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次作文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方法點撥:
立論遵循下列要求:
(1)立論的切口要小。立論要把握從小的角度論證,抓住論證的重點,以小見大。
(2)立論要符合實際。立論要符合客觀實際,要保證觀點的正確,不能出現與人們對可掛世界的認識相違背的方面,表達的觀點要讓大多數人接受,并能自圓其說。
(3)立論要新穎別致。立論追求新穎,是對客觀生活的升華,而不是脫離客觀實際的標新立異;是解決問題的新見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獨樹一幟;是對材料的新穎看法,而不是為了闡明“另類獨見”。求新的途徑主要有:A、角度新,學會避免人云亦云的角度;B、思想新,主要著眼于提供對于事物中肯的見解和認識;C、境界新,變舊識為新知,使老論題有新意,使立論深刻、新穎、獨特。
審題立意
1.閱讀課后《寫作練習》訓練二,根據下面的材料,思考寫作角度。
教師提示:我們先把材料內容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去分析、理解,就不難把握這段文字的含義,不妨設立幾個問題入手。
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泰勒斯觀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奧秘,進行自己的研究。
他為什么會掉進坑里?--只顧鉆研,一心探索,沒看腳下。
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顧腳下該怎樣?--不會掉進坑里,也不會得出“明天有雨”的結論。
由此可以確立這樣的觀點:目中無“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現;而唯有這樣的“癡迷”才能成就大事……
2.作文訓練:
道家認為,天下柔者莫過于“水”,而攻堅者又莫勝于“水”!八碧N含著深厚的哲學韻味。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選擇其中一個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參考角度:
1.從堅持的角度,論點可提煉為:水滴石穿,堅持不懈,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從舟行水上的角度,論點可以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志者當做時代的弄潮兒。
3.從時間如流水的角度,論點可以是:有志者應惜時如金。
4.從流動的角度,論點可以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5.從澆灌的角度,論點可以是:水滋潤了綠葉,滋潤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6.從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論點可以是:水遇到阻礙,不但不退縮,反而激發出更大的氣勢。
7.從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例文
堅硬的水
輕輕地,柔柔地,從歲月的隧道流過,如一支幽遠的古曲;淡淡地,悄悄地,從沉寂的心頭掠過,如一聲如雷的鐘磬。因為找尋,你升騰為一片四處漂泊的云;因為守候,你凝結成一滴清晨沉睡的霧;因為堅持,你消瘦成飛瀑下的一線澗水。
水!堅硬的水!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說的是你么?一片汪洋,望之不盡,不似天空遙不可及,不似險峰高不可攀。每天,只是匆匆、匆匆地向前飛奔。面對著這種博大與從容,人不能不暗嘆自己的微不足道。還能有什么言語呢?唯有敬畏而已。在這里,黃河以一個強者的姿態告訴我:真正的勝利者,不是站在前臺指指點點的人,不是自以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對世間的紛繁,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說的是你么?百米之外,即聞水聲如雷。近看,即見水滴千萬奔騰而下,激起銀浪無數。一陣風過,身邊便如細雨紛飛,使人不禁生疑:莫非來自天邊?一路所見,盡是奇觀異彩,唯她,潔白晶瑩,不染纖塵,一改先前所見的柔媚。與彩霞攜手,借高山深澗,只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這時,瀑布的聲音告訴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為剛強;只要有志,平凡亦可化為奇跡。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說的是你么?水能載舟,水亦能覆舟。這話真是道盡了自然界物質的水和社會中平頭百姓的特質。善待自然,善待百姓,真是一個道理。百姓逼急了會起來造反,自然逼急了也會反抗的。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海嘯、地震、天氣變暖而引發的水災,還少么?你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氣勢磅礴!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說的是你么?我的家鄉屬古云夢澤,南面浩浩蕩蕩的長江穿境而過,北面東荊河緩緩流淌,境內湖泊眾多,河港密布。一部家鄉的歷史,應該就是一部與水共存的歷史。東荊河水,莫非就是我夢中的滄浪之水么?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家鄉的河灘,滿目皆水,到處都是水流的腳印。細細的、柔柔的印痕,細細的、柔柔的腳步?删褪沁@些看似細小的腳步,踏出了開闊,踏出了歡樂,踏出了一片生命的天地。是的,她們成功了,再堅硬的巖石也不能不在她們腳下俯首稱臣。她們或許不是奇跡,但她們卻用自己纖細的手指創造出了奇跡!東荊河水對我耳語:我們或許無法改變與生俱來的特性,但是只要有夢,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跡!
