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區位與農業地域類型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業區位與農業地域類型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個人對這部分內容準備了3節課的說課材料,本人的出發點是以我校學生為基礎,以第一輪復習為前提的,因此所準備的題目難度一般,力求覆蓋到幾種常見的農業地域類型,并針對其進行基礎知識,相關題目的聯系,從而達到夯實基礎,為今后第二輪復習埋下伏筆。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1)高考命題趨向:給出材料(文字或圖表),形成題組,考查農業區位優勢選擇和農業生產地域類型,具有分值高、綜合性強的特點。
(2)農業的區位選擇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農業土地,并獲得最大的效益。
2知識與技能
(1)要求掌握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與農業區位的分析方法
(2)分析對比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
(3)了解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兩種農業地域類型及其分布。
(4)通過學習幾種農業地域類型,學會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5)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熱點材料解決相關問題與現象。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2)幾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分布,特點,區位條件
(3)農業地域類型的判斷(區域輪廓,經緯線,海陸位置等),分析及其區位條件的比較。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農業發展觀,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的熱情。
二、說教法
1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事物投影儀,ppt課件,將文字,圖形等綜合在一起,創設直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景。
三、說學法
1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與探究
2培養學生從文字,表格,圖形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說教具準備:
相關資料、地圖冊、多媒體設備等
五、說課時:
3課時
六、說教學過程與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
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第一步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農業區位與農業地域類型相關內容請同學們看課件參照魯教版教材和教案【構建體系】(一)農業區位因素,一起說一說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有哪幾個方面?同時操作課件。
生: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技術條件
師:自然條件中又包含哪些要素?(請一位基礎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在聽其回答的同時注意回答是否相對完整,如說得不夠全面,請同桌或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再幫歸納)。課件顯示。
社會經濟條件與技術條件采取同樣的方法。
這部分內容屬于基礎知識,通過學生的一起回答或單個回答和補充這些活動,調動學生開始進入農業這部分內容的學習。
第二步
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基本概念復習結束后,布置學生獨立完成【基礎過關】一、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相關內容。學生在動筆的時候,教師關注一些基礎較差或學習較懶惰的學生,待學生基本完成后,抽取2份這類學生的教案用投影儀展示。展示時請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糾錯,展示后要求其改正。此設計的目的是當堂鞏固基本概念和督促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第三步
學生完成【基礎過關】二、分析影響下列現象的農業區位因素:6個填空題。學生完成后請一排學生從前往后一次報6個填空題的答案。如果所報答案其他學生無異議,那么后一個學生繼續下面一道。如果其他學生有異議,同桌回答,同桌的回答其他學生再有異議,教師幫助解答。設計這6個填空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進行相應準備。如河西走廊的位置及地形用課件圖片顯示,講解為什么是水源這個因素:河西走廊見課件內容。提示學生注意河西走廊的范圍和相對應的流域,通過這條題目的講解帶領學生逐步融合區域地理,地形,氣候等方面的內容,為下一步教學活動做準備。
第四步
請學生閱讀【高頻考點】一、有關農業區位因素這個表格和特別提醒,進一步加深學生記憶和理解關于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基本概念。
布置學生自主學習【典例解析】第一個例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劃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或者是關鍵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課堂情況,隨時關注學生完成進度。然后請2到3位學生說一說自己劃出的內容,學生說完后教師要點一下關鍵的地方。(1)教師可以提問0°經線指示什么方向?然后再點出其變化的原因符合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分異規律,熱量是基礎。(2)教師通過課件圖片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北非或者埃及的地形圖直觀形象的說明甲地區的地形,這樣做可以對例題作進一步的解析。
第五步
