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最美校長事跡材料

時間:2023-02-08 16:49:19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最美校長事跡材料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根據事跡材料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事跡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美校長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美校長事跡材料

最美校長事跡材料1

  人活著必須有追求,必須樂于奉獻,不論是作為普通教師還是管理者,趙玉磊都深愛著教育事業,在這方沃土他勤奮耕耘了十六年,從教師、班主任、中層、分管校長、校長,不管干哪一項具體工作,他都盡心盡力做到最好,這一切,都是為了當初無怨無悔的選擇,為了當地至親至愛的鄉親。

  真抓實干愛學校如家

  20xx年起,趙玉磊擔任學校副校長,負責學校后勤管理工作,正好趕上全區學校標準化建設與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創建,這一路走來,艱辛、汗水、淚水、喜悅時刻相伴。四年內,學校粉刷了墻面,修建了綜合樓,鋪設了水泥路面、道板,新建了籃球場、排球場,整理了操場、花壇,新建了塑膠操場。無論嚴寒酷暑、刮風下雨,還是正常上班、節假日,在工地上總能見到他的身影。特別是20xx年建綜合樓和20xx年建塑膠操場期間,趙玉磊犧牲了兩個暑假和所有的雙休日,全程跟蹤監督施工質量,同施工人員一起測量,一起把關,目的是確保每項工程都能保質保量。他說:回頭想想,感覺確實對不起老婆孩子,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里,內心有愧;可是看到學校面貌一天天在變化,在大家努力下,發展日新月異,內心真是感到無比自豪與驕傲;人生在世,還有什么比干成幾件實事能更有價值?在抓好工程建設的同時,他帶領后勤人員勤儉節約,鉆研技術,改進措施,搞好日常維修,做到了吃苦在前。大到校舍房屋、門窗桌椅、教學儀器設備、供電供水,小到門鎖抽屜,撮子拖把,他總是不厭其煩,誠懇服務。由于維修人員少,他通常都是親自上陣,能自己修的堅決自己修,力所能及解決師生燃眉之急。因為他堅信:愛一行干一行,會挑挑揀揀;干一行愛一行,才能踏踏實實。幾年下來,后勤工作為學校節省了大量資金。經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學校各項工作更加突出,在全區廣受好評。

  追求卓越把學校帶好

  在追求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先進的教育思想是學校辦學的.靈魂,也是學校辦學成功的關鍵。20xx年8月,趙玉磊擔任學校校長,他深感身上的壓力和重擔,絲毫不敢懈怠,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結合實際提出了把"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作為辦學理念;谶@種指導思想,他以質量為目標,從細節入手,以活動為抓手,努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他主動深入到學科組、級部,與教師拉家常,談工作、解決困難、處理矛盾、協調關系。在探索學校前進發展的過程中,趙玉磊深知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性。為此,他帶領學校教師走特色發展之路,精心組織社團活動,開展學校排球聯賽,學校排球隊在歷次舉行的市排球聯賽中均獲得第一名,并代表泰安市參加省聯賽獲得第六名;摔跤隊也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學校被授予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更是社會和家長衡量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趙玉磊與全校教職工堅持抓教學質量不動搖,學校教育教學成績穩步提高,連續三年位居全區前六名,學校被評為山東省健康教育示范校,泰安市文明單位,連續三年被評為泰安市課程與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不忘初心守教學一線

  好的領導,不僅要善于用語言打動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動感召人。凡是要求班子成員和教職工遵守、執行的規章制度,趙玉磊首先遵守、執行,凡是要求班子成員和教職工做到的工作,他帶頭做好。趙玉磊1998年參加工作,還沒有走上管理崗位的時候,他就一直擔任語文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教學成績和班級管理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市區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后來雖然職務變了,但教書育人的本色絲毫沒有改變,他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擔任八年級地理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如今,他堅持與普通教師一樣教學,晚上還要堅持到班級輔導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做好各項教學工作。同時還積極投身于課改、教改,自覺參加學科組教研活動,帶領教師推行三案課堂教學,并進行微課制作與翻轉課堂探索。正是在這種勤奮務實、樂于追求敬業精神的感召下,全體教師紛紛投入到教研教改,教師團隊團結奮進、作風優良、教學扎實、戰斗力強,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穩步提高。

最美校長事跡材料2

  沒有路,他花一年的時間為孩子們砍出一條路;沒有書,他用兩匹白馬馱回孩子們的書。徐德光,20年做這些密林深處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艱辛的勞動托起了孩子們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麗情懷感染著自己的學生,讓這個大山深處的教學點教師后繼有人。

