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興
我們的學生課內書也讀、課外書也看,可面對作文,生活中的素材、腦子中的積累就是用不上。寫作文就特別像老虎咬刺猬。當狂野的老虎遇到膽小的刺猬時,老虎全然沒有了往日的堂堂威風。面對刺猬這么個小不點,竟然沒有一點辦法,想咬刺猬幾下,卻不知從哪兒下口。
結果在老師的威逼利誘之下,寫出來的,都成了“雨天爸爸去送傘,雨夜媽媽帶著去看病”,再有就是天冷親人送衣服。這讓我想起在在我們農村的磨房中轉圈拉磨的驢子,永遠也走不出磨盤的那個圓圈。同樣,我們的學生,上小學時就寫這些內容,到了初中繼續寫,等到上了高中還是這樣的情節,似乎永遠也走不出驢子拉磨的圈圈。誰能幫助我們揭開作文的蒙眼布,讓作文寫得又快、又好呢?
平時我們教學生寫記敘文,就是告訴他們:記敘文分為寫人、敘事和狀物三種,并且記敘文有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但是正確卻好像無用。
我想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記敘文的根本用途和本質特點,那就是故事和故事性!記敘文是用來講故事的。記敘文的本質特點就是故事性。好的記敘文,故事性就強。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記敘文的本質。
抓住了故事性,就抓住了記敘文的本質。從古典到時尚,好的記敘文,故事性都強;不好的記敘文,故事性一定很弱。不僅記敘文是這樣,小品、故事片、電視連續劇等任何一個記敘性的藝術作品,也都是這樣。好的的記敘文正如好的電視劇,情節精彩,懸念重重,才能引人入勝。如果故事性沒抓住,這部作品肯定不成功。不信,我們隨便讀幾篇文章、隨便看幾部電影、電視劇,就能檢驗出來了。比如電影《阿凡達》、電視劇《亮劍》那么火爆,都在于他們有強烈的故事性,從而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思想震撼力!
故事精彩,記敘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記敘文,即便文筆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學生作文不佳,我們總是埋怨他們積累不夠,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的框架、選材和情節沒有構造好,文章才會顯得平庸乏味。原來,方向錯誤了。
可見,指導學生寫記敘文要從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則有內容,有內容才有精彩。習作與閱讀是息息相關,所以閱讀記敘文也要從故事性入手。成敗的關鍵皆由故事而起。比如這篇文章大家欣賞一下:
讓我長大的一句話
作者:李雪峰
17歲那年秋天,我高中畢業。和父親站在一塊兒,我的個頭兒差不多和父親一般高了?墒且驗楦呖悸浒瘢艺旌痛謇锏膸讉小青年廝混在一塊兒,白天和他們一起游手好閑地東轉西逛,夜晚就聚在村里的電影場里吊兒郎當地打咆哨或躲在小飯館里無所事事地抽煙、喝酒。
家里人對我憂心仲仲。
秋末的一天上午,我和這群小青年在村東頭遇見了城里來的一個雞販子,我們攔住他糾纏他,雞販子一副不屑和我們這群孩子糾纏的樣子,說:“我還要收雞呢,沒時間和你們這群孩子磨牙!”
我們無賴似地哈哈大笑起來說:“爺們兒,你怎么知道我們就不賣雞?”
被糾纏得無法脫身的雞販子十分不耐煩地說:“瞧你們都還是群毛孩子,能擅自做主賣你們家里的雞嗎?還不是找家長的揍!”
這幾句話攪得我們這幫子年輕人火起,紛紛拍著胸脯說:“別以為我們做不了主呀,今天我們非把雞賣給你不可!”于是紛紛自報自家要賣幾只雞,并個個充起買賣行家里手的模樣,和雞販子七嘴八舌地討價還價。
最后我們談定一只雞兩元錢,讓雞販子就坐在村頭的古槐樹下等我們,我們各自回家捉雞來。雞販子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擺著手說:“快去快回,過期不候。唉,我這樁生意栽到底了!”
我將家里的12只雞五花大綁著提到古槐樹下的時候,幾個青年早來了,他們的雞已經被關進了雞販子的鐵絲雞籠里,個個哀鳴著。我大大咧咧地把雞摔在雞販的面前說:“數數吧,12只,連一條腿都不少!”雞販子眉開眼笑一疊聲直叫:“好好好,我這就付錢給你!
這時,剛好父親和母親從地里挑糞歸來,一看到我家那五花大綁堆在地上的公雞母雞,母親立刻驚叫起來。我知道這每一只雞都是母親一粒米一粒米一天天喂大的,現在,是我們家的銀行呢,一家人的油鹽醬醋全*這幾只雞了。母親說:“你怎么能賣雞?”
我不理睬母親,也斜著眼對驚慌失措的雞販子說:“給錢吧!”
雞販子遲遲疑疑地征詢我的母親說:“這雞……還賣嗎?”母親說:“這都是正下蛋的雞呢,我們不賣!”
“賣!”這時父親從人群后擠過來果斷地拍板說,“就按你們剛才說定的價格賣吧。”母親不解地看著父親說:“雞賣了,以后油鹽醬醋從哪兒來?一只雞才兩元錢,平常一只雞最少也要賣6塊錢的呀!”
“兩元?”父親愣了一下,又轉身問我說:“這價錢你們剛才說定了?”我才知道,剛才自己幾乎做了一樁太虧本的買賣,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兩元錢一只! 雞販子這時忙汕笑著對父親說:“如果兩元錢不行,再商量商量,6塊錢一只行不行?”父親嘆了口氣說:“價格是太低了,可是你們剛才已經說定兩元錢了,怎么能反悔呢?就按你們說定的賣。”雞販子一愣,但馬上就掏出一沓錢數數遞給父親說:“就按一只6元錢吧,這是72元錢,你數數,你數數。”父親把錢推回去說:“一只兩元,12只24元,多一分錢我們也不要,已經說定的,不能說反悔就反悔了!
