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月相變化》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月相變化》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月相變化》說課稿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月相變化》。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月相變化》是教科版科學課六年級(下)《宇宙》單元中第二課時的內容。本課在本單元中承接上堂課《地球的衛星——月球》的教學,更加深入地介紹月亮的奧秘;同時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學做了鋪墊,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本課主要傳授的內容是使學生明白月相變化的原因,并且使學生初步形成的觀察月相的興趣,在觀察過程中培養學生堅持記錄的習慣。
2、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看到過月亮是有圓缺變化的,能夠知道農歷十五是滿月,并且通過上堂課制作“我的月球卡”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會發光的,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在繞著地球逆時針運行等。雖然說學生對月亮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體月亮是如何借助太陽光而改變自身形狀的還沒有很清晰、完整的認識。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知識水平現狀,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分解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部分:
知識目標:
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能力目標:
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堅持記錄的習慣。
2、初步形成觀察月相的興趣。
1、教學重、難點
重點: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難點: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
二、教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教學中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直觀教學法:出示與教學有關的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理解,加深學生印象。
2、談話法:運用你問我答的方法,使學生處于主動思考的狀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
3、模擬情境法:創設一個活動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來,體驗獲得知識的樂趣。
三、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四、教學設計
根據教材,我把教學過程分成以下四個環節:1.談話揭示新知;2.合作探究新知;3.操作鞏固新知;4.拓展深化新知
第一環節:談話揭示新知
教師可以通過背誦古詩,引入月相;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曾經見過的月相。
設計理念:小學生對于古詩是有一定的熱愛程度的,本次通過古詩背誦引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新知
(1)畫月相
教師給每位學生幾張相同大小的圓紙片,請學生在紙片上畫月相,然后把它剪下來。讓幾位學生把畫月相的紙片貼在黑板上,請學生觀察:這些月相相同嗎?有哪些不同?為什么?并且要求學生判斷黑板上所畫月相是否正確,說明理由。接著教師出示一個半明半暗的皮球,讓它代表月球并讓學生觀察,從觀察中再次判斷黑板上的月相正確與否。
。2)給月相排序
請每個學生再畫一個月相,并剪下來。讓學生在黑板上標有時間的圓圈內將月相貼上。同學們貼上來的月相圖順序是混亂的,讓學生們再次進行觀察:從黑板上的月相圖你們想到了什么?月相的變化到底是怎么樣的?
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組織小組交流與討論。讓各小組成員發表個人意見,派代表上來對月相進行排序。
教師小結這次活動,并指出交流活動中分歧所在。
本次活動得出月相變化規律:上半月,由虧到圓;下半月,由圓到虧,亮面向著太陽的.方向。
設計理念: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比較不集中的,通過動手畫月相、月相排序、交流討論,能使學生充分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使學生在思考和談話討論中形成知識,在直觀中理解知識。
第三環節:操作鞏固新知
月相變化模擬活動
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四組,請每組學生根據活動要求做模擬實驗,并且請學生根據活動做好月相記錄。
教師在模擬活動后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在不同的觀察點,你畫的月相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只能看到這樣的月相,月相變化與什么有關。進而得出結論:每天的月相都是不一樣的,月相變化與月球運動,太陽、地球、月亮所在的位置有關。
教師此時可以播放月相變化的動畫,加深學生對結論的認識。
設計理念:
1)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能力。模擬月相發生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既可以鞏固知識,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于實驗的喜愛,學生也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2)天文知識的學習,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月相變化,使抽象的東西更加形象化,加深理解。所以,我就利用動畫來讓學生初步認識月相變化的原因。這是一種直觀教學的方法。
第四環節:拓展深化新知
觀察白天的月相
結束了月相排序及學習了月相變化規律之后,教師向學生們指出:白天我們可以在清晨上學或者傍晚放學時發現天空中有月亮,要求學生對白天月相進行一個月的持續觀察,并記錄,特別注意月亮亮面的方向。
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有時候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又該如何做呢?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應學會用推測的方法解決。
設計理念:觀察記錄一月的月相,學生有親身的體驗。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中的細心觀察,通過觀察學生反饋所學到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進行下堂課的教學補救。
五、板書設計
月相變化
月相變化:(圖示)——————虧→→圓→→虧
變化規律:(圖示)——————月球繞地球轉
本課板書主要以圖畫為主,直觀像學生們展示月相變化及其成因示意圖。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大家。
