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的所有互文句
我們知道,“互文”,即互文見義,又稱互辭、互言、互見、互體、參互等,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木蘭詩的所有互文句,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木蘭詩的所有互文句 篇1
唐·賈公彥《禮儀注疏》:“凡言‘互文’者,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一語揭示了互文的要義。說白了,互文就是特意把一個意思比較復雜的語句或短語分成兩個(或三個)形式相同,用詞交錯有致的句子或短語,并且使這兩個(或三個)語句或短語的意義內容有彼此隱含、彼此滲透、互相呼應、互相補充的關系,上文里省去下文將要出現的詞語,前后形成古人所謂“參互成文,合而見義”的形式。簡言之,互文是這樣一種形式:作者為了求得語句的統一,音調的和諧,把一個意思分開來寫,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是一個“雙黃蛋”,是一出“雙簧戲”。這就像兩個泥菩薩一起打碎,重塑之,你身上有了我,我身上也有了你。這種意思上互相滲透,互相說明,翻譯時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互相勾連的修辭方法就叫“互文”。
與《孔雀東南飛》合成“樂府雙碧”的《木蘭詩》,塑造了一個勤勞淳樸、果敢堅毅、聰明機智、功而不勛的花木蘭形象。文中綜合運用了比喻、排比、對偶、互文、頂針、復沓、反問等多種修辭方法,其中尤以互文最為精彩。如: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②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③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④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⑤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五句中的①句,如果理解成“到東市買了駿馬,西市買了鞍韉,南市買了轡頭,北市買了長鞭”就不是互文而是“分”文了,就有失偏頗了。本著“參互”“合而”的互文特點,應該是“東、西、南、北”市構成了互文關系,“合而”為“跑遍了附近的各處集市”;相應地,把“駿馬、鞍韉、轡頭、長鞭”“合而”為“出征的所需物品”。故而,①句就變成了“東西南北市買駿馬鞍韉轡頭長鞭”的形式,譯為“花木蘭跑遍了附近的各處集市,準備好了出征前的全部所需物品”。
②句前半部分省去了“壯士”,后半部分省去了“將軍”,“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都是互文,前后互相滲透,合指兼顧,是“連襟”關系,故而應譯為“將軍和壯士們經過了千百次的殘酷戰斗,有的戰死疆場了,有的凱旋而歸了”。
根據①②兩句的解法,我們把③句翻譯成“打開我東西廂房的門,并且在我東西廂房的床上坐一坐”而不是“打開我東廂房的門,坐在我西廂房的床上”。“東閣”“西閣”、“門”“床”都是互文。④句應理解為“花木蘭對著窗戶和鏡子梳理自己的頭發,還在頭上插上了花環”。“當窗”“對鏡”、“理云鬢”“貼花黃”都是互文。
至于⑤句,如果理解成“靜臥的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靜臥的雌兔瞇著兩眼”就不“互”了。而“雄兔”“雌兔”、“腳撲朔”“眼迷離”是互文,“雄兔”“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靜臥的雄兔和雌兔兩只腳都時時動彈兩眼都時常瞇著,所以,當雌雄兩兔并排著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么能辨別出那只是雄兔,那只是雌兔呢?
