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人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閱讀能培養學生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為他們形成創造性應對社會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閱讀能力較差,這主要與他們缺乏閱讀的興趣有關。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已刻不容緩。
一、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教學,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教師應充分利用,在關注教科書的同時關注與本學科知識有關的課外知識。教師應依據大綱,根據教材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讀書,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1、設置問題,誘導學生。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經久不衰,中學課本中涉及一些篇目,教師在學生學完課文后要設置一些問題,誘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其由學習選段到閱讀整部經典名著,例如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之后,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魯智深打死鎮關西后,成功逃脫了嗎?結局如何?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自覺地去閱讀這部長篇小說。2、教活課文,拓展延伸。老師在教學中,通過課堂的精彩品嘗,誘發學生的興趣,采用擴展閱讀法,使學生的閱讀觸角自然向課外延伸,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先安排較多時間和學生一起分析、研討。過程如下:(1)自讀、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2)查工具書自己答疑,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3)分組朗讀,模仿朗讀帶讀,從朗讀時的語氣、聲調感受體驗到文章的詩情畫意、豐富的人文性。(4)合作互助,學生互相解答疑問,教師在一邊點撥引導,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研究性地去閱讀文章。(5)要求學生在有所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再一次閱讀、感知。(6)介紹作者、推薦其他作品。教師在這個時候才向學生介紹作者的有關情況及作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學生就會有很大的閱讀興趣,自己會找一些相應的書籍來看,因為文質兼美的《春》很容易讓學生對朱自清的作品產生閱讀興趣。
二、教師的“導”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
興趣是學生閱讀的內驅力,課外閱讀要靠自覺、自學。心理學試驗證明:人在有興趣時會伴隨著血液循環的亢奮,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營養,并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呈現出積極活躍的狀態,激起飽滿的熱情,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因此必須淡化閱讀的目標,要讓學生放開思想去自由地閱讀,把閱讀的自主選擇權交給學生,讀什么書,怎么讀,應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主要在“導”上做文章。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系的。現代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對英雄明顯充滿著極大的敬意,對成功充滿著強烈的渴望欲,對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具有強烈的關注意識、參與意識,極想以一個成人的角色走進世界。只有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化起來后,他們才會自主踴躍地去閱讀。
三、讓學生品嘗輕松自主閱讀的樂趣
教師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輕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品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經過必要的準備后,老師帶學生到閱覽室去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書,要求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并想想為什么要摘抄。課后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教室里展覽出來,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互相欣賞、口頭點評、各抒己見,這樣他們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原來想讀書的學生閱讀興趣更濃,原來被迫讀書的學生在這樣氛圍的感染下也變得積極主動,對閱讀產生了興趣。
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成就感
教師首先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精讀、略讀、速讀以及三步、五步閱讀法,然后讓他們根據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教師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情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學生的說、讀可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指點,并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實現多元化、開放性,特別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認真閱讀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他們就會意氣風發、興致勃勃地去進行課外閱讀。
此外,教師可關注有關媒體,伺機誘導學生讀書,也可有計劃地開展課外活動,如組織文學社團活動,知識競賽等活動,在競爭中激發、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應該一起努力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興趣。
符尤見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興趣(七年級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0.七年級數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