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一、學習屈原為理想而至死不渝的崇高品格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習朗讀古詩的方法,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運用想象、比喻、襯托等手法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感情。
教學設想:一、本文是抒情詩,讓學生反復朗讀去體會作者悲憤交加、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和《楚
辭》的句式特點;
二、通過指導古詩朗讀方法,使學生學會詩中男讀難懂的字詞句。會翻譯全詩。
三、讓學生朗讀中體會詩的浪漫主義色彩。
課堂類型:講讀課 教授方法:講授、總結。 課時:共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從遠古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先不知給我們留下了多少寶貴的財富。其中,文學的殿堂尤為豐富:從詩經、楚辭,到諸子百家、先秦散文,再到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直至明清小說,古文言簡意賅,文詞優美而意境深遠。每一樣都可以使我們留連駐足許久。
和《詩經》相比,屈原的作品抒情性很強,個性也很強。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 典詩歌有集體歌唱到個人創作的時代開始。《涉江》這首詩,我們主要想用朗讀的形式來學習。
二、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
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楚人。
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在同反動貴族子蘭、靳尚等人的斗爭中,遭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較接近人民生活,對黑暗現實愈益不滿。后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首都郢亦為秦兵攻破,他即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隨投汨羅江而死。
所作《離騷》、《九章》等篇,反復陳述他的政治主張,揭露反動貴族昏庸腐朽、排斥賢能的種種罪行,表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天問》對有關自然現象、社會歷史等方面的許多傳統觀念,提出了懷疑和質問,體現出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另有《九歌》等篇。他在吸收民間文學藝術營養的基礎上,創造出騷體這一新形式,以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溶化神話傳說,塑造出鮮明的形象,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
《漢書 藝文志》著錄《屈原賦》二十五篇,其書久佚,后代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劉向輯集的《楚辭》。
三、生字詞:
好此奇服 長鋏 崔嵬 被明月兮珮寶璐 溷濁 青虬 驂白螭 乘鄂渚
欸 山皋 邸 舲船 擊汰 枉渚 溆浦 儃佪 杳 冥冥 猿狖
幽晦 霰雪 接輿髡首 桑扈臝行 菹醢 腥臊并御 侘傺
四、文章結構:
全詩是按行程次序記述的,分5部分,分別是:涉江前(第一段);涉江途中(第二、三段);
入溆浦(第四段);山中獨處(第五段);尾聲(第六段)
五、重點詞句解析:
第一段:
1、年既(已經)老而(轉折連詞)不衰。
2、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定語前置)
3、世溷濁而莫余知兮。(賓語前置)
4、吾方(將要)高馳而不顧。
5、駕青虬兮驂(驂,古時一車四馬或三馬中的兩旁兩匹稱為“驂”。)白螭。
6、吾與重華(虞舜的美稱。)游兮瑤之圃。
7、與天地兮比(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8、旦(早晨,天明。)余濟乎(介詞,相當于“于”。)江湘。
第二、三段:
1、步(使……走,使動用法。)余馬兮山皋,邸(使……停留,使動用法。)余車兮方林。
2、淹(停留)回水(回旋的水流)而凝滯。
3、朝發(于)枉渚兮,夕宿(于)辰陽。(省略句式)
4、茍(如果)余心其端(正)直兮,雖僻遠其(語氣副詞)何傷!(賓語前置)
第四段:
1、迷不知吾所如(到,往。)
2、霰雪紛其(助詞,用在修飾與被修飾之間。)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第五段:
1、幽獨處乎(介詞,相當于“于”。)山中。
2、固(必定,一定。)將愁苦而終窮。
3、忠不必用(同下邊的“以”,都是任用的意思。)兮,賢不必以。(被動句式)
4、余將董(正,這里是守正不邪的意思。)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陷入重重黑暗之中。)而終
身。
第六段:
1、日(名詞用作狀語,一天天。)以(連詞,連接修飾與被修飾。)遠兮。
2、巢(名詞作動詞,筑巣。)堂壇兮。
3、露申辛夷(比喻忠賢之士。),死(于)林薄兮。
4、時不當(不合。意思是說晝夜反常,比喻政治混亂。)兮。
5、懷(懷抱)信(忠誠)侘傺,忽乎(形容詞詞尾)吾將行兮!
六、了解“兮”字的特點。
明確:《涉江》中“兮”字位置有三種。第一種在句中,如“被明月兮珮寶璐。”這個“兮”字起
情感的緩沖作用,不可讀斷,要做到“聲斷氣不斷”。第二種在上一句話的末尾。如,“世
溷濁而莫余知兮。”中的“兮”字表示語意未盡,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讀時聲音可適當延
長。第三種在一個完整的意思之后。例子很多,這些“兮”字可以根據整句意思來調整它的
讀法,有的表悲,有的表恨。
《涉江》中的每一句都用了“兮”字,這就是使詩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強,使詩人的感情得到
充分表露。例如:“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譯成現代文是:可嘆楚國無人理解
我啊!一個“兮”字就把那種在現實生活中無人理解的悲涼、悲苦、悲痛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
出來。如果去掉這個“兮”字,肯定是遜色許多的。“兮”古讀“啊”或者“乎”,是屈原繼
承了楚地民間文化傳統民歌影響發展而成的一種新的詩體--“楚辭”。
七、掌握劃分詩歌節奏的方法。
七字句式:二、二、二、一。但是,還要聯系意義的表達,不能死板地按句式去讀。
如:乘/鄂渚/而/反顧兮
其余的六字句,四字句,九字句同七字句的道理一樣。
八、總結詩人塑造的藝術形象:詩人品格高尚,追求理想,熱愛祖國,在逆境中不甘屈服。
九、本詩中運用的浪漫主義手法:
1、浪漫主義:文學藝術上的一種創作手法,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
現實生活。
2、積極浪漫主義:能用以上手法突破現狀,預示事物發展的方向。
3、《涉江》中的積極浪漫主義表現在:
①豐富的想象。如:駕起青虬,與舜帝漫游瑤圃;登上仙山,食精美的食品。這些都表現出詩人具
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質。詩人并能預示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將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光。朗讀
時要情感強烈,神采飛揚,聲調逐漸增高,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②比喻手法的運用,屈原的比喻是繼承了《詩經》中“比”的手法,但又發展了,賦予更多的象征
意義。如最后一段,以鸞鳥鳳凰香草香花比喻賢良之輩,以“鸞鳥鳳皇,日以遠兮。”來象征賢
良之輩遭貶等等,它是屈原原詩中積極浪漫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時應在諷刺、嘲弄中略帶
憂傷。
十、完成課后作業。
[涉江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涉江采芙蓉的教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