其實,互文即上文里出現過的詞語將要在下文里出現,下文里出現的詞語在上文里已經出現過了,理解的時候,要上下句來個“兩溝通”,才能真正把握互文的要旨。
其他諸如“秦時明月漢時關”;曹操《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毛澤東《沁園春·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等都是互文,理解時參照《木蘭詩》中互文句的方法進行,就算你吃下互文這個“雙黃蛋”了。
胸懷互文詞,放眼見義意。上下參互解,前后合而譯。理解互文的要訣是一字個“互”字,靈魂是一個“合”字。理解和掌握了“互文”的修辭方法,知道“路”怎么走了,在翻譯時,既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古詩文以及現代詩詞的含義,又可幫助我們在翻譯時譯出原文的情韻味道,從而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掌握文章的情感,品味作者的纖纖情思。
木蘭詩的所有互文句 篇2
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它敘述的是女英雄木蘭女扮男妝、替父從軍,經過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最終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的故事。整首敘事詩主要寫了木蘭替父從軍的背景與準備過程、艱辛的征戰生活與凱旋回家三個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故事的三個階段中都有一個互文修辭句。分析這些互文句,有利于理解木蘭的形象。
木蘭在“點兵”“軍書”“卷卷有爺名”而“阿爺無大兒”的情況下,“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從小的方面說,木蘭是孝順女,能夠體貼年邁的“阿爺”,主動承擔起“從軍”的`職責,從大的方面說,木蘭通情達理,有大局意識,能自覺為國家、民族分憂。因此,在木蘭替父從軍的背景與準備過程階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一個互文句,寫木蘭一家人在東西南北各個市場、各個地方采購從軍所需要的駿馬、鞍韉、轡頭與長鞭。正因為作者對女主人公在國家、民族面臨危急存亡的緊要時刻敢于挺身而出、替父從軍、馳騁沙場的英勇行為持由衷贊賞態度,因而以歡快的筆調,整齊的互文、排比句將木蘭“替爺征”的準備工作寫得緊張急切而井然有序。這里既渲染出家庭氣氛的緊張熱烈,也寫出了木蘭替父從軍的義無反顧與內心的激動喜悅。
詩中寫木蘭艱辛的征戰生活,有一個互文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與壯士們在漫長的衛國戍邊生涯里經歷了無數次激烈的戰斗,他們有的血染沙場,為國捐軀了,有的立下戰功,凱旋回朝了。“百戰”與“十年”猶言征戰歲月之漫長、戍邊戰斗之頻繁與慘烈。“死”與“歸”寫出了為將士們國捐軀的悲壯與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值得慶幸的是主人公木蘭在漫漫征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終于凱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見。所以,這個互文句寫出了木蘭與她的男伙伴們一道在紛飛戰火中,守邊御敵,沖鋒陷陣,經受了各種摔打錘煉。詩中以木蘭“歸來見天子”的喜慶結局側面烘托出她的機智勇敢與出色的作戰才能。
詩中寫木蘭的辭官還鄉,也有一個互文句:“當戶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雖立下了赫赫戰功,天子對她“賞賜百千強”,但她并不戀官受賞,而是坦然辭官謝賞,一心只想回歸故里,依舊過自己樸實的農家女生活。木蘭回到久違的故鄉,回到昔日的閨房,迫不及待地坐在窗戶邊,對著鏡子,梳理起自己瀑布似的一頭秀發,并喜不自禁地貼上心愛的花黃。在這里,作者滿懷喜悅之情,寫出了木蘭的愛美之心、對家鄉的熱愛、對和平安寧生活的熱愛。
詩中的三個互文句寫出了木蘭在故事的不同階段的表現,生動再現了木蘭替父從軍的孝順明理與義無反顧、紛飛戰火中沖鋒陷陣的勇敢與機智、凱旋回鄉的樸實愛美與熱愛家鄉的真實而感人的形象。可以說,三個互文句共同完成了對木蘭個性鮮明、感情純潔、心靈美好、品質高尚的形象描繪,是對木蘭的深情禮贊之筆。木蘭的美好形象因這三個互文句而更鮮活燦爛,更散發出無窮的藝術魅力與濃郁的芳香。
【木蘭詩的所有互文句】相關文章:
《木蘭詩》的說課稿12-05
《木蘭詩》的簡介12-01
木蘭詩的教學11-28
《木蘭詩》的注釋11-27
木蘭詩說課稿09-04
新編木蘭詩10-31
《木蘭詩》板書12-01
木蘭詩簡介12-01
《木蘭詩》設計11-30
《木蘭詩》全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