交流、討論,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借助集體思維,加深對方程意義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動手做等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標: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概括、語言表達等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由于學生對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其認知水平還處于形式水平階段,所以我把重點定為: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

  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時,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我認為教學難點是: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好的教、學法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融觀摩、操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體驗對平形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讓本節課所授的知識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與學具。

  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并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我將本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為4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萬能阿曼接到求助電話的情境。通過學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活動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動要求,問學生你們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幫忙解決這個困難?好,讓我們來動手做一做。板書課題:動手做。接著我請學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畫出需要鋸開的線路,并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然后我請學生分別展示他們的不同的設計,提出問題:同學們設計了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這些設計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呢?來引導學生找出兩個共同點:1。每條分割線都是垂直的2。它們的對邊都是平行的,并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最后讓學生動手用剪刀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來,看是否能拼成長方形。在整個活動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能夠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高的特征,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

  活動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紙片,并對學生說: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導學生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高說出梯形的高;顒又型ㄟ^教師示范說,學生自已說,生生互說等多種形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并能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新的學習,再一次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活動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讓學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紙片: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畫一條線段,把這張三角形紙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自由操作。通過這種具有挑戰性,探索性同時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動,從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對高的認識。然后我再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更準確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三、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里,我設計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練習題。

  1、試一試,標出圖形的底和高,加深對圖形的底和高的認識。

  2、練一練,畫出圖形的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高的畫法

  3、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

  (由淺入深的題型設計,針對各層次的學生,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習都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通過總結評價、課外延伸這個環節既能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以達到教學目的。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2)課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會根據實際需要求積的近似數,會計算小數連乘、乘加、乘減,并根據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計算小數乘法。

 。2)提高學生計算、估算的能力及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及時檢驗的好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乘整數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運用遷移的方法學會新知識,培養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重點:

 。1)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熟練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難點:

  理解計算法則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輔墊

  1.讀題列式,并說一說各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4個13是多少? 18個20是多少?

 。ǜ爬ǎ赫麛党朔ū硎厩髱讉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出示課件1

  提問:通過剛才的計算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用一句話表示)

  二、 設疑引喻

  出示課件2

  板書課題"小數乘以整數"

  三、 指導探索

  1.出示圖片1

  2.組織討論:

 。1)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

  (2)13.5×5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3)你覺得哪個算式比較簡便?

 。4)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有什么聯系?

  3.提問:小數乘以整數該怎樣計算呢?

 。ㄈ绻麑W生有困難,教師可提示:①能不能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呢?②能不能用前面復習中得到的規律來解決呢?)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做法,交流這樣做的依據。

  4.出示課件3 提示:為什么要把325縮小10倍呢?

  5.請學生看書學習今天的內容第1頁,覺得重要的地方畫下來。

  四、質疑小結

  1.今天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請同學概括一下。(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提問:計算13.5×5時先算65×5,為什么算出的結果675還要縮小10倍呢?

  3.你對今天學習的內容還有什么問題?(教師和學生共同答疑)

  五、反饋調節

  1.完成P4第1題 注意學生敘述意義時的不同說法

  2.完成第1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鼓勵學生能勇敢地說一說自己錯在哪兒?教師注意行間巡視,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調節。

  3.完成第4頁第2題。

  集體訂正。

  提問:觀察上面的習題積的小數位數與被乘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4.P4第4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5.根據149×23=3427填結果。

  14.9×23=( )

  1.49×23=( )

  149×0.23=( )

  149×2.3=( )

 。 )×( )=3.427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個數乘小數

  教學目標:

  1. 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初步掌握一個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2.運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和遷移類推的方法,學會一個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掌握一個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ㄒ唬 復習鋪墊

  1.說出下面各小數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2.課件4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規律學習新知識。

  (二)指導探索

  1.理解意義

 。1)課件5,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

  提問:怎樣求出 米花多少錢?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列式的?

  出示 13.5×0.5=

  單價×數量=

  提問:這個算式和上節課學習的有什么不同?13.5×0.5還是求幾個13.5的和是多少嗎?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由學生互相說一說: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3)小結: 提問:你認為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是什么?師生共同小結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4)練習

 、僬f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義:

  3×0.7 8.5×0.4 7.2×0.86 18×0.23

 、诹谐龀朔ㄋ闶剑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2. 學習法則:

  引導討論:理解了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下面我們研究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聯系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復習過的因、積變化規律進行嘗試、討論。

 。1)出示討論題:

 、倌隳馨褍蓚因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嗎?

