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蒼南縣成教中心 朱偉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先生的這一評語是我們評價《史記》的通用語。在史學上,《史記》獨一無二的地位,是一目了然的;而它在敘事時采用的文學技巧,是需要我們慢慢地品味,F就讓我們通過《鴻門宴》來做一探索,以期“窺一斑而見全豹”,從中領略《史記》的離騷味。
一、敘事中的夸張奇想
錢鐘書指出:“(夸張奇想)這是文學家的一件重要武器,在結構、謀篇、章法、語句、修辭中常用常新;但夸張不是瞎吹,奇想亦非無稽。”①《鴻門宴》中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緊要關頭,寫樊噲入軍門有這么一段: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邦^發上指,目眥盡裂”,是何意態雄且杰!也難怪使得目空一切的楚霸王也不得不為之折服,最終不但闖帳無罪,反而得以言正辭正地痛斥項羽,救劉邦于危難之中。這種成功的夸張奇想在《史記》中比比皆是,就高中課文而言,《廉頗藺相如》寫相如保和氏璧時,“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荊軻刺秦王》寫太子及賓客送荊軻上路時,“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對此,錢鐘書有評:后世小說刻畫精能處無以過之。②
二、采用傳說與虛構細節
文學史家早就指出“(史記)筆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實的,為了追求生動逼真的藝術效果,追求對讀者的感染力,他運用了很多傳說性材料,也必然在細節方面進行虛構”。這在《鴻門宴》反映得比較突出:
在文章開頭,范增為了堅定項羽殺劉邦的決心,“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我們現在看來,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可在當時就這一句足夠把劉邦打入十八層地獄了:楚霸王豈能容他人與之爭天下!
在宴會過程的緊急關頭,樊噲只身闖帳,痛斥項王,救劉邦于危難之際,這一段讀來,讓人回腸蕩氣,慷慨激昂,歷世流傳,以為美談。可是我們冷靜地分析一下,假如真如文章所寫,那么“樽俎折沖真同兒戲,抑豈人事原如逢場串劇耶”?③其實這一段的描寫與另一篇課文《廉頗藺相如》中所描寫的澠池之會是相似的:虛構大大于真實。因為,這兩段描寫的共同要害在于:“此以其君為試也”④!真的,我們讀者在讀完此段不是也替劉邦捏一把冷汗嗎?
在寫劉邦逃回營地,文中只用了八個字:沛公已去,間至軍中。我們從文中清楚的看到從鴻門到劉邦營地,即使走小路,也有20里。20里的路,劉邦和手下四人,只有一匹馬,“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他們走得再快,也要一兩個小時吧?墒菍Υ俗髡邊s用了“間”字,并在前面為此作了鋪墊,“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讀來讓人覺得20里好像20米似的,當然故事也就顯得緊張刺激,讓人對劉邦的逃脫有一種迫在眉睫,如釋重擔之感。當然前提是我們不得過于頂真。
三、運用稱謂迭變體物傳情
在特定環境中,不同稱謂的微妙變化,可以傳達出特定人物的不同情感,也表現了作家的心摹意匠。在《鴻門宴》中有兩處稱謂的變化傳神地表達了人物的復雜心情。
一是在項羽與樊噲的相持上。樊噲怒闖軍門,“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以“客”相稱,驚愕而不失威嚴,質詢而略帶欣賞;既而,稱之為“壯士”,此壯士不可謂之真心,實為其后賜于生彘肩之鋪墊,可謂粗中有細;在樊噲通過考驗之后,再呼之“壯士”,這是發自英雄惜英雄的真心感慨。
二是范增的“若屬”與“吾屬”。在宴會中,范增發現項羽不肯按計劃殺劉邦,于是找到項莊,讓他去刺殺劉邦,在此,他用了一句“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來激勵項莊。這里我們注意到他用的是“若屬”,即你們,而不是用我們。通過分析人物的身份,我們可以肯定這里的“你們”應是項氏一族,也就是說現在項莊的任務關系著項氏一族的命運興衰的,這就堅定了項莊殺死劉邦的決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范增的老謀深算。而在得知劉邦已經逃回營地,殺死劉邦的意圖完全落空時,他勃然大怒,痛罵項羽,并有這么一句“吾屬今為之虜矣”,這時他用上了“吾屬”,即我們。這一稱謂形象反映了范增在計劃失敗后的痛心疾首的情形,這時他已經沒有勸說項莊時的那種超然的心境,可稱得上痛心,痛恨,痛失自己了。
此外,《史記》在語言、敘事技巧、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這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全書,找到證明。同時希望本文所談到的三個方面能夠起管中窺豹的作用,能夠加深我們對《史記》“無韻之離騷”的特點的理解。
注:①②③出自《錢鐘書論學文選》第四卷《論文藝創作中違反歷史事實》
④出自武億《授堂文鈔》卷四《藺相如澠池之會》
聯系電話:057782790908 郵編:325800
地址:浙江省蒼南縣成教中心
[從《鴻門宴》看《史記》的文學技巧(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張良故事史記
2.鴻門宴的課件
5.經典古籍《史記》
7.《史記》禮書全文
8. 走進文學的廣播稿
10.語文鴻門宴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