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衛與葫蘆》課文練習題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熱衷:十分愛好某種活動。
茶鹵l :很濃的茶水。
熠y 熠y :形容閃光發亮。
乖覺:機警、聰敏。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激動。
戰戰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發抖的樣子。
呵h 叱ch :發怒吆喝。
名伶l ng:舊時稱著名的戲劇演員為名伶。
嘀咕:小聲說;私下里說。猜疑;猶疑。
2.作家作品
關于作者
志賀直哉(1883~1971),日本小說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宮城縣,卒于1971年10月21日。1906年經由學習院升入東京大學英文系,1910年中途退學。在此前后,與友人合辦傳閱雜志《望野》,并寫下了《一個早晨》、《到網走去》等短篇小說。1910年4月,與武者小路實篤和有島武郎等人創辦同人雜志《白樺》,《到網走去》在創刊號上刊載,以其準確的描寫和清新的風格獲得廣泛好評。繼之,發表的優秀作品有短篇小說《清兵衛和葫蘆》、《范氏犯罪》等。其后由于輾轉遷居和自我省察,輟筆數年。1917年先后發表《佐佐木的場合》、《在城崎》、《好人物夫婦》、《赤西蠣太》和《和解》等名篇,其中《在城崎》被譽為日本近代心境小說之代表作,《和解》則以表現作者與父親的沖突及其和解過程為題材。從1921~1937年間,作者花費許多精力寫作平生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暗夜行路》。這部作品通過主人公時任謙作關于出生秘密、妻子過失等煩惱的描寫,象征性地表現了作者本人自我成長的曲折過程,被認為是志賀文學的高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者保志留紀生物示意圖持沉默態度。戰后發表的小說有《灰色的月亮》和《白線》等。志賀的作品大多從身邊取材,以觀察細膩、描寫精確為特色。
3.背景鏈接
1910年,志賀直哉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志。圍繞于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和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志賀直哉是“白樺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說《清兵衛與葫蘆》以現實主義的筆法,批判了那種粗暴扼殺少年個性的做法,呼吁尊重個性,讓個性自由發展,體現了“白樺派”的文學主張。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小說通過清兵衛與葫蘆的故事,批判了那種粗暴扼殺少年個性、剝奪孩子愛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個性,讓個性自由發展。
日本與中國屬于東方國家,文化受中國影響較深,封建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文化傳統上強調統一的意志,缺少個性和自由空氣,因而扼殺個性的現象比較普遍。小說中,清兵衛的愛好被剝奪,被貶得一無是處,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衛在這些壓力下,自覺地放棄愛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將永遠無法正確估計自己天才般獨特的審美力,而這一切與他擦肩而逝,永遠地消失了,這難道不令人感嘆嗎?
二、文章脈絡
全文共46小節,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開頭交待清兵衛放棄了自己對葫蘆的愛好,轉而熱衷繪畫了。
第二部分(2-6),寫清兵衛如何癡迷地喜愛著葫蘆。
第三部分(7-20),寫清兵衛獨立的個性。
第四部分(21-44),寫小說的中心事件即小說開頭交待的“這件事”。
第五部分(45-46),呼應開頭,再次寫到故事悲劇性的結局。
三、寫作方法
1、倒敘手法的運用。
小說開頭“這是一個叫清兵衛的孩子跟葫蘆的故事。自從發生了這件事后,清兵衛和葫蘆就斷了關系。……正如他過去熱衷于葫蘆一樣,現在他正熱衷著繪畫……”小說開頭便交代了清兵衛放棄了自己對葫蘆的愛好,轉而熱愛繪畫,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放棄了自己曾那樣熱衷的葫蘆呢?小說留下了懸念,這個開頭與小說結尾遙相呼應,增強了小說的悲劇性,強化了小說的主題。
2、善于用簡練傳神的描寫表現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
“清兵衛的父親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蘆,就拿起錘子一個一個地砸碎;清兵衛只是臉色發青,不敢做聲。”
這里對清兵衛的描寫表現了他在經歷了震驚、恐懼、痛苦和絕望之后,已經認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堅持自己的愛好了。這相寫,更加讓人感嘆和深思粗暴專制的嚴重惡果。
四、問題探究
1、清兵衛的父親愛不愛清兵衛?為什么?