  ②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兩個因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積發生了什么變化?

 、垡玫皆瓉淼姆e,應該怎么辦?

  (2)學生分組討論后試做,教師行間巡視,了解情況。并指名板演。

 。3)課件6演示。

  (4)由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提問:你是把13.5×0.82轉化成誰乘以誰算的?為什么5和2對齊?

  (5)獨立完成 67×0.3 2.14×6.2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6)歸納法則:觀察比較后啟發提問:

  以上幾題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法則:(法則略)

  (7)指導學生看教材中今天所學內容

 。ㄈ┓答伨毩

  1.根據 11×18=198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積。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18=

  2.說出下面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ㄋ模┵|疑調節

  1.這一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ㄓ蓪W生總結概括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提出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看法。(包括自己的問題、提醒別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受等)組織學生答疑、解疑。

 。ㄎ澹╈柟贪l展

  1.完成練習一 第6題,第8題。

  2.列豎式計算。

  1.8×23 0.37×0.4 1.056×25

  3.一個長方形長是1.35米,寬是0.48米,這個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52頁至53頁中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把簡單的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2、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性與簡潔性,發展符號感。

  3、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發展歷史,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教學難點: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1、魔盒神奇

  師:大家喜歡玩魔術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數學魔盒?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你隨便說一個數,輸入進去,經過魔盒的加工,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數,想不想來試試

  學生報數,師隨機輸入,經過魔盒加工后,果然變成了一個新的數。

  2、發現秘密

  師:我聽到有的同學說發現秘密了,發現什么秘密了?

  輸出的數要比輸入的數大10,是這樣的嗎?

  3、猜測驗證

  猜猜看,你猜輸出的會是幾?

  師:我們剛才輸入的數都是什么數,小數行不行?

  4、想方設法

  師:為什么試不完?你說說

  師: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我們這樣試下去,永遠也試不完,對吧?

  師:那現在,你能不能想個辦法,用一個你認為比較簡明的形式,把我們想試的數都包括進去,它既能代表(),又能代表(),還能代表我們想試的任意一個數,那你覺得它應該怎么表示呢?

  想一想,寫在練習本上

  5、交流匯報

  師:好,大家都有方法了,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老師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

  漢字,數,字母

  師:a代表任意的數,其實呀,在數學上就是用字母來代表變化著的數,用x也好,用a也行,都可以代表輸入的數,如果我們用a表示輸入的數,輸出的數怎么表示呀?

  6、思想滲透

  師:為什么用a+10表示呢?它就表示輸出的數,沒錯,所有輸入的數都在不斷地變化,(板書:變化)輸出的數也在變化,那么什么沒有變?

  我們明明這些數都試不完,后來我們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把它解決了?

  7、板書課題

  8、逆用規律

  你看字母的作用大不大呀?如果我們用字母x表示輸出的數,那么輸入的數?(板書:x-10)

  二、兒歌展開,學習新知

  我們用字母或還有字母的式子就能表示數,你看,字母的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們接著來研究

  1、讀編兒歌

  《數青蛙》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

  還能接著往下讀嗎?

  2、發現規律

  師: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不整齊了,是不是在算眼睛的只數和腿的條數遇見問題了,誰發現有什么竅門?怎么來算?你來說說?

  師:哦,青蛙只數乘2就是眼睛只數,青蛙只數乘4就是腿的條數,

  哦,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發現了這首兒歌中還有數學規律。這樣的兒歌你們可以說多少句?這首兒歌我唱了30多年也沒唱完,你們能不能運用剛才學到的本領——用字母表示數,只用一句話就能把這首兒歌唱完?

  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3、展示交流

  同時呈現幾種方式、討論評價。

  (1)ABCD

 。2)aaa×2a×4

 。3)yyy×2y×4

  4、簡寫形式

  師:其實a×2還可以寫成更簡單的形式。(多媒體顯示:數學上規定:

  數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記作“?”,或者省略不寫,數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現在如果讓你來編這首兒歌,你會怎樣編?

  5、字母優勢

  師:你覺得用字母表示數好不好?誰來說說好在哪兒?

