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健
廣西藝術學院公共課教研室主任呂奈萍副教授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與高科技的興起,有風險機遇和競爭相伴的市場經濟的多種變化,國際事務所需的積極參與,綜合國力的圖強,已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這種大趨勢要求新世紀人才的素質有全面提高,即:不僅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明行為舉止,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有正確區分是與非、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辨識能力,能正確處理人(社、國)際關系,對世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批判吸收能力,而且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基礎與掌握現代科技的能力,有更高的思維力和創造力,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競爭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培養這種新世紀人才的教育方法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現舉要分述如下:
一、講究全方位環境育人,而向全體,有準備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提高人品,擴大知識面與提高知識層次和工作技巧才能的多種教育活動。
環境是影響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輕忽。例如。從環境與人種膚色來看,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和季風性氣侯區域的人是黃色,飽受大西洋濕溫空氣滋潤的人是白色,低緯度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性氣侯區域的人是黑色,熱帶季風性氣侯區域的人是棕色。而即使是同種同色,由于較長時間所受文化熏陶的迥異,其意識形態(idedogy)、生活方式也有異。如在芬蘭,93% 的人信奉基督教,在盧森堡則97%的人信奉天主教。從環境與人健康來看,在英國,近幾十年來,塑料制品的大量運用,使得一種稱為多酚的物質進入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聚集在眼部,導致視網膜中的視覺細胞受損。豪華舞廳的彩燈高速變化致眼球超過承受變經能力而造成視力減退,特別是那種產生大量紫外線的氦光燈,若長時接受其輻射,接受者有患皮膚癌、白血病的危險。一般情況下,惡臭氣味最易使人產生情緒性頭痛,噪聲污染場會損害人體聽神經。總之,不衛生環境是滋生病菌、病素的溫床,其惡果是令人致病。一個健康的人,如果生活在不健康的環境中,也會因惡濁的污染、情感的折磨、心理的壓抑、情緒的低沉、精神緊張或劣性刺激導致不健康。但多種健康因素和多種健康條件可構成健康環境,昔孟母三遷也就是為選擇有利于教育孟子的健康環境。
我們講究全方位環境育人,就是要求學校、社會(國家公務員)與家庭于營建文明、科學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上,于營造有利于新世紀人才素質全面提高的健康的教育環境上,思想、目標與行動應趨一致,因為不論哪一層次的學生其本質牲征也都是“社會人”,其身體與心理(認知、情感與意志)是互動的,其個人身心與他人身心也是通過各種交流而互動的,盡管其由家入學或由校回家,始終還是要感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所以只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得相得益彰時,育人工作才能臻于最佳境界。先從學校教育來說,要面向學校全體,有準備有計劃有目標把營造優美的文明的校園教育環境、營造饒有情趣的教育教學環境、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環境全力以赴,變成現實,以實現學校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育教學育人。
1、營造優美文明的校園環境,認真搞好綠化,使配置的樹種與花草構成一幅優美的畫,使受教者的身心獲得自然之美的薰陶。構建動人的多元的與教育計劃緊密結合的教育櫥窗;校魂、校訓、標語都經精心設計,展示醒目,令人振奮,學校一切設施規范化、科學化、教育化,校報(刊)與廣播等電教設備緊密配合學校抓熱點,抓意識,抓中心,抓導學尤應抓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要文明、莊重,衣著儀表及為人處事都以身垂范,予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積極影響。