父親呵叱兒子:“什么話,你懂什么,也來多嘴!”可見在父親眼里清兵衛只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只要聽話就行;他使勁揍了清兵衛一頓,清兵衛被罵做“沒有出息的孩子”。可見,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因為在他看來清兵衛癡迷葫蘆只是貪玩,是毫無意義的事,是玩物喪志。由此可見父親愛他的兒子,并希望按他自己的想法塑造兒子。
文中的父親一方面性格暴躁,自以為是,另一方面封建家長專制思想在他頭腦中根深蒂固,他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性;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卻粗暴扼殺了他的個性,不用說在那遙遠時代的日本,就是在今天在我們身邊這樣的父親又何其少呢?
2、句段理解:
⑴“從此,他片刻也不離這個葫蘆,還帶到學校里去。終于因為在上課的時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給級任教員看見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課,所以教員更加生氣。”這句話如何理解?
對這個葫蘆癡迷到上課也不離手的程度,證明此葫蘆不同尋常,為下文被賣六百塊埋下伏筆,也暗示了清兵衛獨到的審美力。而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清兵衛上課不守紀律。
⑵“可是他的父親,對于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如何理解?
清兵衛對葫蘆的愛好被扼殺了。他現在對繪畫的愛好,也不會長久的,父親的嘀咕就是對他的不滿。
【練習解答】
一、這說明清兵衛在欣賞和鑒別葫蘆方面有極高的天賦和獨到的審美能力。這部分跟前邊大人們對他的批評形成對比,通過對比,突出了大人們的固執、蠻橫和自以為是。
二、課文第2段至第6段集中寫了清兵衛對葫蘆的癡迷,尤其是課文寫清兵衛竟然把老頭子的禿頂看成是葫蘆的細節尤為生動傳神,如果不是癡迷到一定程度,絕不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當然如果學生認為是其他地方的描寫,只要言之有理也應予以鼓勵。
三、作者善于用簡練傳神的描寫表現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這三句話其實都是寫清衛兵的`反應。小說寫教員當場沒收了清兵衛的葫蘆,清兵衛“連哭也沒哭一聲”,這寫出了清兵衛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驚愕、害怕和手足無措的表情和他那種絕望中的慘淡心情,以致使“他臉無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爐邊發呆”,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厄運對他的打擊太大了。而“清兵衛只是臉色發青,不敢做聲”,寫出了清兵衛在經歷了震驚、恐懼、痛苦和絕望之后,已經認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堅持自己的愛好了。這樣,更加讓人感嘆和深思粗暴地專制的嚴重惡果了。
四、清兵衛的長輩對清兵衛的愛好采取了粗暴扼殺的態度,清兵衛的愛好被剝奪了,被貶得一無是處。結果清兵衛在這些壓力下,自覺地放棄愛好。而畫家爺爺和清兵衛的父親的不同之處在于,他雖然不理解孫女的個性,但沒有強迫孫女放棄自己的個性,也正因為這樣,孫女的畫才能憑借非凡的想像力和鮮明的個性在國際畫展中獲獎。感想略。
【類文品析】
柔弱的人
前幾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師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請到我的辦公室來,需要結算一下工錢。
我對她說:“請坐,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讓我們算算工錢吧。您也許要用錢,你太拘泥禮節,自己是不肯開口的……呶……我們和您講妥,每月三十盧布……”
“四十盧布……”
“不,三十……我這里是這樣記的。這就是說,應付您六十盧布……扣除九個星期日……實際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學習的,只不過游玩……還有三個節日……”
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驟然漲紅了臉,牽動著衣襟,但一語不發……
“三個節日一開扣除,應扣十二盧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沒學習……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學習……你牙病三天,我內人準您午飯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還剩……嗯……四十一盧布。對吧?”
