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細致地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形象生動描寫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章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1)采取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引導學生體驗課文情感,培養(yǎng)學生語感。
(2)師生通過合作、研討、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賞妙詞、佳句,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文章的美。
(2)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珍惜青春、積極進取的情懷。
教學重點:
1.采取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引導學生體驗課文情,培養(yǎng)學生語感。
2.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形象生動描寫的方法。
3.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寓情于景的藝術(shù)手法。
2.學生總結(jié)、掌握閱讀、欣賞寫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初步形成自學這類文章的方法。
教學方式:朗讀教學、自讀自評,合作探究、分組競賽法。
競賽方式:(全班分為八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六到八人,各設一名組長,一名副組長。組長組織全組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課堂,參與討論與競賽。發(fā)言精彩或積極的同學,可將紅領(lǐng)巾放于桌面作為獎勵。最終以桌面紅領(lǐng)巾多的一組為獲勝組。)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課文導入:
1、 以歌曲《春天在哪里》導入。
2、 復習幾首詠春的詩詞。看誰積累的多。
二、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背影》,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綠》、《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朱自清的散文富于詩意,善于通過細致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nèi)心感受。學習本文除了體會這一特色外,還要注意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從哪些方面來寫,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等。
三、朗讀課文,整體理解
1、教師范讀,學生試讀,全體齊讀。
2、本文抒發(fā)作者什么感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展示本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1-2)盼春 (總領(lǐng)全文)
春草圖
春 第二部分(3-7)繪春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第三部分(8-10)頌春
四、學生自讀自品課文。小組討論,以問答的方式交流品析所得。
(一)讀一讀
1、讀準字音,疏通字詞。
2、深入意境,細細品味。
3、聲情并茂,體會風格與美感。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反復誦讀品味。
(二)品一品
1、品用詞之精。
2、品語言之美。
3、品寫法之巧。
4、品構(gòu)思之妙。
(三)說一說
小組之間交流品評所得,互相問答,分組競賽。
五、寫作借鑒:
(一)從這篇課文來看,應該如何寫景?
1、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2、從不同的感官角度來描寫,如視覺、
聽覺、觸覺等;
3、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如從高
到低、從近到遠等;
4、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
(二)模仿習作。
借鑒本文寫景的方法,描寫一幅秋景圖。
六、布置作業(yè)
抄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背誦課文1-3段。
官良生
[《春》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guān)文章:
8.《春》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