  師:它形式很簡潔,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書:簡潔概括)

  三、介紹“韋達”,提升思維。

  其實人類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并不像我們這樣一堂課這么短暫,而是經歷了一個長達幾千年的漫長過程。在古代埃及的<<藍特紙草書>>中,就出現過用x代表數,這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記載。

  系統的使用字母來表示數,這個功績要首推法國十六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韋達,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數的人。自從韋達系統使用字母來表示數后.引出了大量的數學發現,解決了很多古代的數學問題。在西方他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

  師:韋達是不是很偉大呀!我想,如果同學們也能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將來你們也會取得偉大成就的。

  四、看書質疑,理解新知

  看數學書52頁的例1和53頁的例2

  1、例1

  a+30表示爸爸的年齡,還表示爸爸比小紅大30歲,那么大家想一想a可以表示哪些數呢?

  還能是任意的一個數嗎,在這里它取值可有一定的范圍

  2、例2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月球上的秘密,x表示人在地球上的舉起物體的質量,那6x表示人在月球上舉起物體的質量,人在地球上的舉重成績,目前最高的是伊朗運動員挺舉263kg,可見x也有一定的取值范圍。

  五、及時練習、鞏固新知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并且感受到了字母表示數的優點,還知道了字母與字母或字母與數字相乘時的簡寫形式,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吧

  1、請看53頁的做一做

  2、“嫦娥1號”探月衛星平均每秒飛行v千米,5秒飛行()千米,t秒飛行()千米。

  3、李明今年x歲,爸爸今年3 x+1歲。猜猜李明今年可能()歲。

 、 5歲② 12歲③ 50歲

  六、師生交流,感悟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認識了字母這個好朋友,該下課了,你想對字母說些什么?

  師生交流后,師再次強調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簡潔、概括。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簡潔、概括

  +10

  輸入的數輸出的數青蛙(只)嘴(張)眼睛(只)腿(條)

  變化關系不變變化A B C D

  3 13 a a a×2 a×4

  96 106 2a 4a

  3000 3010 y y 2y 4y

  9.8 19.8

  …

  a a+10

  x-10 x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9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冊27~29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觀察和電腦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小組合作,經歷探究長方體特征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各種有效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有序的觀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建立空間觀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2個(其中一個兩面是一正方形的長方體)、尺子、報告單、制作好的燈籠一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圖形王國里開演唱會,下面該誰出場了呢,讓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歡迎它。

  生:長方體。

  師:那長方體是不是平面圖形,(不是)那是什么圖形?(立體圖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W生列舉)

  看來生活中的物體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ǘ┨骄俊l現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活動,小組交流,然后匯報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還有邊的角。

  師:把你手中的長方體舉起來,說一說什么地方是平平的?還有你說的邊和角都在哪?

  師小結:長方體上這種平平的面叫做長方體的面,把兩個面相交的叫做長方體的棱,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師邊摸邊說)

  電腦演示。

  師:現在教師要考察一下你們這段知識掌握的怎么樣,注意觀察,我摸到長方體的哪個部分,你們就快速說出它人名稱,好嗎?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活動環節是讓學生摸長方體,使他們對長方體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長方體的點滴認識充分激活。面對長方體的物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入新的學習狀態。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現在我們將要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研究時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個或兩個長方體,在做的過程上,各小組要齊心協力,然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發現?并將你們的發現填在報告單上。

  附表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我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制作長方體,讓學生調用直觀感知、生活經驗、做中觀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索、做中發現,做的過程將實物、表象、模型建立聯系,對特征有淺表的認識。)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師:你想先說說面、棱、頂點,哪個部分的特征?

  生: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師:你能說說是怎么數的嗎?舉起來數一數。(上、下、前、后、左、右)

  大家對他的方法進行一下評價。數得好不好?

  師:同學們在數圖形的時候要做到有規律,這樣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大家也一起來摸一摸,數一數。

  師:你還發現有的長方體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嗎?用手指出來哪個面是正方形?那這個長方體上有幾個面是長方形、有幾個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沒有找到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看看。(板書: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繼續匯報。

  生: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師:你能指一指哪兩個面是相對的?

  那你是怎樣知道這兩個相對的面面積是相等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來的,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發現相等,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師:長方體有幾組這樣相對的面(3組)哪三組你能上臺指出來嗎?