水之形,無處不在;水之魂,亦無處不在。世間之水,總是含蓄而不怯懦、雄勁而不張揚地向我們訴說著生命的堅強--如山,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變與瞬息萬變中詮釋永恒;如風,翩然起舞,日行萬里,在千回百轉之際笑看萬物之僵行拙步。堅毅與力量,永遠是水的主題曲!
水 說
上善若水。水之潤萬物而不求報,濟天下而不計其得失,故謂之善也。然氣若無制,傾瀉而下,倏爾可沒人獸木石屋舍者,反為惡也。蓋萬物皆有度,越度而行之,必欲南轅而北轍也。
水亦剛矣。豈不聞滴水可穿石耶?此謂之剛也。石者,至剛之物也,以石擊他物,他物碎而石無損焉。而今滴水可穿之,故曰水之剛竟勝于石也。
水亦柔矣。觸之輕柔若無物,撫之溫潤如綢帛。古人常以水喻美人之肌膚,今乃以美人之肌膚喻水,未嘗不可也。水之至柔者,以覆紙而無損,人獸之軀飲之而無恙,可知其柔也。
既然,竟不知其剛與柔乎?非也。水者本柔也,然其穿石者,勢使之然也。穿石之水,必于高處墜而擊石,且一擊尚不足,必頻擊之,方可穿也。蓋水滴而石穿者,匪獨水之工也。若以磐石置于靜水之中,雖年久而石終無損也。
由此觀之,為人者亦須知借勢造勢之理也。蓋水借勢尚能穿石,若人能借勢,何事不成耶?
古人云:水無常形,見窄則收;水無常形,見闊則展;水無常形,見石則分;水無常形,見山則轉;水無常形,見高則下。故雖途有萬阻,而水獨徑流不止也。或曰:“以此道移之為人之理,可乎?”曰:“然也!睘槿苏哂鲭U阻于事業,可靈動機變以御之:為奸佞妒而受誣,可暫收他心而自保。得眾之擁護之時,然后可復張其志焉。途遇固礙不可遂破者,可環避之。既越此險而復歸如前,則險如泰山亦不能當也。能行動若此而終不移其本志者,萬事可成矣!
水 說
世間萬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變與瞬息萬變中詮釋永恒;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及之千回百轉恥笑萬物之僵行拙步,如風。而集堅毅與溫柔,力量與祥和于一身者,惟水而已。
初識水,在煙臺。一片碧藍,望之無邊,不似天空遙不可及,不似險峰高不可攀。她只是悠閑的坐臥在那里,溫和地看著一些渺小的生靈在她身邊快樂地嬉戲。踏在災害的邊緣,一邊是無邊金黃,一邊是無盡湛藍,不能不暗嘆自己的微不足道。面對著這種博大與從容,還能有什么言語呢?唯敬畏而已。
大海以一個強者而不強弱的姿態告訴我:真正的勝利者,不是站在前臺指指點點的人,不是自以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對世間的紛繁,從容地微笑著的人。
再見水,在九寨。五顏六色,千變萬化。印象尤深者,當數落日朗瀑布,百米外即聞水聲如雷。近覽,即見水滴千萬奔騰而下,激起銀浪無數。一陣風過,身邊便如細雨紛飛,使人不免生疑:莫非落日朗來自天邊?一路所見,盡是奇觀異彩,唯她,潔白晶瑩,不染纖塵,一改先前所見柔媚之美。與彩霞生發出借來高山深澗,只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落日朗以一個驕傲者的姿態告訴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為剛強;只要有志,平凡亦可畫為奇跡。
終識水,在黃龍。滿目皆水。在山頂,在石縫間,到處都是水流的腳印。細細的、柔柔的印痕,細細的、柔柔的腳步。可就是這些看似細小的腳步,踏開了巖石,踏出了溪流,踏出一片桃源勝地。細看一塊大石,薄薄的水層匍匐而下,很難想象這些小小的生靈們是如何在巖石上梳理出如此光滑細密的印痕的。伸出手去輕觸,是浸透的冰涼。她們來自雪山,帶著神圣的使命,要在這里創造出一個天堂。是的,她們成功了,再堅硬的巖石也不能不在她們腳下俯首稱臣。她們或許不是奇跡,但她們卻用自己纖細的手指創造出了奇跡!
黃龍之水告訴我:我們或許無法改變與生俱來的特性,但是只要有夢,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跡!
水之形,無處不在;水之魂,亦無處不在。世間之水,無論生在大海、江河、湖泊甚至溪流,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她們含蓄而不怯懦、雄勁而不張揚地向我們訴說著人生真諦。
水之言,你聽懂了幾分?
李雁鴻
[必修三第一次作文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高一必修三)]相關文章:
4.必修三數學課件
10.地理必修三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