2、營造饒有情趣地教育教學環境,課堂上課時,一切應為了使學生的情緒、思維、意志、興趣、注意、記憶、想象諸方面的活動處在有利于接受、處理、貯存信息的良好狀態。事實上,只有教學做到饒有情趣,才會增進學生的愉悅感而排除沉悶困惑感,何持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能促進人體內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精神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不獨增強機體的抗病力,更能反饋出自身與環境的的諧協調,即反饋出學生的樂學、樂于動腦、樂于鉆研以致獲得更好學習效果,但如何使教學饒有情趣呢?一般要求做到六條:(1)充分理解任教學科的大綱與教學內容,并注意在日常教學與科研中積累素材和拓寬知識面,必要時能自行設施優化教材;(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之熾愛、體貼、信任、公平,按不同智力水平,個性特別采取不同的具體措施,因材施教,在任何特定的場合下滿足其特殊的學習要求,填補其知識空白;(3)語言標準化,簡潔而風趣,聲音高低適度,抑揚頓挫,親切自然;(4)板書設計合理、規范,講述突出重點,分解難點,言簡意賅,具體、形象、直觀,給學生一種美的藝術享受;(5)敏感地掌握可能多的各種互為替代的教學技巧,教學手段富于變化,有幽默感;(6)機敏地調控每個教時,盡量讓學生進行1/2或2/3課時的動腦動口動手的教育教學有關的獨立活動以利于發展個性特長。
3、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環境,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是:要有利于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陶冶學生的情操,要有利于堅定與加快學生向正確人生目標邁進的步伐,要有利于增進課內外知識和科技實踐能力,學生愛好活動,有好奇心,一般效法性強,但實踐與鑒別能力差,可塑性大,應考慮其心理特點按照我國教育宗旨和現代社會需要組織各種課外活動或興趣小組,舉辦各種競賽演講會、辯論會及社會公益活動,寓德、智、體、美、勞教育于這些活動中通過。學生主體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收集與整理資料,開拓視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假設、答案和檢驗,從而將智能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在具體作法上,要求(1)思想解放,不囿于傳統舊觀念,敏于接受現代教育新觀念,敢于方法創新;(2)慎密考慮學生年齡與學級階段的特殊興趣和需要,提供多項富教育性的活動環境,可以按思想道德、身心素質、文化科學、體育、藝術與勞動技能(含社會服務)等主題選題建組;(3)做好六定和總結:定計劃、機制(組織)、時間、地點、任務、指導,每次每項活動完成后,由各小組總結活動收獲與存在問題,由指導者檢評活動效果并提出改進努力方向。
二、建立國家公務員教師聯席會制與家長教師聯合會制,全面地富有成效地加強社會教育,聯席會與聯合會定期聚商有關社會教育的事,如何優化我們的社會,計劃與原則,半月或一月新問題,精神污染的表現與對策,《家長教育行為規范》的實施貫徹,健康的文娛及其組織,教育檢評或其它動議,針對時弊,提出根治方法,要全社會動員起來營建有利于青少年茁壯成長的健康的大社會環境。自學校實行“雙休日”以來,一種負面效應在若干處各有其表露,如“5+2=0”就將此負面效應公式化了。這指的是有一種學生每周雖有五天到校校上課,但每周總有兩天在外接受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如結交“損友”終日玩牌或看黃色錄像,或泡電視,或閱不健康書刊,或務其它不正之業以致身心受害而不覺),漸漸地,其消極因素幾乎完全取代了積極因素,走向“反面者”亦有之。“0”表示學校教育“徒勞無功”,由于世界的多元性,“光怪陸離”的社會也可以說是個大染缸,常言道,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故如“與損友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而“與益友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所以,必須消除精神污染源,健康的大社會環境才真能被營造起來。《曲禮上》有云:“修行言道,禮之質也”,“教訓正俗,非禮不備“這四句話說的就是辦社會教育的事,我們全面加強社會教育,也要在全社會講究修合,合乎我們時代要求的品行,亦合乎我們時代要求的道德,要用我們新時代的正確的社會行為規范教育全民,匡正風俗以造成全國所有城鄉處處是文明優美的健康的社會環境,只有這樣我們的青少年在校外的廣闊天地里,才能吸收到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最豐富的精神營養。
[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教育方法]相關文章:
8.人才的同義詞
10.新世紀的青年入團申請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