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目標
更多地了解影視文化特點,深刻體驗影視文化的內涵,正確認識影視文化。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討論,借助體驗,用比較的方法探究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各自的特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力以及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思維及探究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更多地了解影視文化的特點,正確認識影視文化。
(二)難點: 用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及探究意識。
三、教學策略
《影視文化》是人教版(必修4)《梳理探究》部分的一個專題,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高一學生對影視十分喜歡,這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本課的學習。本節課擬從學生喜愛的影視作品導入,通過活動探究的方式,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探究。此外,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來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情景:播放1987央視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片段:《寶黛初會》
導入: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閱讀過《紅樓夢》的節選片段《林黛玉初進榮國府》。今天,我們又在一起觀看了由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改編的電視劇片段《寶黛初會》。同學們,你們更喜歡閱讀原著《紅樓夢》還是更喜歡觀看由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呢?
學生發言:A組 喜歡觀看影視作品 B組 喜歡閱讀文學原著
教師提示:其實,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它們都是一種表現生活的藝術形式。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都以不同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又有著不同的表現生活的手段。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各自的特點。
(二)學生活動探究,比較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
活動一 賞析《陳煥生進城》片段
1.學生閱讀高曉聲短篇小說《陳煥生進城》片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主人公的。
討論明確:文學藝術借助文字塑造人物,能激發人的想象力,再造性強,個性化明顯。
2.觀看根據高曉聲同名小說《陳煥生進城》改編的電影片段,討論影視藝術的效果。
討論明確:影視藝術的基本元素是畫面和聲音,能更真實地表現生活場景,使人身臨其境。
活動二 賞析《祝!菲
1. 觀看電影《祝!窡o聲的畫面,再欣賞有聲的電影片段,談自己的感受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影視音樂烘托氣氛,撩撥情感,更容易打動心靈。
教師小結:從學生們的熱烈討論中我們不難發現,文學作品是語言藝術,影視作品是音像藝術,各有各的特色。
幻燈顯示 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之比較
藝術形式 藝術手段 藝術特點 藝術效果
影視藝術 畫面和聲音 直觀,有視覺沖擊力 更真實,身臨其境
文學藝術 文字 再造性強,激發想象力 個性化,魅力無窮
活動三 延伸思考:觀看影視作品能否代替閱讀原著。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A組 毋庸置疑,影視藝術易于理解和傳播,它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重建著文化。觀看影視作品同樣能挖掘到作品深層的意蘊,欣賞到作者那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觀看影視作品能代替閱讀原著。更何況觀看影視作品要比閱讀原著方便、輕松。
學生B組 觀看影視作品永遠代替不了閱讀原著。文學作品中傳神的文筆,精妙的語言,能夠讓我們更深刻感受到文學名著的博大精深。我們要想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就要潛下心來閱讀原著。
教師小結:影視作品不同于文學作品。而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心靈的發展史”,高中階段,同學們如果能夠真正靜下來閱讀一兩本原著,將一生受益。
(三)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共同感受了影視藝術的魅力。我們一起在探究中思考,在討論中交流,不僅更多地了解了影視藝術的特點, 而且對影視文化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體驗。顯而易見,豐富的生活是一種滋養,多樣的藝術是一種滋養。尋著文學藝術的脈搏,悅納影視藝術;抱有一顆赤子之心,關注影視文化:我們的世界將異彩紛呈!