科學《月相變化》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粵教科技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3課《月亮》第一課時。《科學課程標準》把本節內容納入了 “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學生通過前面幾節內容的學習,已經對地球、太陽和月球以及三者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介紹月相形成的原因及變化規律。
五年級學生,對生活現象及科學事例已經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主要還依賴于主觀形象的思維,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歡將科學的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但他們非常匱乏生活經驗,從理性的角度學習本節課內容還具有一定的難度,由于月相形成較為抽象,因此在課堂上我準備了結構性的探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月相變化規律的感性認識。但由于模擬實驗的探究材料和實際情況有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陽也是模擬的,并不發光,學生實際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擬實驗的探究結果。最后我通過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儀》結合大屏幕進行效果顯著的演示,作為對探究實驗的驗證和整節課的知識總結,效果顯著。
綜合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月相的形成原因及變化規律。同時由于月相的形成原因的理解需要較強的空間想象力,以及理論分析和推理能力,因此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基于以上,并結合課標,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
1、根據已有的想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2、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2、培養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月相的形成原因及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月相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PPT課件、小組探究實驗材料、新型月相變化探究儀(演示用)、記錄單
一、新課引入
魔術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上課之初,我通過圓球會變魔術引入本節課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入課題
“你見過什么形狀的月相”這個環節通過提問自然引出月相的定義(月亮的圓缺變化)。然后問:關于月相變化,你想研究什么問題。學生積極思考,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體現了自主探究的特點。
三、月相如何變化?
我讓學生小組討論,畫出上半月的月相變化過程,然后把多個小組的討論結果在投影儀里投影出來。學生通過對比各組畫出的月相變化圖,發現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如: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左還是在右,初七以后,月相是往外凸還是往里凹?知識的矛盾,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探究月相的成因
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方案驗證自己的假設。我將學生的想法加以引導,確定用實物模擬法研究月相的成因。我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板,里面有太陽光、月球公轉軌道,通過討論,我們用地球儀模擬地球,用半黑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始終保持涂黑的一面背對著太陽光。
小組四個人進行分工,2人做實驗員負責抬著實驗板,1人作為監督員,負責改變“月球”的位置,1人作為觀察員兼記錄員。記錄員所看到未被涂黑乒乓球的形狀即表示月相。
通過這樣直觀的模擬體驗,得出月相的成因是在月球不發光和太陽照亮半邊月球的基礎上,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相對運動)。在具體的實驗材料的支持下,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五、自制教具演示驗證
但由于模擬實驗的探究材料和實際情況有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陽也是模擬的,并不發光,學生實際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擬實驗的探究結果。最后我通過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儀》結合大屏幕進行效果顯著的演示,作為對探究實驗的驗證和整節課的知識總結,效果顯著。
六、月相的變化規律
根據模擬實驗和教具演示,師生共同總結月相變化的規律,這個過程我只講解一部分,另一部分讓學生講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
五、拓展
讓學生思考月相變化和人類的關系,引導學生把學習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最后,我通過播放《月相與生活》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月相和人類的關系,體現了科學與生活、科學與社會的理念。
六、復習鞏固
我設計了填寫唐詩和偵探破案的故事,讓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實現學以致用,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
七、課堂練習布置作業
結合上課的時間,鼓勵學生親自觀察一半月的月相,并通過月出和月落時間對學生的觀察進行指導。
板書設計
月相變化
一、月相怎么變化?
上半月:由缺變圓,亮面在右(西邊)
下半月:由圓變缺,亮面在左(東邊)
二、月相為什么會變化?
1、公轉
2、角度
科學《月相變化》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是看到過月亮的圓缺變化的,他們基本都知道農歷十五是滿月,另外他們也了解了月球自身是不會發光的,月光其實是月球反射太陽的光等。此節課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二、說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
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堅持記錄的`習慣。
2、初步形成觀察月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難點: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
【科學《月相變化》說課稿】相關文章:
月相變化說課稿11-02
小學科學月相的變化一課的教案08-25
月相變化教學反思01-14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06-07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09-30
月相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10-02
月相變化教學反思推薦01-13
月相變化評課稿02-02
月相變化評課稿11-02
月相變化評課稿(通用6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