典例一解析結束后布置學生當堂完成【必做練習】選擇題1—5題,要求獨立完成,可以利用工具書地圖冊等,但不能交頭接耳或討論。學生基本完成之后教師公布答案,學生對照答案相互討論自己錯誤的題目。討論結束后教師在每一道題目做錯的學生中點一位學生起來說一說自己當時錯在什么地方,看了答案后是否理解,如過還沒理解,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講解。再者每一道題目中的關鍵點或者是涉及到的圖形教師都要點撥一下,較容易的或者說學生正確率相當高的題目可以一帶而過如第1題和第2題。錯誤率較高的除了學生的講述外,教師要進一步解析,如第3題高溫多雨是水稻生長需要的主要條件之一,黑龍江省水稻集中種植區向北推移(強調),說明該地熱量條件得以改善。故選B。第4題我國南方山區(強調是山區)經濟比較落后,資金不足,勞動力素質低,原來主要從事糧油生產,產值較低,經濟效益不高,高速公路改善了交通運輸條件,縮短了產品運達市場的時間,加上南方地區是我國的人口重心區,勞動力豐富,利于發展多種經營,此外還有政府引導即政策的扶持等,使農業結構發生變化。第5題該省為陜西省見課件圖片,甲地區位于黃土高原,果農增產不增收,說明價格低,價格取決于供求關系,所以,果農盲目擴大生產規模,造成蘋果供大于求,是主要原因。乙地區位于漢水上游,秦嶺以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種植水稻。a是陜西省會西安,位于渭河平原,該地屬于高原山區,城市一般分布在河流谷地,屬于地形對城市區位的影響。陜西省,漢水流域渭河平原相對應的大致經緯度要求學生多看多想,最好能花點時間熟記,為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第六步
【必做練習】1——5題分析結束后請學生看課件20xx年高考題。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分析題目所給信息,寫出答案,教師隨后點撥:首先分析右圖得出乙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然后請學生說一說熱帶沙漠氣候的熱點,接著看左圖點出乙在尼羅河附近,最后公布高考答案通過高考題的接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同時知道學生得分技巧。
第七步
作業:復習這節課的內容,預習【基礎過關】三農業地域類型1——3將橫線上的基礎知識完成。
第二課時
第一步
本節課在前面復習了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之后,先復習“水稻種植業”,“商品谷物農業”,“混合農業”這三種農業地域類型,對這三種農業地域類型再做具體分析,是對前面內容的加深和升華。同時與后面補充復習的“乳畜業”“大牧場放牧業” “地中海式農業” “熱帶種植園農業” “熱帶遷移農業”在內容的安排上是并列關系。從宏觀上看,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加深和升華,又是后面知識的對比和參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理解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并以美國商品谷物為例歸納商品谷物農業地域的特點及其區位因素。加強讀圖分析能力,提高歸納和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我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有:其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高考考綱要求。
在本節課中,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什么這么說呢?其一,學生的地理基礎和生活經驗不足,而歸納總結能力又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其二,水稻種植業的地域特點必須結合具體的區域實際,內容比較復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構成本節的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打算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比較法。之所以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是因為如果將問題分解為一個個梯級深入的小問題,則探究自會水到渠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展示季風區水稻生產的場景,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在激活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新知。而比較法是我們地理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加深理解和記憶。
談話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兩幅不同的圖片,其中之一是“水稻田”,另一幅為“有牛羊的大草原”圖,請學生對這兩幅圖片展示的內容進行農業分類。學生會歸納為“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快速、高效地把學生引入將要復習的知識點中,二是為復習乳畜業、大牧場放牧業等作一個簡單的鋪墊。
第一步
課前布置學生復習水稻種植業的相關內容進行檢查【基礎過關】三農業地域類型將橫線上的內容進行檢查,喊4位學生分別說不同的知識點。學生有遺漏或不全面的地方教師幫助糾正。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季風水田農業是人教版教材內容。此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詢問農村學生關于水稻種植相關內容。如家里有幾畝地,人口多少,種植水稻和收割水稻時主要是人工還是機械作業,水稻的去向等等,以此進一步強化基本概念。
第二步
鍛煉讀圖分析,訓練能力。(多媒體演示)四幅地圖,分別為“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亞洲氣候類型分布”“亞洲人口分布”“亞洲地形分布”,讓學生進一步分析水稻種植業的有利區位條件,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讀圖分析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結果。讀圖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培養。
第三步
對比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商品谷物農業的基礎知識。同時,多媒體展示美國本土農業專業化地區分布圖及美國的地形,氣候圖,學生運用上述圖片內容,自己補充完整【基礎過關】中相關內容。
第四步
檢查完【基礎過關】中的混合農業基礎知識后,展示澳大利亞地形圖,氣候圖以及混合農業分布圖,由學生討論,歸納總結課件表格中的內容。歸納總結時由基礎較好的學生擔當主角,教師幫助完成。
以上四步是對魯教版教材基礎知識的復習和延伸,這四步完成后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通過考綱我們可以發現魯教版教材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所以我們還要補充其他版本的教材內容。在高一的教學過程中可能有的班級進行過適當的補充,有的班級沒有補充,所以【基礎過關】中的4——7點教師要較詳細講解,具體請學生看教案內容和課件。
補充內容的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復習,我們了解了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以及混合農業,那么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條件的原因,人們并不從事上述農業類型,那么他們到底從事哪一種農業勞動呢?
