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時間:2024-12-24 08:28:53 施工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是一座集商業、辦公公寓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筑,地下一層地上裙樓四層,A座無虛席24層,B座29層,總建筑面積74500余平方米。結構型式為框支剪力墻結構。本工程地下室為停車場,有消防水池、水泵室、配電室及發電機室,一層至四層主要是商業及辦公用房,五層起為電梯公寓。本工和基礎地下室部分按后澆帶分為6個作業分區,1、3區為了1600厚筏板基礎,其余為400厚基礎抗水板,承臺設計底標高-5.2米,采用C40防滲混凝土,抗滲等級為0.8Mpa,整個基礎底板的混凝土量約為4000立方米。除2區、5區、6區外,其它已經澆筑完成,本本方案適用于2區、5區、6區的基礎混凝土澆筑施工。

  二、施工準備工作:

  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特別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差產生溫度應力裂縫。因此需要從材料選擇上、技術措施等有關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順利施工。

  1、材料選擇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對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考慮普通水泥水化熱較高,特別是應用到大體積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熱不易散發,在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與混凝土表面產生較大的溫度差,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表面產生拉應力。當表面拉應力超過早期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因此確定采用水化熱比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標號為525#,通過摻加合適的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滲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徑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同時可以減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

  (3)細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徑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選用平均粒徑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細砂拌制的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10%左右,同時相應減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并可減少混凝土收縮。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澆筑方式為泵送,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按照規范要求,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大體積粉煤灰混凝土時,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為25%。粉煤灰對水化熱、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摻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極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對混凝土抗滲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摻量控制在10以內,采用外摻法,即不減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計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摻加粉煤灰量。

  (5)外加劑:設計無具體要求,通過分析比較及過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經驗,每立方米混凝土2kg,減水劑可降低水化熱峰值,對混凝土收縮有補償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具體外加劑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站在澆筑前應報告送達施工單位。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攪拌站供應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攪拌站根據現場提出的技術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試配。

  (2)混凝土配合比應提高試配確定。按照國家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及《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中的有關技術要求進行設計。

  (3)粉煤灰采用外摻法時僅在砂料中扣除同體積的砂量。另外應考慮到水泥的'供應情況,以滿足施工的要求。

  3、現場準備工作

  (1)基礎底板鋼筋及柱、墻插筋應分段盡快施工完畢,并進行隱蔽工程驗收。

  (2)基礎底板上的地坑、積水坑采用組合鋼模板支模,不合模數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3)將基礎底板上表面標高抄測在柱、墻鋼筋上,并作明顯標記,供澆筑混凝土時找平用。

  (4)澆筑混凝土時預埋的測溫管及保溫隨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應提前準備好。

  (5)項目經理部應與建設單位聯系好施工用電,以保證混凝土振搗及施工照明用。

  (6)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后勤人員、保衛人員等晝夜排班,堅守崗位,各負其責,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灌的順利進行。

  三、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和溫度應力

  根據設計要求,對基礎底板混凝土進行溫度檢測;基礎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點的溫升高峰值,該溫升值一般略小于絕熱溫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后3d左右產生,以后趨于穩定不在升溫,并且開始逐步降溫。規范規定,對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差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25度;本工程設計無具體要求,即按規范執行。表面溫度的控制可采取調整保溫層的厚度。

  四、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1、施工段的劃分及澆筑順序

  由于基礎底板已經分為不同的3個區,底板厚為400mm的2、5區基礎混凝土采取正常的噴水養護,因此基礎底板以分區為一個自然施工段。

  2區由2臺混凝土泵管輸送混凝土,從⑾軸右側的后澆帶1/3處的兩個位置,從11軸右側向18軸方向澆筑。混凝土澆筑量約為600立方米,計劃澆筑完成時間為20小時。

  6區的混凝土澆筑采用2臺混凝土輸送泵送筑,在1軸和B軸處架一梭槽至筏板的中央,后退澆筑,另一臺泵從3軸與S軸交界的位置接入,置于筏板的H軸位置,同樣是后退進行澆筑,混凝土總量約為20xx立方米,計劃完成澆筑混凝土時間為48小時。

  5區的混凝土澆筑采用2臺混凝土輸送泵送筑,混凝土總量約為500立方米,計劃完成澆筑時間12小時。

  2、混凝土澆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現場,每區采用2臺混凝土輸送泵送筑。

  (2)混凝土澆筑時應采用“分區定點、一個坡度、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澆筑工藝。鋼筋泵車布料桿的長度,劃定澆筑區域,每臺泵車負責本區域混凝土澆筑。澆筑時先在一個部位進行,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動,然后在其坡面上連續澆筑,循序推進。這種澆筑方法能較好的適應泵送工藝,使每車混凝土都澆筑在前一車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確保每層混凝土之間的澆筑間歇時間不超過規定的時間。同時可解決頻繁移動泵管的間題,也便于澆筑完的部位進行覆蓋和保溫。