  主要事跡

  1.扇子林教學點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處,涵蓋3個村民組40余戶人家,最少時只有8個學生,最多時也只有30多個學生,學生們到學校的兩條路都有七八公里長,往返需要5個小時,大山陡峭灌木叢生,為了方便孩子們上學,當年18歲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時間砍出了一條5公里長的羊腸小道,后來又用黃土、竹篾夯起3間土屋,附近的'孩子才開始有了讀書的地方。

  2.徐德光校長的家住在山下的金莊村。為了節省來往學校的時間,10年前他和妻子賣了兩頭豬和一些糧食,花一千多元自費買了一匹馬作為交通工具,到現在已經換了兩匹,現在用的這匹馬名叫“白龍”。山里孩子上學路遠,路又難走,碰上雨天徐校長便騎著馬到學生家里接他們上學,學校用的教科書、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這匹馬馱上山。至今那匹和他歲數差不多的老白馬還陪在身邊。一次,他從馬上摔下來,被摔得頭昏目眩,頓時失去了知覺,幸好有群眾上山干農活發現了他,將他扶回家,經醫生診斷為胸肋骨折。家人心疼地勸他放棄,他淡然一笑:為了深山里的孩子們將來有出息,就算豁出這條命也值。

  3.這間只有4個年級的學校被稱為“馬背學!。20xx年凝凍后的大年30,紅花崗區委書記王進江走了3個小時來到這里,臨別時問徐老師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師只說了一個字:路。路基修通了卻再沒有錢進行硬化了。一個叫陳仁賢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萬元來完成后續工程。這位40冒頭的村民正是徐老師第一屆學生中的一個,因為外出創業而有了積蓄。陳仁賢說徐老師永遠是他人生的老師,他為了這個地方耗費了一生,他讓自己知道什么叫“我們”。與“馬背學!边b遙相對的是一家新建的養豬場。這也是陳仁賢剛剛投資興建的招了近10村民務工。其實只有陳仁賢知道,因為路遠他的這個養豬場是虧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資”為什么明知道虧的風險很大卻還是要在這里建?陳仁賢這樣回答:“我沒有徐老師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過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化開化這里的經濟觀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為家鄉做點有用的事。

  4.陳道坤這位從1992年開始就在這里代課的教師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師第一屆學生中的一個。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現在800多元的工資高很多,而且現在也轉不了正。但是陳道坤說自己不會走,因為他親身經歷知道孩子們是多么需要這間學校和負責的老師。而就在一年前,該校畢業學生、徐老師的女兒徐澤燕剛從大學畢業時也自愿來這里代課了一年。

  5.因為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又是山路,學校每天9時上課,中午不休息,下午4時放學,幾名教師和學生一樣每天只吃兩頓飯。對于“馬背學!眲撌既恕窳x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扇子林教學點徐德光老師來說,最為開心的事情不是獲評全國勞模、被特邀參加建國60周年慶典現場觀禮,而是剛剛修通了一條近10公里、連通教學點的水泥硬化公路。

  徐校長說:“這匹馬通人性,成了我的好伙伴,每天下山我都會帶它到河邊給它洗澡”。

  “校長室”就設在教室里,徐校長正利用課間給孩子們批改作業。

最美校長事跡材料3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

  ——冰心

  也許是上天對這群特殊孩子格外寵愛,靜靜的灌河將江蘇省第一所紅十字博愛小學,輕輕地攬在臂彎里,猶如捧著手上愛在心頭的"掌上明珠"。

  走進響水縣紅十字博愛小學的大多是來自全縣各鄉鎮、附近區縣的社會孤兒、殘疾人和單親特困家庭的子女,他們貧困,他們孤單,他們自卑,就像一葉葉隨波逐流的孤舟,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和力量。走出響水縣紅十字博愛小學的大多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他們博愛,他們陽光,他們向上,就像一朵朵芬芳鮮艷的花朵,自由幸福地盡情綻放。八年來,數百名孤特困兒童在這里放飛了人生的夢想。八年來,在這所充滿愛心的校園里,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2600多個日日夜夜,短暫而又漫長;630多雙求知的明眸,清澈而明亮。為了讓這些不幸的孩子完成人生角色的華麗轉身,為了給這些不幸的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氛圍,林虎和他的教師團隊不知走過多少曲折,付出多少艱辛,熬過多少通宵,流過到少汗水、淚水。