  學生回答,電腦演示。(板書: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熂皶r表揚鼓勵)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仔細觀察,在同一個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呢?

  它的前面是個什么形狀?它的上面呢?也是一個長方形,由于觀察角度的原因,使它看上去象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右面也是這樣的。其實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般添加3條虛線,畫出它的透視圖。這樣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長方體有六個面了。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是面的特征,誰來繼續匯報。

  生:長方體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不相等。

  師:都不相等嗎?

  生:是4條4條相等。

  師:哪4條相等?(指名學生上臺摸一摸)

  師:這4條棱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生:互相平行。

  師:他們組發現了這樣一組互相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還有這樣的和這樣一組平行的4條棱相等。(師邊說邊摸)

  (電腦演示)

  師:你們認為他們小組的發現怎么樣?還有哪些也有這樣的發現,你們的發現真是太精彩,來,我們給自己一點掌聲鼓勵一下。那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呢?

  生1:用眼睛看出來的。

  生2:用尺子量出來的。

  師:有的小組是用眼睛觀察出來的,而這個小組同學還對它進行測量,說明他們有很嚴謹的研究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再一次給他們鼓鼓掌。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的演示。

  師:另外,頂點有什么特點呢?

  生:有8個頂點。(電腦演示)

 。ㄔO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是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交流中發現特征,溝通聯系和區別,說的過程是數學名詞,數學概念結合操作體驗,通過匯報語言實現轉化的過程,把感知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由感悟上升為理性認識。)

  3、認識長、寬、高。

  師:每個頂點上都有幾條棱相交?

  生:每個頂點有3條棱相交。

  師:我們把相交與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這是長方體的現下面也叫底面,我們通常把底面上較長的棱中做長方體的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長方體的寬,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長方體的高。

 。娔X演示)

  師:下面長們來進行一個快速搶答,注意看老師摸到的是長方體的長、寬、還是高。

 。ㄗ⒁饧m正不對的同學)(學生糾正)

  師:它也是長,因為它和長是相對的,互相平行的,屬于同一組,所以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呢?

  (交換位置再說一說)

  師:長方體的長、寬、高會隨關它擺放的位置不同發生改變。

 。ㄈ╈柟虘茫

  1、判斷。(題略)

  2、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長和寬是多少。

  3、做燈籠,把所需要的木條和紙的數記錄下來。

 。ㄋ模┙虒W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6所有的面都是長方開,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12相對的棱長度相等8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磐ㄟ^對比讓學生理解計算圓周率的必要性;通過合作交流計算圓周率,并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仆ㄟ^學生的合作操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精確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挪聹y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平沂菊n題--圓的周長。

  二、確定探索新知的方向。

 、庞^察課前畫在黑板上的兩幅圖。

  分別指出正方形、圓形和正六邊形的周長。

 、茰贤撓。

  找出正方形和圓形聯系的地方(圓的直徑就是正方形的邊長);找出正六邊形和圓形聯系的地方(圓的半徑就是正六邊形的邊長,圓的直徑就是2個正六邊形的邊長)。

  ⑶比較周長的長短。

  以直徑為基準,正方形的周長相當于直徑的4倍,圓形的周長比它;正六邊形的周長相當于直徑的3倍,圓形的周長比它長;所以,圓形的周長在直徑的3倍與4倍之間。

 、却_定探究方向。

  量出圓的周長和直徑,算出它們之間的倍數。

 、蓽蕚鋽祿杉。

  序號

  周長(c)cm

  直徑(d)cm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三、合作探究新知。

 、艑W生操作活動。

  小組合作:量出所帶圓形物體周長和直徑,采集數據,填入上表。

  教師觀察:各組量周長和直徑的情況,量周長有用線圍的,用圓片滾的;量直徑不成問題,上一節課的知識已經遷移、內化為學生的技能。

  教師在分組活動中采集到的數據。(是后加的,時加的)

  序號

  周長(c)cm

  直徑(d)cm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1

  15.5

  5

  3.10

  2

  8.9

  2.9

  3.07

  3

  14

  4.3

  3.26

  4

  7.6

  2.5

  3.04

  5

  8.9

  2.7

  3.30

 、坪侠恚贸龉剑

  看教材第99頁,感受周長是直徑的幾倍就是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保留兩位小數是3.14;表中的數據,3.10最接近,操作中的誤差最。桓鶕荛L是直徑的π倍,得出公式c=π或dc=2πr。

