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結合律》說課稿范文
【學習內容】加法結合律。教科書第57頁。
【文本分析】
加法結合律是《運算律》單元第一課時的第二個例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這節課是在學生經歷了一系列關于四則運算的學習后,對于運算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一些實例來引導學生進行概括。而加法結合律則是在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的基礎上展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理解不同算式間的相等關系,發現規律,概括運算律。但概括運算律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學習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
2、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3、讓學生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構知識。
4、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規律的探索、發現和歸納,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導學過程】
教學加法結合律。
1、初步感知
課的開始出示例題圖,通過解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個等式,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為接下來進一步進行加法結合律的研究做好鋪墊。
(28+17)+23=28+(17+23)
接下來,再出示兩組算式,請學生算一算每組兩道算式的結果是多少?○里應該填什么符號?積累感性認識的素材。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2、觀察、思考、交流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張: 解放小孩子的頭腦、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小孩子的時間及把小孩子的雙手、嘴、空間和時間都解放出來。“讓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已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熟練的能力。”
“發生認識論”的創立者皮亞杰認為知識、智力的個體發生離不開認識主體的自主活動。只有當學生的能動性充分發揮時,他的聰明才智才能充分表現出來,教學質量才有真正提高的可能。
這個“學生十分鐘”的環節我們設計讓同學們在學案的指導下自主進行觀察、思考和交流。這樣設計基于兩點原因:一是學生前面已經有了一系列關于四則運算學習的基礎,積累了大量的感性認識,具備了探究的知識基礎;二是在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學習運算律的經驗,掌握了一些探究運算律的方法,具備了探究的能力基礎。
基于以上兩點,我們把加法結合律的探究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獨立開展探究活動。
學案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觀察
每組的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這三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仿寫
照樣子再寫出一組這樣的式子,填在上面的橫線上。
(3)發現規律
從這些例子中發現了什么規律?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在下面的橫線上。
在最后交流的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層次:一是小組交流,希望在這個環節中能夠充分發揮優生的作用,讓學生教學生,同時由于前面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話可說,而不是只能做一個聽眾;二是全班交流,這段時間仍然是交給學生的,代表小組發言的孩子主講,把他們小組的討論進行匯報,再由其他的孩子進行糾正和補充,全面調動學生的眼、耳、腦,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加法結合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說課稿11-04
關于《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說課稿05-21
關于《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說課稿01-28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學說課稿05-26
加法結合律課件03-19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6-07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01-17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12-05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