  為教育融入愛心酵母

  響水是蘇北革命老區,受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制約,經濟處于后發狀態,物質匱乏,經濟薄弱,群眾自身抵御天災、病患、突發事故的能力極低。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仍有部分貧困戶的的孩子不能正常入學,相當一部分社會孤兒隨時都有輟學的可能。20xx年9月,全省實行教育布局調整,撤并部分鄉村小學,孤特困兒童的學習、生活難題,隨之更加凸顯出來。

  剛剛接任響水縣第二實驗小學校長的林虎,看在眼里,急在心頭。這個出身鄉村,不滿18周歲就走上教育崗位的年輕人,諳熟"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的個中要義,心頭油然升起一種未曾有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心急如焚,如坐針氈,主動請纓,迎難而上,請求創辦全國首家紅十字博愛(孤兒)班,集中辦學,集中管理,"用愛撫平創傷,用愛點燃希望,用愛矗起豐碑,用愛譜寫永恒",以實際行動辦好教育,造福孤兒,共建和諧,澤被后世。

  博愛班創辦伊始,面臨諸多的困難,先前從沒有例子,周邊找不到樣本,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林虎召集領導班子進行專題會商,在分析現狀,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形成了共識:"辦法多于困難,不等不靠不要,要做就做最好!"資金短缺,大伙墊上;缺床少鋪,包干解決;沒有教室,騰出辦公場所。領導班子率先垂范,全體教工各盡所能。為了用好有限的辦班經費,林虎與師生在課余時間,墾荒刨園,種瓜栽菜,腌制蘿卜干,想方設法來改善學生的伙食。

  有愛就有希望。博愛班的成功創辦,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肯定。20xx年4月23日,由境內外共同創建的江蘇省第一所紅十字博愛小學正式揭牌了。來自縣內外的180多名孤特困兒童走進了向往已久、寬敞明亮的教室,開始書寫他們人生的嶄新一頁。然而,他們哪里知道,林虎校長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已有幾個月沒有睡過一夜整覺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揭牌儀式上,林校長的藏青西服、紫紅領帶居然是前一天夜里,同事敲門從一家朋友干洗店里借來的。

  為教育融入愛心酵母,博愛園因此變得溫暖而和煦。幾年來,林虎始終以"教好一名學生,振興一個家庭;辦好一所學校,造福一方百姓"為辦學宗旨,珍惜每一次參觀學習、交流匯報的機會,舉辦愛心捐贈、匯報懇談、節日祝賀等各式活動,精心創建博愛校園網站,就像燕子銜泥筑巢一般,向社區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有識之士,向響水、鹽城、蘇州、南京、上海、港澳的愛心人士,闡述教育理念,暢談辦學構想,展示教學成果,用自己對教育的獨到理解、傾心投入,對孤特困學生赤誠的心、火熱的情,贏得了師生之愛、為政之愛、企業之愛和社會大愛,促進了學校辦學條件的迅速改善。

  讓校園奏響快樂音符

  林虎的家庭并不富裕,年邁的父母住在農村,妻子沒有固定工作,孩子遠在外地讀書,手頭相對緊張,然而在博愛助學行動中,他始終走在前列。創辦博愛班時,他帶頭捐款;日常生活中,他經常捐物;招募捐獻造血干細胞者、進行無償獻血,他是第一個響應;每逢慈善捐贈活動,除了自己主動參與,還動員兄弟姐妹、親朋好友慷慨解囊。他常對同事講:"作為一名教師,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愛心,要盡己所能地關心幫助每一位孤特困兒童。"

  博愛班的孩子大多是苦菜花,隨意掐下一朵,就能擠出苦汁。每個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陳家港鎮的孤兒小富,很小的時候,出海撈鰻魚的父母,遭遇狂風巨浪,船毀人亡,兄弟倆相依為命。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孤零零的小富常常哭爹叫娘。林虎知道后,騎車百里,心疼地為小富穿上新衣,將他接到博愛小學讀書。連云港市灌云縣魯河鄉的于蘭蘭,出生不久,母親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年僅3歲的姐姐和嗷嗷待哺的她。她5歲時,父親做工不小心摔傷了身體,喪失了勞動能力。姐妹倆的學習、生活雪上加霜。林虎接到鄰居電話后,冒雨驅車前去。雨后的鄉村土路泥濘不堪,當褲管沾滿泥巴的林虎出現在于家門前時,身體孱弱的老于感動得老淚縱橫。孤兒黃艷艷12歲生日那天,林虎一大早就為她做了生日蛋糕。中午11點半,生日蠟燭點起來了,"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唱起來了,從未見過這樣場景的小艷艷笑著流下了幸福的淚水。應邀前來參加過生日的黃艷艷的祖父黃春發,更是泣不成聲。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林虎和他的團隊為學生訂閱多種報刊,進行心理咨詢,開展"讀書寫字競賽",舉行中華經典名句誦讀導行活動,印制《成長記錄手冊》,用一抹微笑、一句贊賞、一份理解、一縷溫情,去叩響孩子們的心靈。

