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平衡教案
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隨時間的延長而發生變化,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平衡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化學平衡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學平衡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平衡教案1
一,課題:高中化學第二冊第二章第三節《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第一課時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對于本章的學習,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核心,對很多知識的學習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應用理論分析,研究,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溶解平衡的化學理論的理解,又為以后學習電離平衡奠定了基礎,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
3,在教學大綱中《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C類要求。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依據教改精神,新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技能:使學生理解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原理,學會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判斷平衡移動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學生學會利用速率——時間圖來表示平衡移動的過程,培養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
3,情感態度:通過本節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
有關化學平衡常數及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的教案
一. 教學內容:
化學平衡常數及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二. 教學目標:
理解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意義;掌握化學平衡的計算。
三. 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的計算的解題方法及技巧
四. 教學過程:
(一)化學平衡常數:
pC(g)+qD(g)
(二)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
mA(g)+nB(g)< style='height:9pt' fillcolor="window">
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轉化(mol/L) x (n/m)x (p/m)x (q/m)x
平衡(mol/L) a-x b-(n/m)x (p/m)x (q/m)x
平衡時:A的轉化率=(x/a)×100%
【典型例題】
例1. CO的中毒是由于CO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的血紅素部分反應生成碳氧血紅蛋白:
CO+Hb?O2 →O2+Hb?CO
實驗表明,Hb?CO的濃度即使只有Hb?O2濃度的2%,也可造成人的智力損傷。抽煙后,測得吸入肺部的空氣中CO和O2的濃度分別為10-6mol?L-1和10-2mol?L-1,并已知37℃時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K=220,那么,此時HbCO的濃度是Hb?O2的濃度的多少倍?
生成物濃度的冪次方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的冪次方乘積之比是常數,可得:
化學平衡圖象教案
第三單元 化學平衡的移動
化學平衡圖象專題
【學習目標】
1、掌握分析圖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了解常見的幾種化學平衡圖象的類型并會對圖象進行分析。
3、熟練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析相關圖象。
【課前預習】
1、回憶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2、思考并試著解決以下問題:
例題1、某溫度下,在密閉容器里SO2、O2、SO3三種氣體建立平衡后,改變條件,對反應
2SO2 + O2 2SO3(正反應放熱)速率的影響如圖所示:
①加催化劑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 )②升溫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 )
③增大容器體積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 )④增大O2的濃度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 )
例題2、某溫度時,在一個2L的密閉容器中,
X、Y、Z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求:(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反應開始至2min,氣體Z的v
例題3、有一化學平衡mA(g)+nB(g) pC(g)+qD(g),如右圖所示是A的轉化率同壓強、溫度的關系,分析圖3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正反應吸熱,m+n>p+q
オィ攏正反應吸熱,m+n<p+q
オィ茫正反應放熱,m+n>p+q
オィ模正反應放熱,m+n<p+q
例題4、反應2X(g)+Y(g) 2Z(g)(正反應放熱),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產物Z的物質的量(n2)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下圖所示。下述判斷正確的是 A.T1<T2,p1<p2 B.T1<T2,p1>p2
《化學平衡狀態》教案
§3.2 化學平衡
( 2 化學平衡狀態 )
【歸納與整理】
一、可逆反應
1.概念:在 條件下,既能向 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 方向進行的反應稱為可逆反應。
2.表示:采用“ ”表示,如:Cl2 + H2O H+ +Cl- + HClO
3.特點:可逆反應在同一體系中同時進行。可逆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一定會達到 狀態
二、化學平衡狀態
在 下的 反應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系中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的 (溶液中表現為 )保持恒定的狀態。
在平衡時,反應物和生成物均處于 中,反應條件不變,反應混合物的所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 或 保持不變
三、化學平衡的特征
1.逆:研究對象必須是 反應
2.動:化學平衡是 平衡,即當反應達到平衡時,正反應和逆反應仍都在進行(可通過
證明)
3.等: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0
4.定: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 或 保持一定
5.變:化學平衡狀態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暫時的,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平衡會被破壞,直至達到新的平衡。
6.同:在恒溫恒容時,根據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關系,采用極限思維的方法,換算成反應物或生成物后,若對應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時,達到平衡后平衡狀態相同。無論投料從反應物開始、從生成物開始、還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開始。
四、化學平衡的標志
1.本質標志
對給定的反應:mA + nB pC + qD(A、B、C、D均為氣體),當v正 = v逆時,有:
高二化學化學平衡教案
第一課時 化學反應速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描述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達式、單位,學會用化學反應速率進行簡單的計算。
2、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并嘗試應用化學反應速率說明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思維學習化學反應速率。
2、通過對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養自己的觀察、分析能力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3、通過運用函數圖像觀察和描述特定化學反應的速率,了解化學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對化學反應研究的興趣,能夠在對化學反應原理的探究過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化學、探究原理的動力。
2、增強合作、創新與求實精神。
教學重點
1、學會應用化學反應速率進行簡單的計算
2、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教學難點: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
教學方法:發現探究式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化學反應,有的反應進行地轟轟烈烈,而有些反應卻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
展示圖片:炸藥的爆炸、溶洞的形成、牛奶的變質
提出問題:這幾幅圖片所描述的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如何?
引導:對前兩個反應過程的快慢大家都能迅速作出判斷,但對牛奶變質進行快慢產生了分歧,同學們有自己的想法很不錯,我們不妨換個思考方式,牛奶變質與溶洞形成相比較它的快慢如何?在和炸藥爆炸相比較快慢又如何?
化學平衡圖像的教案
【學習目標】:
理解化學圖像的意義,能用化學圖像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重點、難點】:認識化學圖像,能用化學圖像解決相關問題
【學習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學習過程】:課堂預習相關理論
對于化學平衡的有關圖象問題,可按以下的方法進行分析:
(1)認清坐標系,搞清縱、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并與勒夏特列原理掛鉤。
(2)緊扣可逆反應的特征,看清正反應方向是吸熱還是放熱、體積增大還是減小、不變、有無固體、純液體物質參加或生成等。
(3)抓住變化趨勢,分清正、逆反應,吸、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時,v(吸)>v(放),在速率一時間圖上,要注意看清曲線是連續的還是跳躍的,分清漸變和突變,大變和小變。例如,升高溫度時,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應物濃度時,v(正)突變,v(逆)漸變。
(4)看清起點、拐點、終點,看清曲線的變化趨勢。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轉化率一時間圖上,先出現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此時逆向推理可得該變化的溫度高、濃度大、壓強高。
(6)定一議二。當圖象中有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 一、速率-時間圖象(V-t圖象)
例1、判斷下列圖象中時間t2時可能發生了哪一種變化? 分析平衡移動情況。
(A ) (B) (C)
例2、下圖表示某可逆反應達到平衡過程中某一反應物的v—t圖象,我們知道v=Δc/ Δt;反之,Δc= v×Δt。請問下列v—t圖象中的陰影面積表示的意義是 A、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時,該反應物的消耗濃度 B、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時,該反應物的生成濃度 C、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時,該反應物實際減小的濃度
化學平衡教案設計參考
一、設計思想
新化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強烈的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人才。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熱力學知識范疇,是中學化學教材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化學基礎理論的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要求、學生的發展和認知水平,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重視學生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通過類比、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固體溶質溶解為例,分析溶質溶解過程中結晶與溶解速率的變化,并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以此順勢引入化學平衡狀態概念,并強調在可逆
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熟悉的例子類比幫助學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延伸,也是以后學習有關化學平衡的移動等知識的理論基礎,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平衡》是一節承前啟后的關鍵課。化學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特征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