 、墙榻B祖沖之。

  四、利用新知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耪f出計算周長的算式。

 、瓶诖鹁毩暿1~2。

 、亲鳂I練習十八3~4。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繼"長方體的認識"之后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練一練"兩個欄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語言表達能力。"練一練"的目的是通過想象、動手操作進行嘗試,強化長方體、正方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相互轉化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本節課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對應的數學思想,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知識基礎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強的自我發展的意識和挑戰的意識,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這使得我們在學習內容的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上除了關注數學的用處之外,也應當設法為學生提供經歷做數學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這些活動中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從而感受到數學學習是很重要的活動,初步形成并學會數學地思考。此外,學生已經學過長方形等基本圖形,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因此對本節課的內容理解起來并不是難事,關鍵是如何利用他們對實踐及探究活動的熱情,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領悟展開圖上的面與正方體之間的對應關系及有序思考進行分類的優勢。

  【學習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的探索活動,了解"什么是展開,什么是折疊",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的特點。

  2.通過探索活動感受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建立長方體或正方體立體圖中的面與展開圖中的面的對應關系,培養空間想象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展開與折疊、展示交流與匯報活動中滲透數學的對應思想。在操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交流自己的思維與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2~3分)

  (教師拿出一個食品包裝盒)問同學們是什么?學生可能回答是"包裝盒"。教師可以通過"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什么?"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是"正方體"。

  教師向學生演示什么是展開圖:請看,像這樣沿著棱剪開(放下其中一個面),使這個正方體完全的展開,得到一個六個面互相連接的平面圖形,我們叫做正方體的展開圖,閉上眼睛想一想它會是什么樣的?(停頓十幾秒)

  請2-3名學生說一說你想象的圖形是什么樣的嗎?學生會想象出很多圖形,教師指出要一起研究正方體的展開圖?上驅W生提問:"關于展開圖你們了解些什么?""打算在這節課中解決哪些問題?"(板書:規律、特征)

  (設計意圖:教師首先通過演示操作,引導學生說出想象的正方體展開圖是什么樣的?后面接著鼓勵學生動手把想象的展開圖剪出來,從而實現體與面的結合。)

  二、動手探索,總結規律:(25分)

  活動一:剪一剪

  發給每位學生一個正方體,試著剪一剪;驗證同學們的想象對不對;讓剪的快的學生根據剪開的展開圖,從前面教具(展開圖)中找出與自己剪的一樣的貼在黑板上。

  在活動時,提示學生注意以下幾點要求:(投影出示)

  ·沿著棱剪開,得到一個六個面互相連接的平面圖形。

  ·先觀察一下黑板,如果你剪的展開圖與別的同學重復了,那么你就不用貼了。

  ·注意正確使用剪刀,別傷到手。

  活動二:找一找

  讓學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展開圖有沒有重復?(學生貼出來的)

  學生可能的作品:

  學生可以判斷出:1和5兩個圖形通過反射是同一個圖形,4和7兩個圖形通過旋轉是同一個圖形。

  教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剪出來的展開圖形狀會不一樣呢?"學生可能回答:剪的方法不同。"這些展開圖有何相同之處?",學生可能回答:都由6個正方形組成。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空間與圖形的鮮明表象,強化直接感知。培養了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有意識的對展開圖進行粘貼,讓學生感受正方體展開圖的某些規律,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三:折一折

  相同的正方體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展開圖,讓學生再嘗試把他們展開的圖折回原樣。

  操作要求:四人小組合作,輪流演示展開與折疊的過程,邊折邊說,找出展開圖上的每個面分別對應正方體上的哪個面。(教師根據要求同步演示,讓學生明白,一個折疊,其他人指出展開圖上的這個面,是正方體的××面。學生操作、交流、展示。)

  小結:通過前面的活動,我們認識了正方體的展開圖,經過反復的展開與折疊(板書課題),知道了展開圖上的面(板書:面)與正方體(板書:體)上的面的對應關系(板書:對應)。讓學生體會到正方體相對應的兩個面在展開圖中的位置關系(相隔一個面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展開與折疊的過程,鞏固體與面的轉換認知,加強感悟立體圖中的面與展開圖中的面的對應關系,了解尋找對應面的基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開圖的面想象立體圖形的面的對應位置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0分)