(四)布置作業
請推薦一部好看的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要求:寫出300字的影劇評。
提示寫作角度:情節設置。人物塑造。影視語言(畫面、聲音)。
(播放1987央視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畫面,伴隨主題音樂《枉凝眉》自動結束)
(五)板書設計
藝術形式 藝術手段 藝術特點 藝術效果
影視藝術 畫面和聲音 直觀,有視覺沖擊力 更真實,身臨其境
文學藝術 文字 再造性強,激發想象力 個性化,魅力無窮
五、教學反思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為此,我們潛心研究,大膽探索,試圖在梳理探究專題中找到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教學實踐表明,梳理探究之《影視文化》這一課例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一)首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創設了促進學生參與的教學情境。
《寶黛初會》的感人畫面有著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它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電影《祝!分械囊魳氛鸷持鴮W生的心靈,讓學生體驗到人物的心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自覺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傊,這些行之有效的創設情境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和語文素養的養成。
(二)其次,以學生發展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其個性的完善與發展。
運用比較的方法,在加深學生對影視文化的認識的同時,教給其探究的方法,培養其探究的意識。以“觀看影視作品能否代替閱讀原著”的課堂討論為載體,引導同學們互相傾聽,彼此溝通,友好交流。熱烈的課堂討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思維。在小說文本的閱讀中,我們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使學生在讀中學會了讀,也使學生在讀中得到熏陶。
(三)另外,在《祝!返慕虒W環節中,進一步比較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的特點。
將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的信息對比放在突出位置上,加強對小說文本的解讀,學生深入閱讀。這樣,對小說文本的解讀,有利于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有利實現我們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初衷,為我們今后語文教學研究深入開展提供了突破口。
《影視文化》這一課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有著充分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問題情境的設置,調動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重視文本閱讀,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積累,運用的重要性,加強了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開展課堂討論,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交流中學會合作。這就將新課程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不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薄队耙曃幕芬徽n,用科學的方法澆灌思想之花,用藝術的教育開啟智慧之門,這不僅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更讓學生的生命異彩紛呈。
附1.
短篇小說《陳煥生進城》片段
他走到門口柜臺處,朝里面正在看報的大姑娘說:“同志,算賬!
“幾號房間?”那大姑娘戀著報紙說,并未看他。
“幾號不知道。我住在最東那一間!
那姑娘連忙丟了報紙,朝他看看,甜甜地笑著說:“是吳書記汽車送來的?你身體好了嗎?”
“不要緊,我要回去了。”
“何必急,你和吳書記是老戰友嗎?你現在在哪里工作?……”大姑娘一面軟款款地尋話說,一面就把開好的發票交給他。笑得甜極了。陳奐生看看她,真是絕色!
但是,接到發票,低頭一看,陳奐生便像給火鉗燙著了手。他認識那幾個字,卻不肯相信!岸嗌伲俊彼滩蛔,渾身燥熱起來。
“五元!
“一夜天?”他冒汗了。
“是一夜五元。”
陳奐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還怕困掉一頂帽子,誰知竟要兩頂!”
“你的病還沒有好,還正在出汗呢!”大姑娘驚怪地說。
千不該,萬不該,陳奐生竟說了一句這樣的外行語:“我是半夜里來的呀!”
大姑娘立刻看出他不是一個人物,她不笑了,話也不甜了,像菜刀剁著砧板似的篤篤響著說:“不管你什么時候來,橫豎到今午十二點為止,都收一天錢!边@還是客氣的,沒有嘲笑他,是看了吳書記的面子。
陳奐生看著那冷若冰霜的臉,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得罪了人,哪里還敢再開口,只得抖著手伸進袋里去摸鈔票,然后細細數了三遍,數定了五元;交給大姑娘時,那外面一張人民幣,已經半濕了,盡是汗。
這時大姑娘已在看報,見遞來的鈔票太零碎,更皺了眉頭。但她還有點涵養,并不曾說什么,收進去了。
陳奐生出了大價錢,不曾討得大姑娘歡喜,心里也有點忿忿然。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還丟在房間里,就又回過來。
推開房間,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猶豫:“脫不脫鞋?”一轉念,忿忿想道:“出了五塊錢呢!”再也不怕弄臟,大搖大擺走了進去,往彈簧太師椅上一坐:“管它,坐癟了不關我事,出了五元錢呢!
他餓了,摸摸袋里還剩一塊僵餅,拿出來啃了一口,看見了熱水瓶,便去倒一杯開水和著餅吃。回頭看剛才坐的皮凳,竟沒有癟,便故意立直身子,撲通坐下去……試了三次,也沒有壞,才相信果然是好家伙。便安心坐著啃餅,覺得很舒服,頭腦清爽,熱度退盡了,分明是剛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勞。他是個看得穿的人,這時就有了興頭,想道:“這等于出晦氣錢--譬如買藥吃掉!”
附2
魯迅小說《祝!菲瑪
冬至的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直到四叔上香的時候,教她走開,她才走開。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不半年,頭發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甚而至于常常忘卻了去掏米。
附3
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歌詞
枉凝眉
演唱 陳力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陳雁鳳
[《影視文化》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相關文章:
5.影視文化公司實習報告
10.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