  (3)混凝土澆筑時在每臺泵車的出灰口處配置1~2臺振搗器,因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內可斜向流淌1米遠左右,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下部斜坡流淌處振搗密實,另外2~4臺振搗器主要負責頂部混凝土振搗。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

  (5)現場按每澆筑100立方米(或一個臺班)制作3組試塊,1組壓7d強度,1組壓28d強度歸技術檔案資料用;l組作仍14d強度備用。

  (6)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按規范規定每單位工程不得少于2組。考慮本工程不太大,按規定取2組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

  5、混凝土測溫

  (1)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時應設專人配合預埋測溫管。測溫管的長度分部為兩種規格,測溫點約布置見附圖2。測溫線應按測溫平面布置圖進行預埋,預埋時測溫管與鋼筋綁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損壞。每組測溫線有2根(即不同長度的測溫線)在線的上斷用膠帶做上標記,便于區分深度。測溫線用塑料帶罩好,綁扎牢固,不準將測溫端頭受潮。測溫線位置用保護木框作為標志,便于保溫后查找。

  (2)配備專職測溫人員,按兩班考慮。對測溫人員要進行培訓和技術交底。測溫人員要認真負責,按時按孔測溫,不得遺漏或弄虛作假。測溫記錄要填寫清楚、整潔,換班時要進行交底。

  (3)測溫工作應連續進行,每測一次,持續測溫及混凝土強度達到時間,強度并經技術部門同意后方可停止測溫。

  (4)測溫時發現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部門溫度之差達到25度或溫度異常,應及時通知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6、混凝土養護

  (1)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先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二層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層塑料薄膜。

  (2)新澆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較快,蓋上塑料薄膜后可進行保溫保養,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同時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溫性能。

  (3)柱、墻插筋部位是保溫的難點,要特別注意蓋嚴,防止造成溫差較大或受凍。

  (4)停止測溫的部位經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可將保溫層及塑料薄膜逐層掀掉,使混凝土散熱。

  五、主要管理措施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時要注意各項原材料的溫度,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與理論計算基本相近。

  2、在混凝土攪拌站設專人摻入外加劑,摻量要準確。

  3、施工現場對商品混凝土要逐車進行檢查,測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溫度,檢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同時嚴禁混凝土攪拌車在施工現場臨時加水。

  4、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3~5h,同時已澆筑的混凝土表面溫度在未被新澆筑的混凝土覆蓋前不得低于相關規定。

  5、試驗部門設專人負責測溫及保養的管理工作,發現問題應及時向項目技術負責人匯報。

  6、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基槽內的雜物清理干凈。

  7、加強混凝土試塊制作及養護的管理,試塊拆模后及時編號并送入標養室進行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2

  通過近幾年來的現場實踐,及查閱相關的技術資料,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現場混凝土溫度的控制和預防裂縫的措施進行簡要的闡述。

  一、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中產生的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原材料不合格(如堿骨料反映),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熱化熱,內部溫度不段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后期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受到基礎或老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濕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如養護不周、時干時濕,表面干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混凝土是一中脆性材料,拉抗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也只有(0.6~1.0)×104,長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定,及運輸和澆注過程中的離析現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只要是由鋼筋來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出現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拉應力或者只出現很小的拉應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溫度冷卻到運轉時期的穩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因此掌握溫度應力的變化規律對于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極為重要。

  二、溫度應力的分析

  溫度應力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早期:自澆筑混凝土開始至水泥放熱基本結束,一般約30天。這個階段有兩個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熱,二是混凝土上彈性模量的急劇變化,由于彈性模量的變化,這一時期在混凝土內形成殘余應力。

  (2)中期:自水泥放熱作用基本結束時起至混凝土冷卻到穩定溫度時止,這個時期中。溫度應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卻及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早期形成的'殘余應力相疊加,在此期間混凝土上的彈性模量變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卻以后的運轉時期。溫度應力主要是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前兩種的殘余應力相疊加。

  根據溫度應力引起的原因可分為兩類:

  (1)自生能力:沒有任何約束或完全靜止的結構,如果內部溫度是非線性分布的,由于結構本身互相約束而出現的溫度應力。例如,橋梁墩身,結構尺寸相對較大,混凝土冷卻時表面的溫度低,內部溫度高,在表面出現拉應力,在中間出現壓應力。

  (2)約束能力:結構的全部或部分邊界受到外界的約束,不能自由變形而一起的應力,如箱梁頂板混凝土和護攔混凝土;這兩種溫度應力往往和混凝土上的干縮所引起的應力共同作用;想要根據已知的溫度準確分析出溫度應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依靠模型試驗或數值計算,混凝土的徐變使溫度應力有相當大的松弛,計算溫度應力時,必須考慮徐變的影響,具有計算這里就不在細述。