  1.判斷下面幾圖是不是正方體的展開圖。(學生判斷,講清原因,個別不好理解的讓學生動手來操作。)

  說明:并不是6個面就能折成正方體,5號圖有7個面,可以圍成一個正方體,但不是正方體的展開圖。我們掌握了展開圖的特點,學會了標"上,下,左,右,前,后"面的方法就可以辨別正方形拼接圖能否折成正方體。

  2.(課件出示書17頁練一練第一題)屏幕上這道題你能夠獨立完成嗎?請說出正方體展開圖中與1號、2號、3號面相對的各是幾號面? 教師可以通過折一折,讓學生猜想對不對。(教師演示折疊過程)

  如果以2號面定為底面,2號對幾號?1號對幾號?3號面呢?(教師演示)如果把1號面定為底面,還是這個結果嗎?(學生回答后,折疊回正方體驗證)換3號面為底面呢?(停頓等學生回答后,旋轉圖形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如果把底面換成4.5.6號,結果一樣嗎?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創設條件、積極引導,有意識的培養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個問題的習慣。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在潛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帶著知識、經驗、思考、興致參與教學過程。通過此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收獲(2分)

  教師問:"學習到這里,你有什么發現,有什么收獲,心中還有什么疑問?"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解答有關合格率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利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理解合格率的意義,根據其意義解決有關合格率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問題的資料卡、填有數據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提問:百分數的意義是怎樣的?他和一般的分數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課

  1、出示資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2項合格。哪種品牌的罐頭合格率高?

  學生討論合格率的意思,在交流總結。

  根據合格率的意義解答問題。教師說明:除不盡時,百分號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數。

  2、師生討論: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優秀率。

  三、練習

  1、做“試一試”中的題目,先說一說成活率是什么,再列式計算。

  2、出示“練一練”中的圖表,分別用分數、小數、百分數表示藍色部分占整幅圖的多少。

  3、出示質量檢查部門對某市飲料質量進行抽查的情況記錄表。計算各種飲料合格率的高低。

  4、統計學校當天各年級的出勤情況統計表,計算出勤率。

  四、總結評價:談談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的產品占產品總數的百分之幾

  出勤率:

  出油率:

  成活率: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生借助生活中的實例,學會用字母表示數,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數學表達和交流。

  2、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增強數學意識,初步體會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中的應用。

  3、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探索規律,并用字母表示簡單的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體會字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今天我們要上一節與字母有關的數學課,生活中你見到過與字母有關的事物嗎?(出示下列圖案。)

 。ㄒ魳氛n本中“1=F”表示F大調F音唱“1”;撲克牌中的字母表示固定的數……)

  字母的用處非常大,數學上我們經常用字母運算或表示數學規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字母在數學中的運用。

  設計思路:出示圖案,聯系樂理知識,在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的和諧統一。

  二、自主探索,領悟新知

  活動(一):兒歌接龍,初次嘗試用字母表示數。

  1、由兒歌“1只青蛙1張嘴,2只青蛙2張嘴,3只青蛙3張嘴……”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么。

  2、(師生)由慢到快兒歌接龍,引出“n只青蛙n張嘴”。

  師:n是什么?它表示什么?

  3、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設計思路:用字母表示數意味著將把學生從數的領域領入代數的世界,這將促使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和數學觀念、方法產生質的飛躍,同時用字母表示數又是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設計這樣的活動,自然而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數;通過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字母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數,還可以表示任意數(甚至式)。下一個活動還將滲透字母也可以表示一個在一定范圍內的數。

  活動(二):推想(師生)年齡,體驗字母的妙用。

  1、猜年齡。

 。1)讓我猜猜你們今年有多大了?(大多數同學今年10歲。)

 。2)那你們知道劉老師今年有多大嗎?猜猜看。

 。3)劉老師透露一點信息:劉老師比班上大多數同學大20歲,F在你知道老師有幾歲了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2、推想師生年齡。

  (1)想一想當你們1歲時,劉老師有幾歲?怎樣列式?

