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會詞中的凄清意境、哀傷離愁和融情于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色,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誦讀,抓意象,品語言,析手法,入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離愁,體味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能夠準確區分虛境與實境,體會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由柳永詞作流傳的廣泛性導入。
二、初步感知詞意
1、 誦讀(個人讀、集體讀)
2、 這首詞是寫什么內容的?離別。
3、 柳永在與何人告別?從詞中找提示信息。
“執手相看淚眼”或者“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戀人
補充背景:柳永在京中仕途不順,但有一位紅顏知己,可以給他感情的溫暖和慰藉,現在,他要到外地做官了,前途未卜卻要告別心愛之人,從此天各一方,相見無期。
4、 柳永在離別時的心情會怎樣呢?
“傷離別”。他把自己歸入自古以來多情人的行列,并說自己的離情更難以禁受,因為離別恰逢冷落清秋節。那清秋之景如何加重了他的離愁呢?
三、緣景入情,賞析詞中的景物描寫,體會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感受離情。
(一)景物描寫鑒賞(學生討論、體會、發言,教師補充):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補充:煉字--“晚”。
古詩中出現的送別時間常是傍晚:
盧綸《送李端》: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許渾《謝亭送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拓展寫愁情的相似詩句:
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抓離別詩常見的意象,聯想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二)虛實結合手法
1、由寫景的詞句引出虛寫
小結:以上詩句詞人運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來抒寫離情,以哀景寫哀情,營造了凄清的意境。 第一句是對離別時眼前景物的描寫,是____寫,而二、三句并非眼前所見之景,是____寫。(實、虛)
2、引入詩歌中“虛”的概念,介紹幾種虛境類型。
3、找其它處的虛境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體會詞人心理:寂寞孤苦、無所寄托、空虛無聊……
4、賞析虛實結合對離愁抒發的作用
在上片實寫離別場景后,以一個“念”字開頭,詩人開始虛寫別后旅程、別后生活,通過想象,離愁從離別時延伸到離別后,時間從今天傍晚延伸到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地點從長亭延伸到________到________,延伸到詞人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層層鋪敘,漸趨高潮。
四、再讀、體會
五、遷移拓展,學以致用
1、 找出下列詩歌中哪些地方是虛寫,體會虛實結合手法的運用。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2、 考題再現
2010年江蘇高考卷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的詞語。由送別季節可以聯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
(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
六、總結
“亦景亦情中,離愁盡現;若虛若實間,真情無限”,柳永真的是一位“多情才子”。多情人方能賦多情之詞……
盧艷艷
[《雨霖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相關文章:
6.雨霖鈴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