  給生命增添亮麗色彩

  "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艱辛,既然選擇了教育,我將風雨兼程,無怨無悔。"多年來,林虎把"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共建和諧社會"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把教師、學生的需求,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積極引導教師"增進愛生如親的感情,增厚敬業樂教的底蘊,增強自我發展的意識,增長教書育人的才干",在"提高幸福指數,砥礪生命底色"上做足文章,在"提升辦學內涵,踐行科學發展"上狠下功夫,致力于以學生、教師的共同發展,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跳出小學辦教育。成人先于成才,習慣勝于分數。林虎要求全校教師"替學生一陣子著想",更"對學生一輩子負責",全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圍繞"懂得感恩,學會反哺"這一主題,把養成教育貫穿在學習生活、待人接物和體育鍛煉等各個細節之中。"走上講臺是教師,下了課堂是家長。"全體教師每人認領1名以上孤特困學生,當好"代理家長",盡好監護之責,全身心、全方位關愛學生。

  著眼未來辦教育。林虎常說: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卻可以成就自己的未來。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知識只有轉化能力為方可改變命運,教育只有提升了整體素質才能成就未來。樹立全新的素質教育質量觀,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多元發展需求。

  立足實際辦教育。學校嚴格遵守"五嚴"規定,開齊開足上好各類課程,推進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益,減輕不合理負擔。堅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在提高文化課成績的同時,實施"1加2"工程(即:每位學生至少學會1項藝術技能、2項體育技能)。

  工作25年,林虎多年如一日,勤于學習,理念先進;勇于實踐,創新創優;善于反思;務實求實,樂于奉獻。博愛班學生每月放假一次,平時集中管理。無論春夏秋冬,不管平常節假日,他總是天剛亮騎車到校,察看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詢問學生睡得是否踏實,了解學生飯菜是否合口。晚上,他經常待到學生入睡后,才匆匆離去。

  在他的感召下,全校師生銘記"博愛、博學、成人、成才"的校訓,思想共識,行為共約,教學共為,年年有進步,歲歲登臺階。先后有30多名教師獲縣級以上表彰與獎勵,有200多名學生在縣級以上活動中獲獎。20xx年,孤兒張靜當選"江蘇省十佳少先隊員",榮獲"全國好少年"稱號。20xx年,孤兒崔倩倩榮獲"全國第九屆宋慶齡獎學金"。20xx年9月,"博愛媽媽"優秀教師群體事跡,曾代表全市參加全省教育系統"我與我的學生"師德演講。學校先后被授予"鹽城市文明單位"、"推進鹽城教育科學發展十大先進集體";"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和諧教育實驗基地"、"江蘇省首屆和諧校園"、"江蘇省中小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等號。20xx年9月,學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國家和省市領導李源潮、彭珮云、梁保華、王國生、趙鵬、李強等多次接見師生。

  博愛小學成功的辦學經驗和做法,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在省內外推廣。20xx年5月,中國紅十字會彭珮云會長為學校升格題寫校名!度嗣袢請蟆罚êM獍妫、中央電視臺、中國紅十字報、新華日報、江蘇衛視等媒體多次報道學校辦學事跡。

  大愛無聲,天道酬勤。林虎先后榮獲"江蘇省優秀中小學班主任"、"鹽城市首批德育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紅十字會系統支援抗震救災優秀志愿者"、"鹽城市首屆十佳文明市民"、"鹽城市首屆優秀校長"、"推進鹽城教育科學發展十大先進個人"等稱號。20xx年12月,《江蘇教育》曾作推介。20xx年11、12月,選派赴英國學習、培訓。

  矢志教育,放飛希望;情系博愛,托起朝陽。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林虎,正帶領他的團隊,常懷感恩之心,常葆進取之志,常悟發展之道,常踐科學之舉,將博愛教育演繹得更加絢麗多姿!

【最美校長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最美護士事跡材料06-08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1-03

最美家長事跡材料11-13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7-21

最美護士事跡材料01-10

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02-07

校長優秀事跡材料11-07

優秀校長事跡材料06-11

【熱門】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