  (2)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讓我們進入時空隧道:大家可以回到從前,也可以展望未來,推算當你幾歲時,劉老師是多少歲。

  (3)交流匯報,教師板書。

  (4)用字母表示師生的年齡。

 。5)討論a和取值范圍。

  (6)如果用字母b表示老師的年齡,那么同學們的年齡可以怎樣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與同桌說一說。

  設計思路:這一教學環節設計從具體的算式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符號語言比文字語言更為簡潔明了,體現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性、簡潔性。通過積累、體驗和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能力。

  活動(三):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出示三角形圖。

 。1)搭一個三角形,要用幾根小棒?搭兩個互不連接(下同)的三角形呢?

 。2)如果也讓你搭三角形,你準備搭幾個?要用幾根小棒?

 。3)觀察:搭了這么多三角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如果有足夠的小棒,我們可以無限制地搭(三角形)下去嗎?你能想個好方法,把我們搭三角形所需小棒數(3m根)簡單地表示出來嗎?

 。4)我們知道m在這里表示三角形的個數,那么m可以表示幾個這樣的三角形?(m在這里表示除0外的任意自然數。)

 。5)自學教材“小博士的話!保ㄗ帜副硎緮禃r的簡寫方法。)

  設計思路:安排學生自學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逐漸養成閱讀教材的習慣。

  活動(四):小小“審判官”(判斷下列各式的寫法是否正確。)

  a×4可寫成a4()(數與字母相乘時,數一般寫在字母前面。)

  5×6可寫成56()(數與數相乘時,乘號不能省略不寫。)

  b+2可寫成2b()(數與數相加時,加號不能省略不寫。)

  a×b=ab()(字母與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省略不寫。)

  1×d=d()(1與任何數相乘得原數。)

  三、應用新知,拓展提高

  活動(一):續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

 。ǎ┲磺嗤埽ǎ⿵堊欤

  ()只眼睛()條腿。

  小組交流: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這首兒歌嗎?

  師:26個英文字母都可以用來表示數,但由于英文字母“O”在書寫形式上非常接近阿拉伯數字“0”,所以在用字母表示數時,通常不選擇英文字母“O”。

  活動(二):一段有趣的話。

  小明和媽媽乘公交車去商場購物,車上原有30人,汽車靠站時,下去x人,又上來Y人;汽車繼續行駛,小明和媽媽來到商場,一雙襪子8元錢,媽媽買了a雙,小明買了m米彩帶,回家做手工時把它平均剪成6段。

  小組討論:根據這段話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解答?

  設計思路:設計有價值的討論題,讓學生有話想說,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空間中達到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與鞏固。

  四、數學小知識介紹

  1、在古代埃及《蘭特紙草書》中用x代表數,這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記載。

  2、介紹數學家。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14

  設計說明

  1、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本教學設計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來解釋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按照教材上的連環畫,通過教師反復操作,一步一步觀察,思考每一步驟的數學含義,讓學生逐步理解式子中的“=”就是天平的平衡,從而讓學生初步體驗和感受方程的意義! 2。引導學生辨方程、寫方程,重視學情反饋。

  數學學習重要的是鞏固和應用,因此學習后的學情反饋是很重要的。本設計在學生明確方程的概念后,引導學生自己寫方程,識別方程并說出理由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意義,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的兩個要素: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沒有未知數。通過應用反饋,加深對方程特點的理解,提高了學習效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小黑板、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體會“等”與“不等”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足球比賽又如火如荼地開始了,昨天的比賽是五(1)班對戰五(3)班,由于上半場五(3)班發揮出色,上半場的比分為1∶4,中場休息后,五(1)班馬上調整了戰術,下半場五(3)班沒得分,五(1)班連追了x分。

  師:兩個班最后的比分是幾比幾?(學生回答,教師板書:x+1∶4)

  師:哪個班贏了?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嗎?

 。▽W生回答:x+1>4,x+1<4,x+1=4;并注意提問式子的意義)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現象是可以用數學式子來表示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個新的數學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方程的意義)

  設計意圖:用學生經歷的真實活動為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通過熟悉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易理解,更深刻地感受“等”與“不等”,為后面理解方程的意義作鋪墊。

  情境呈現,抽象模型

  1、自學方程的意義,初步感悟新知。(課件出示教材62頁情境圖)

  自學提示:

 。1)理解教材62頁每幅圖畫及對應式子的含義。

 。2)標示出你認為重要的內容。

 。3)思考:方程應該具備哪幾個條件?