請學生看一看【基礎過關】第4點乳畜業相關文字內容,看完后請看課件一起來復習或學習。
補充知識第一步
展示乳畜業生產對象,世界分布地區和典型地區——西歐地區地形,氣候分布圖
活動:
觀看圖片1、分析西歐乳畜業的形成因素。
(1)飼料因素:為什么西歐有適于養牛業需要的多汁牧草?
(2)市場因素:為什么西歐對乳畜產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觀看圖片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西歐經緯線分布:0度經線東西經10度,北緯40度,50度等,加深對這一區域的識記。
此問題由學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相互討論,教師隨機抽取2個學生起來回答,回答的時候其他學生隨時進行補充,教師幫助歸納總結
飼料因素:為什么西歐有適于養牛業需要的多汁牧草?
a西歐氣候溫涼、潮濕,多雨多霧,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
b地形平坦,利于飼草和飼料種植
市場因素:為什么西歐對乳畜產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a人口密集,經濟發達
b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類消費需求大
c歐洲人有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熱量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
2、分析西歐乳畜業的分布和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特點。這個問題由教師幫助完成。
a商品率高b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c集約化程度高d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圍
此活動結束后,教師布置學生完成【基礎過關】第4點,大部分學生完成后教師再將所填的基本概念核對,核對后進入大牧場放牧業。
補充知識第二步
課件展示大牧場放牧業的世界分布圖和典型地區——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展示大牧場放牧業的世界分布圖時教師提一下上述分布國家在放牧牲畜的種類上有何差別呢(提示:人教版教材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
活動提問:為什么這些國家可以發展大牧場放牧業呢?
教師提示學生從氣候方面思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圖中可以看這些地域都屬于干旱和半干旱氣候,植被稀疏,不適合經營種植業。
活動展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場牧牛業分布圖討論其區位因素:(教師提醒學生可以從氣候、草類、土地、交通等方面進行分析)學生討論結束后,點一位起來回答,教師通過課件幫助歸納總結。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
社會經濟因素:a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b距海港近、水陸交通便利。
課件:總結乳畜業與大牧場放牧業相關內容.
