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二首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曲二首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教材:
一、滬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主要內容是詩詞元曲。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元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特別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2)風格流派、文體;(3)名句填空;(4)對相關背景的了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鑒賞。
2、詩詞元曲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說,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元曲二首》中所選編的兩首小令,都是元曲中的名篇,也是本單元的重要篇目之一。馬致遠的《壽陽曲?遠浦帆歸》描繪了一幅江村漁人晚歸圖,意境開闊,舒朗淡雅。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借古喻今,揭示了歷代封建王朝的興亡給老百姓造成的極大痛苦,感情真摯深沉。兩首散曲主要表達的主旨和創作風格雖然不同,但在寫法上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兩首散曲抒情性強,適合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感知作者的情感。
三、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繼續深入了解元曲的有關常識
2、通過朗讀、對比鑒賞,理解這兩首元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這兩首元曲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并能按要求進行初步鑒賞。
說教法
1、這節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討論法、問題導引法、啟發式及講解法。詩歌是借助于形象表達感情的,所選兩首散曲也是如此,所描繪的景物典型生動,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同時這些景物的'選取以及對它們的描寫,也都帶有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和時代特征,這就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難度。所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知,通過分析景物描寫,聯系時代背景和詩人生平經歷,逐步把握這兩首散曲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在這其中,教師要設計合理的啟發式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理解好這兩首小令。
2、采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采用多媒體可以快速地展示授課過程中的板書及課堂設計的思考題,大大地縮短了教學的時間,增加了課堂的容量。
說教學過程:
1、在導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特別是注意與前面所學的元雜劇《竇娥冤》聯系起來,使之形成知識的系統化,為以后的學習大下基礎。
2、在作者及背景介紹時,要做到簡要而精煉,但是又重點突出,有利于課堂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因為說得越多,學生可能反而記不住。
3、范讀正音。朗讀是詩詞元曲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于記誦,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注意指導學生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讀出感情。
4、賞析、理解部分。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抓住作者描寫的景物,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是如何通過意象來創造意境的;三是通過對比朗讀、分析,找出兩首元曲在寫法上的異同。
5、教學遷移部分,我各選了馬致遠和張可九的一首小令。兩首小令在寫法上與課內的比較相似,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剛剛學過的分析方法對元曲進行理解,以使學生牢牢地掌握借景抒情的手法。(1)馬致遠《壽陽曲·瀟湘夜雨》魚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入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①、請問作者通過哪些景物來抒情?抒發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②、你感覺曲中哪個景物最富表現力,為什么?(2)張可久《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1、試分析這首懷古作品的主旨。
說板書及作業
1、板書力爭做到精煉、簡單、實用。具體為:
遠浦帆歸:
景物:夕陽、酒旆、航船、落花、茅舍、斷橋、賣魚人散
抒情:追求寧靜的生活
潼關懷古:
景物:峰巒、波濤、西都、宮殿
抒情:表達了對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曲異同
⑴、相同點:由寫景入手,景中含情。
⑵、不同點:①第一首全篇寫景;第二首曲由寫景轉入抒情、說理。
②第一首抒發的是個人情感;第二首則胸懷天下百姓。
2、作業:主要結合課堂教學和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設置為背誦這兩首小令和課堂遷移的兩首元曲。
【元曲二首說課稿】相關文章:
元曲名句_宋詞元曲12-28
元曲精選:元曲中的秋天09-16
元曲簡介-元曲有何特點09-15
元曲《天凈沙·春》09-15
元曲名句大全05-23
元曲天凈沙秋思賞析10-02
元曲基礎知識09-17
元曲《天凈沙·秋思》原文09-15
《漢宮秋》元曲鑒賞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