 。4)結合你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完成教材63頁“做一做”1題。

  2、合作學習。

 。1)你能自己寫幾個方程嗎?小組內互相訂正。

 。2)組內交流收獲。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

  由組長帶領組內成員集體訂正教材63頁“做一做”1題的答案,說清理由,并將小組內認為不是方程的算式記錄在小黑板上。

 。3)全班交流。教師展示學生的完成情況,先把答案相同的進行分類,再從答案最少的一塊著手分析。遇到問題,學生之間互相解答,加深對方程的意義的理解。

 。ù谁h節教師要隨機應變,注意提問學生“方程應該具備哪幾個條件”。如果出現了對方程理解有困難的同學,再次為學生講解)

  預設:

 、偃嗤瑢W的答案一致,全對。

 、谝徊糠中〗M全對,一部分小組有錯誤。

  這時教師可以先找有錯誤的一個小組到黑板上匯報講解。講解時隨時和下面的同學互動交流,在學生的爭論中,教師適時引導、提問,指導學生判斷正誤的方法。

  3、整理分類,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1)組織學生分組活動,根據黑板上的算式特點進行分類。

 。2)交流匯報,說出分類依據。教師板書。

  4、獨立完成教材63頁“做一做”2題,匯報,集體訂正。

  5、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教材66頁1題,集體訂正,并加以補充:判斷0=5z-15是不是方程。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明確豎為列,橫為行,在描述位置時要先說列后說行,會用數對表示位置,并能用語言描述數對表示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準確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夠用語言描述路線圖。

  3、使學生初步建立坐標系的概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數對表示指定的位置。

  2、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準備:電影票、班級座位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位置

  提問:假如你的家長要來班里開家長會,你怎樣告訴他們哪個是你的座位呢?

 。ǖ趲捉M第幾排……)

  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確定位置的例子呢?

 。ㄅe例……)

  師:以上這些,只要說明是第幾排第幾個就能確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班級座位圖

  (1)說一說

  學生觀察座位圖,想說誰的位置就跟同伴說一說。

 。2)想一想

  師:呂全同學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樣說?

  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寫一寫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呂全同學的位置表示出來。

  A: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課堂,記錄不同的表達方式。

  B:展示幾個不同的表達方式

  (4)討論

  師:同樣都是呂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卻各有不同?磥碓谌粘I钪,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豎排第一豎就是第一列…,橫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

  (5)探索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結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確說明:呂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寫成(6,3)這樣的一組數對來表示。

  B:學生嘗試用這樣的方法表示自己數學組長的位置。

  要求:

  a、先說一說他們分別在第幾列第幾行,再用數對表示;

  b、集體訂正:吳丹的位置是(3,4),杜佳倫的位置是(4,3)。這2個數對有什么不同?

  C、歸納:

  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兩個)

  這兩個數分別表示怎樣的含義?(前一個表示列數,后一個表示行數)

 。6)學生根據數對(6,4)找出是哪個同學的位置。

  2、教學例2

 。1)投影出示課本中的“動物園示意圖”

  師: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那么你們看這個動物園示意圖時又要怎樣確定位置呢?【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2)、(3)后老師再來明確說明和例1的區別】

  觀察示意圖,說一說這張圖分成了幾列幾行?

  師講解:橫著數0~6表示從左往右數有6列,豎著數0~6表示從下往上數有6行,0表示原點。

 。2)用數對表示位置

  師:如果用(3,0)表示大門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A:學生獨立操作,解決問題。

  B:投影展示學生解決的結果。

  熊貓館(3,5)海洋館(6,4)

  猴山(2,2)大象館(1,4)

  (3)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A:出示要求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B:學生按要求在書上完成

  C:反饋練習結束

  學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4)練習

  A:第21頁第3題

  (1)說一說(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題目給出的數據,涂一涂

  B:第22頁第5題

 。1)觀察棋盤,與第3題方格圖比較,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引導學生正確說出黑方的“車”所處的位置。

 。3)引導學生說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與同學交流。

  (4)完成題中第(2)小題,并和同學交流。

  三、全課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剛才,我們是怎樣探究出用兩個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師簡要介紹確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第23頁有關地球經緯度的知識等。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20頁、第21頁“做一做”!

【五年級數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5-26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1-07

折紙數學教案五年級06-12

五年級數學輔導教案06-12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1-03

五年級數學教案06-23

數學課五年級教案07-26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3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