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左眼發紅,并且滿眶濕潤,下巴在顫抖,她神經質地咳嗽起來,擤了擤鼻涕,但--語不發!
“新年底,您打碎一個帶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盧布……按理茶杯的價錢還高,它是傳家之寶……上帝保佑您,我們的財產到處丟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樹撕破禮服……扣除十盧布……女仆盜走瓦里雅皮鞋一雙,也是出于您玩忽職守,您應對一切負責,你是拿工資的嘛,所以,也就是說,再扣除五盧布……一月九日您從我這里支取了九盧布……”
“我沒支過!”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囁嚅著。
“可我這里有記載!”
“呶……那就算這樣,也行。”
兩眼充滿淚水,長而修美的小鼻子滲著汗珠,令人憐憫的小姑娘啊!
她用顫抖的聲音說道:“有一次我只從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盧布……再沒支過……”
“是嗎?這么說,我這里漏記了!從十四盧布再扣除……吶,這是您的錢,最可愛的姑娘!三盧布……三盧布……又三盧布……一盧布再加一盧布……請收下吧!”
我把十一盧布遞給了她……她接過去,喃喃地說:“merci。”(法語:“謝謝”)
我一躍而起,開始在屋內甲。憎惡使我不安起來。
“為什么‘謝謝’?”我問。
“為了給錢……”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曉得,這是搶劫!實際上我偷了你的錢!為什么還說‘謝謝’?”
“在別處,根本一文不給。”
“不給?無怪啦!我和您開玩笑,對您的教訓是太殘酷了……我要把您應得的八十盧布如數付給您!吶,事先已給您裝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這樣乙呢?為什么不抗議?為什么丙?難道生在這個世界口笨嘴拙行嗎?難道可以這樣軟弱嗎?”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卻從她臉上的神態看出一個答案,這就是“可以”。
我請她對我的殘酷教訓給予寬恕,跟著把使她大為驚疑的八十盧布遞給了她。她羞澀地過了一下數就走出去了……
我看著她的背影,悟想道:
“在這個世界上做個有權勢的強者,原來如此輕而易舉!”
1.解釋下列詞語。
⑴玩忽職守:
⑵囁嚅:
⑶輕而易舉:
2.理解文中加橫線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作用。
①“但一語不發……”此句中省略號的作用 。
②“但--語不發!”此句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
3.從下列詞語中選擇恰當的填入文中甲、乙、丙三處。
A.踱來踱去 B.怏怏不快 C.沉默不語
甲( ) 乙( ) 丙( )
4.本文描寫“我”和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的主要方法是( )
A.肖像描寫 B.語言描寫 C.心理描寫 D.行動描寫
5.對家庭教師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的描寫著重表現了她是( )
A.“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柔弱的人”。
B.玩忽職守的人。
C.令人憐憫的姑娘。
D.最可愛的姑娘。
6.把“難道生在這個世界口笨嘴拙行嗎?”改為陳述句。
參考答案:
1.⑴不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⑵形容說話想說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的樣子。⑶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2.①語意省略②話語轉折
3.甲A;乙B;丙C 4.B 5.A
6.生在這個世界口笨嘴拙不行。
【《清兵衛與葫蘆》課文練習題】相關文章:
《清兵衛與葫蘆》的教案07-12
清兵衛與葫蘆說課稿11-26
清兵衛與葫蘆教案04-05
教案:清兵衛與葫蘆07-26
清兵衛與葫蘆的教案07-29
清兵衛與葫蘆教學設計06-29
清兵衛與葫蘆 閱讀答案01-07
續寫《清兵衛與葫蘆》04-27
清兵衛與葫蘆續寫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