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族的人文初祖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華夏族的人文初祖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傳說時代文明的曙光》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教材中第一單元的第三課。上承史前時代人猿揖別、原始農業和聚落,下啟文明時代的起源和發展,在全書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同時也是本單元的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實際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的華夏族的祖先,了解堯舜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搜集相關資料,講故事,聽有關傳說的歌曲等,了解這些古代傳說中的故事哪些具有歷史事實成分,哪些是虛構的,這些傳說反映了傳說時代怎樣的文明曙光,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黃帝與炎帝事跡的學習,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通過對“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以及環境保護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立如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做出的貢獻。依據是只有掌握了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貢獻,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如何區分史實與傳說。史實和傳說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初二學生區別它們會有一定的困難。
二、說教法
考慮到八年級學生的現狀,主要采取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展思辨能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且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主要采用活動探究法和集體討論法。前者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其自覺能力,思維能力等,后者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為了使學生對抽象認識有更直觀的了解,采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歌曲與展示圖片等相結合。
三、說學法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1、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天地傳奇》引導學生思考歌曲中提到了什么樣的人物和傳說故事。
2、組織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遠古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等故事,然后引出新課內容。
。ǘ⒅v授新課
[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1.黃帝與炎帝在生產和生活方面的貢獻
引導學生看圖1-30,并盡量讀懂圖中所附的文字,同時閱讀圖左側的課文內容,組織學生討論:○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對當時及后世的人們在生產與生活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炎帝]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白草,發明醫藥,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他還發明陶器,開辟集市,使人們互通有無。(“神農教稼圖”)
。埸S帝]相傳他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了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嫘祖還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
○為什么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他們的發明創造從物質、精神方面改善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2.[活動]查找資料探究課本17頁小字部分,考古發現反映了哪些內容及其意義并由此判斷古史傳說與史實的區別。
○這些文物說明當時人們會紡織、養蠶、制造陶器、以船為交通工具(半坡遺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壺),當時還出現了原始音樂(半坡出土的陶塤和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
○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相互印證,都是很重要的歷史資料,可以從不同側面揭示歷史事實,幫助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的發展與沿革。
○可知古史傳說沒有遺址、文物加以印證,只是人們口而相傳,在流傳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錯誤。而史實則可以用遺址與文物,史書等加以證明。
3.讀圖討論
可依據參考資料,先向學生簡介陜西黃帝陵的概貌。
然后指導學生看圖1-31并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討論:
○黃帝陵在陜西、甘肅、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說明了什么問題?
。ò葜]祖先、尋根探源的舉動,體現了炎黃子孫對中華民族強烈的認同感。)
4.禪讓制度
○指導學生閱讀堯舜禹的傳說,了解禪讓制的內容。
○組織學生發表對禪讓制的看法。
。ㄟ@種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個氏族成員的微弱力量匯集起來,跟自然界進行斗爭,對生產力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但是,當時人類社會處在最低的發展階段,原始的民主制度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當時不發達的生產力相適應。)
5.讀圖討論
指導學生看圖1-32及相關課文,組織學生討論:
○大禹治水反映出當時哪些社會情況?
。S河流域是我國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黃河經常泛濫,我國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災害長期斗爭的歷史;大禹治水是歷史上人們順應自然規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
6.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了炎帝和黃帝的傳說,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使我們認識到,傳說時代人類正在緩慢的進步,中華民族開始形成。中華文明的曙光開始顯現。
。ㄕn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將課堂知識盡快轉化為學生素質,簡單總括教學內容,使學生加深理解。)
7.布置作業
。1).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最早生活在(A)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龍江流域
。2).被譽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A.炎帝黃帝
B.堯
C.舜
D.禹
(3).傳說中古代通過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叫(A)
A.禪讓制B.世襲制
C.分封制D.選舉制
(4).傳說中的治水英雄是(D)
A.黃帝B.堯C.舜D.禹
8.板書設計
為了及時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學生理解掌握,制定了如下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
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黃傳說
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2、禪讓制度
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
3、大禹治水
五、說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節課主要是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的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華夏族的人文初祖說課稿】相關文章:
游歷華夏說課稿11-13
華夏樂韻說課稿11-02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華夏一族沒有中斷03-03
維吾爾族舞蹈說課稿 奇克提麥說課稿11-04
華夏文明優秀作文12-24
華夏吟原文欣賞12-14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說課稿 華夏之祖11-02
那年華夏傷痛的夜的作文07-21
華夏文明優秀作文2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