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記散文
今天和兒子到很遠的地方去爬山徒步。行駛40分鐘的崎嶇山中公路后,到了目的地。
山底仰望,奇峰羅列,危崖兀立,氣勢如怒——山雄峻多石,堎參多怪狀,“猊渴驥怒”,各自奔突,幾欲要動。
羊腸小道,左盤右旋,穿棘踩石,氣喘吁吁,微汗沾發,才至半山腰。
山脊上有羊群和牧羊人,看我們休息,牧羊老漢主動下來和我們拉話。破的絨線帽,舊的軍大衣,厚重的老式笨靴,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我明白,這是因為山里的早晚是酷冷的。一張因長期受山風的侵襲而變得黑紅的臉,滿是滄桑。遞了一支煙,拉些日常話:養多少羊,今年羊價怎么樣,每天放羊很辛苦吧……都一一仔細答來,真誠樸實非常。手里拿著當地特有的牧羊工具——羊炮(拋?)兒——牛毛線編的甩石擊羊的工具,主動愛憐的教孩子并讓孩子試試,兒子興奮非常,試了一兩下后,居然甩起石頭來也有模有樣。
告別老漢,棄路迎峰直上,頗陡峻,又多雪,陰坡,冷氣襲襲,行走艱難,十步八步必一歇。凍枯了黑刺果聚在一起,依然一片艷麗,似乎生命的汁液依然在身體里流動,折了一枝,吃到嘴里,味道酸的要命,但也純到極致——那種自然界野果獨有的純正味道。一會兒就到了羊群中間,羊們眼睛都清亮亮的盯著我們看,滿是好奇和純凈,這種純凈的眼神似乎在我的人的世界中不存在了,一種久違了的新鮮和別致。大小羊們此起彼伏咩咩聲響滿山坡和棘叢,小羊羔的聲音聽起來尤為稚嫩響亮動聽清麗。
終于到了峰頂,山風極大,吹得頭發蓬亂,猶如古代神話里的持棘夜叉,哈哈!南望,天清宇闊,雪峰層列,脊線分明,白雪如玉,藍天似碧,幾是世外仙境,玉清宮處莫也就是如此?雄抜而不失俊秀,磅礴而內帶清雅,大青海的景象,往往是冷冽中外現溫慈,瘠寒中可見持守,樸素中似有神機——不但是這里的山,這里的人,似乎都也如此!這一刻,興奮非常,陶醉非常,心中似乎有一種強烈的清逸之氣涌升,暗思忖:人生無非就是——“紅塵三千斛,獨守一枝菊”罷了。
坐在山石上吹風,陶醉,沉默,暗思……誰知那樸實如這里山石一般的牧羊老人又尋跡而來,我知道,常年野外獨自牧羊,內心是極為孤獨寂寞的`,極想找個人拉拉話。再者,這里人與人之間那種幾乎原始而天然的信任感,使我們初次見面就像同一個村子生活了幾十年的老莊舍(鄰居)一樣自然自在。想和老人家合張影,他欣然同意,拍照時顯得有些羞澀和局促。心想,老人家,不必的,幾十年前我的父輩就是和您一樣的,清貧但卻溫厚,樸實而又溫暖,和您合影,無非想借以留住過去舊時光中的貧困但卻溫馨的憶念,從而懷念襤褸溫暖的父輩,回味純凈溫馨的兒時……找了塊陽洼地,還是遞煙,閑話,甚是契合,愉悅非常。山上太冷,拉了半小時話后不得不和老人道別,回首,山石上孤獨而落寞的老人,瑟縮的身影有些凄涼,我心里有些說不明白的酸楚,下意識地又拍了一張照片:樸實如石的牧羊老人,碧藍如玉的澈澈青天,蒼黃枯寂的突突石山,永遠在照片里定格,也永遠在我心里定格……和老人家一樣的父輩們,有的在世,有的已逝,但由于泥土的共同關聯和記憶,我們的心永遠是相通的……
下山,另尋一道,多沙石,多棘刺,兒子歡欣在前,呈于眼前的似乎是大山中別有的景象……老一代逐漸老去,新一代正在昂揚,生命的規律是偉大而冷酷的。
與山同在,與泥土相融,心種一枝菊,自有清氣來,復雜多擾的人生,也就是一座高大石山,心定氣閑行篤定,每個人一定能夠勝利翻越!
是的,正如陶潛所言——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大化也,極律也,人如塵埃,隨緣來,隨化盡,是為真明白!
【爬山記散文】相關文章:
爬山記優美散文01-01
爬山記01-16
爬山掰筍記游記散文隨筆11-13
爬山優美散文11-21
爬山看海散文11-01
爬山的好處散文10-09
爬山周記04-15
爬山周記01-03
爬山的周記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