上述2個活動結束后,教師布置學生完成【基礎過關】第5點,大部分學生完成后教師再將所填的基本概念核對。
核對結束后教師布置學生閱讀【基礎過關】中第6——8點的幾種農業地域類型,對其所涉及的基礎知識暫時要求是作一般性的了解。
此活動結束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必做練習】剩余選擇題6——23題完成
第三課時
第一步
活動1:默寫農業地域類型相關基礎知識
默寫結束后教師將默寫內容再重述一遍,此做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訂正和加深記憶。
第二步
活動2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分析【典例解析】第2題和第3題
第2題結合解析提醒學生注意歐洲西部的輪廓,分清海陸位置,注意經緯線再閱讀所給解析
第3題教師將圖形用課件展示或用實物投影展示,幫助學生分析圖示內容——橫坐標,縱坐標所以意思,圖中abc三第的年降水量,年均溫度,空間分布(緯度范圍)等要和學生解析清楚后再閱讀所給解析。
第三步
活動3:將選擇題6——23題答案公布,學生前后左右討論自己錯誤的題目,將錯誤的原因寫在題目旁,如自己不能找出錯誤原因請周圍同學幫助糾錯,如這2種情況發生后還是有疑惑那么做好記號等討論結束后,教師先將此類學生和題目寫在黑板上,先請班里理解這些問題的學生來解答。此活動的目的是學生自查自糾出現的問題,因為學生是最清楚自身問題的。自己不能糾正的,其他學生來糾正,可以獲得增強講解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鍛煉其膽量等好處。
當然教師也要備好每一條題目,學生講述后,教師要進行點撥,對于講解到位的學生要大力表揚,對于講解存在問題的學生也要從正面給予肯定,錯誤較多的學生要多鼓勵以提高正確率。
對于部分題目的解析不能完全依靠學生來講述,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
如:選擇題第6題通過課件放大圖形,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更加清晰來分析圖形。
7選A。解析:蔬菜的單位面積產值高,要求靠近市場以保持新鮮,所以其空間布局最適宜靠近居民點;而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值低,可以距離居民點稍遠。
8選B。解析:本地種植春小麥,所以中溫帶的氣候特征明顯,故該村最可能位于東北平原。
12B【解析】南非、阿根庭只有較大的大牧場放牧業分布,上海、北京郊區只有乳畜業。
13B【解析】優良多汁的牧草(飼料)和城市市場是影響乳畜業的生產與銷售的兩大條件。
15D【解析】韓國是季風水田農業(水稻種植業),沒有商品谷物農業和大牧場放牧業。
16C【解析】澳大利亞兩種類型均無,古巴和巴西都有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園但不是傳統稻米生產國。
17A【解析】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乳畜業,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有大牧場畜牧業。地中海氣候和季風氣候不適宜優質牧草生長,畜牧業較少。
21(1)B點撥:1月,氣壓帶和風帶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北季風。(2)C點撥:M地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地廣人稀,適合發展大牧場放牧業。
22B本題對學生的空間能力或者說是區域識別能力的要求較高,通過課件圖片來講解。
23(1)A(2)B(3)C從經緯度位置可以看出,該地位于歐洲西北部,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40度到60度大陸西岸),由于熱量不足,不適合發展種植業,而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適合發展畜牧業。圖中甲地所在的國家為挪威,西側多由于古冰川侵蝕造成的狹長海灣。
作業討論講解結束后布置學生花幾分鐘時間再仔細將錯誤題目看一遍,力求溫故而知新。
第4步
通過身邊的案例分析對這3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法教法等。
體會收獲:
1我們的家鄉靖江所屬農業地域類型與越南湄公河河口三角洲農業地域類型相關比較。
2對比靖江馬橋的葡萄與新疆的瓜果,葡萄種植,說一說哪個產地葡萄質量較好,其優勢區位條件有哪些?
3家鄉部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上3條通過課件來展示。答案公布后教師或要求學生歸納一下類似題型從哪些方面進行比較,提醒學生注意答題方法。
第5步
布置課后作業:完成【必做練習】綜合題1——5。
上好這部分內容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學生“演員”和教師“導演”的作用。即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課堂的探索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現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的作用有機結合。預期學生能達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
選做題目對于剛剛經歷了一輪復習的大部分學生來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高,因此只準備讓部分基礎好,肯花時間的學生來練習。
【農業區位與農業地域類型說課稿】相關文章:
《農業的區位選擇》說課稿11-03
《農業的區位選擇》說課稿4篇11-03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說課稿11-02
城市區位分析說課稿11-02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說課稿11-02
分數與除法說課稿11-09
《誠實與信任》說課稿12-16
花兒與少年說課稿12-06
情趣與興趣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