  三、溫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縫的措施

  為了防止裂縫,可以從控制溫度和改善約束條件兩個方面著手,現場常用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級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加引氣劑或塑化劑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攪拌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以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3)熱天澆筑混凝土時減少澆筑厚度,最好控制在500mm以內,以便于表面散熱;第二層澆筑必須在第一段砼初凝前澆筑完畢。

  (4)根據混凝土澆注面積,在混凝土上中下部設置一定數量測溫管,定時測定內外溫度,前4天每2h測一次,5-7天每4h測一次,8-15天每天一次,并及時記錄,確保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做到及時觀察,出現溫度超偏,可通過調整養護方式來降低溫差。

  (5)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以免混凝土表面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加強保溫養護措施,現場通常采取措施為混凝土澆注后先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用麻袋裝鋸末,厚度80~100㎜進行中層覆蓋,最后覆蓋1-2層100mm厚巖棉被。

  (6)夏季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筑塊表面及側邊,設置專人撒水養護時間不少于14d,有條件的應對基礎側邊進行覆土掩蓋,避免內部水分蒸發過快,產生裂縫。

  改善約束條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區分塊。

  (2)避免基礎過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過大的高差和側面長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強養護,防止表面干縮,特別是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對防止裂縫是十分重要,應特別主注意避免產生貫穿裂縫,出現后要恢復其結構的整體性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施工中應以預防貫穿性裂縫的發生為主。

  在混凝土澆筑初期,由于水化熱的散發,表面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此時表面溫度亦較氣溫為高,此時拆除模板,表面溫度驟降,必然引起溫度梯度,從而在表面附加一拉應力,與水化熱應力疊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縮,表面拉應力達到很大的數值,就有導致裂縫的危險。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時在表面覆蓋一些輕型保溫材料,如泡沫海綿等,對于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過大的拉應力,具有顯著的效果。加筋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影響很小,因為大體積混凝土的含筋率極低,只是對一般鋼筋混凝土有影響。在溫度不太高及應力低于屈服極限的條件下,鋼的各項性能是穩定,而與應力狀態、時間及溫度無關。鋼的線脹系數與混凝土的線脹系數相差很小,在溫度變化時兩者間只發生很小的內應力。由于鋼的彈性模量為混凝土彈性模量的7~15倍,當內混凝土應力達到抗拉強度而開裂時,鋼筋的應力將不超過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鋼筋來防止細小裂縫的出現很困難,但加筋后結構內的裂縫一般就變的數目多、間距小、寬度與深度較小了。為了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防止開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確使用外加劑也是減少開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減水防裂劑,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其主要作用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毛細孔道,水蒸發后毛細管中產生毛細管張力,使混凝土干縮變形。增大毛細孔徑可降低毛細管表面張力,但會使混凝土強度降低。

  (2)水灰比是影響混凝土收縮的重要因素,使用減水防裂劑可使混凝土用水量減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縮率的重要因素,摻加減水防裂劑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強度的條件下可減少15%的水泥用量,其體積用增加骨料用量來補充。

  (4)摻加減水防裂劑可以改善水泥漿的稠度,減少混凝土泌水,減少沉縮變形。

  (5)外加劑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減少水分蒸發,減少干燥收縮。

  許多外加劑都有緩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功能,我們在工程實踐中應多進性這方面的研究,比單純改善外部條件,可能會更加簡潔、經濟。

  四、混凝土的早期養護

  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縫,其主要原因是溫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區的溫度驟降也是容易形成裂縫的。因此說混凝土的保溫對防止表面早期裂縫尤其重要;從溫度應力觀點出發,現場保溫應達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縫。

  (2)防止混凝土超冷,應該盡量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溫度不低于混凝土的使用期的穩定溫度。

  (3)防止老混凝土過冷,以減少新老混凝土間的約束。

  新澆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發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損失,從而推遲或防礙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這種不利影響。因此混凝土澆筑后的最初幾天是養護的關鍵時期,在施工中應該切實重視起來。

  五、結束語

  以上對混凝土的施工溫度與裂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初步探討,雖然現在對于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和計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論,但對于具體的預防和改善措施意見還是比較統一,同時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具體施工中要靠我們多觀察、多比較,出現問題后多分析、多總結,結合多種預防處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相關文章:

冬季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范文(精選12篇)01-15

混凝土裂縫修補方案04-05

混凝土施工施工方案10-06

冬季施工混凝土方案(精選)08-07

冬季施工混凝土方案(經典)08-07

混凝土工程施工合同7篇03-07

混凝土工程施工合同(7篇)03-07

混凝土工程施工合同4篇01-15

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方案01-15

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