雞販子把24元錢遞到父親手里,慌慌張張地挑起雞籠溜走了。父親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說:“你已經17歲了,不再是個孩子了,說出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怎么能隨便就反悔呢?長大了,就要對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做下的每一件事負責,人不這樣,怎么能活成個頂天立地的人呢?”
品味著父親的話,陡然間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已經一步跨過了孩提和成年的界限,變成了一個說話擲地有聲、對自己所言所行負責的漢子。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這特殊的成年儀式,在村頭的老槐樹下,12只雞,24元錢,還有父親那慈愛而嚴肅的臉,那隨風飛向遠方的一句句樸實而鏗鏘的話……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故事性強,記敘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記敘文,即便文筆一般,文章也不會太差。這就好比同學們青春洋溢的皮膚一樣,即便不怎么護理,也不會比那些當紅明星的差。大家可以試一試,合上書,基本情節不變,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語言重寫一遍,看看是不是一篇不錯的記敘文?
很多老師和同學常把記敘文平冗乏味的原因歸于詞匯量不夠、修辭手法貧乏等。其實,記敘文乏味平冗,首先是沒有抓住故事性,故事的框架和情節沒有構造好,文章才會顯得平冗乏味。其次,才是詞匯的問題。
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談談高中記敘文如何寫好故事,加強文章的故事性。
一、 高中記敘文,要學會從生活小事中挖掘深意。
高中生寫記敘文,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選材問題。很多老師都要求學生寫記敘文材料一定要新穎,要有新意。但是學生的感觸、感覺由于長期處于未開發狀態,很難敏感的發現生活當中的不同尋常之處,更難去更深的抒發內心情感。
其實,這就需要在確定了立意點之后,充分運用回憶、聯想等方法,按照自己的現實生活體驗,從所積累的材料中尋找與立意點相符的感動人的細節或者是片段等,然后對其進行適當的剪裁,盡量保持原片段的情感性、深刻性。
請看下面這篇例文:
買一張車票去看母親
高建群
買一張火車票,我到小城去看母親。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等我什么時候有了空閑,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陪母親住一段時間,吃她做的飯,跟她拉家常,捧起一本書讀給她聽。這文章寫了幾年了,可是我始終是一個忙人,無暇脫身。前幾天,站在城市的陽臺上,悵然地望著北方,我突然明白了,忙碌的人生是永遠不會有空閑的。你要去看母親,你就把手頭的所有事擱下,硬著心腸走,你走的這一段時間就叫“空閑”。這樣,我買了一張火車票,去小城。
臥鋪票沒有了,我于是買了張硬座票。我對自己說,等上了火車再補。可是等上了火車以后,我只是輕描淡寫地問了列車長兩句,并沒有認真地去補。這時候我明白了,買票的時候,我是在欺騙自己:我是生怕自己突然改變主意,于是先把票買上,叫自己再不能回頭,至于到時候補不補票,我并沒有認真地去想。
火車轟隆轟隆地開著,開往山里,這條單行線的終點站就是小城。母親就在小城居住;疖囈\行一個夜晚,從晚上到早晨。火車要穿過一百零八個山洞,這是這條支線當年修通時,我第一次經過時,一個個數的。我坐在火車上,毫無倦意,臉上掛著一種善良的微笑。因為這是看母親,因為在鐵路線的另一頭,有一個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等著我。
在經過十多個小時的乏味旅程,在穿過一百零八個洞之后,火車終于一聲長鳴,到達了小城。出站后,我迅速地搭乘一輛出租車,向母親居住的地方飛馳而去。后來,我來到家門口,白發蒼蒼的母親,還有幾位鄰居的老太婆,站在家門口等我。鄰居的老太婆對我說,母親知道我要回來,天不明,她就在門口等我了。
我已經有一年多沒見母親了,在母親的家中,我幸福地生活了一個禮拜。我說我有膽結石,一位江湖醫生說,多吃豬蹄,可以稀釋膽汁,排泄積石,我這話是隨意說的。誰知道母親聽了,悄悄地跑到市場,買了5個豬蹄,每天早晨我還在睡覺時,母親就熱好一個,我一睜開眼睛,她就將豬蹄端到我跟前。母親養了許多的花。花盤擺了半個院子。這花盆里還長著些朝天椒。我說,這朝天椒如果和青西紅柿切在一起,又辣又酸肯定好吃。這句話剛一說完,母親又不知道從哪里弄來幾個青西紅柿,從此我每頓飯的桌上,都有這么一小碟生菜。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這一個禮拜中,我收斂自己的種種人生欲望,坐在家里陪著母親。小城的朋友們聽說我回來了,紛紛請我吃飯,我說饒了我吧,我這次回來只有一件事,就是陪母親。
母親不識字。記得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等有一天,我有了余暇,我要坐在母親跟前,將那些世界上最好的書讀給她聽,我說,那時我讀的第一篇小說也許是普希金的《驛站長》,而此刻,我就這樣做了!扼A站長》中那個二百年前的俄國人物悲慘的命運,此刻成為這對小城母與子之間的話題。
一個禮拜到了,我得走,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的人生俗務在等著我。聽說我去買票,母親的神色立即暗淡了下來。她下意識地拽住我的衣角。這一拽,令我想起《西游記》中白龍馬眼里含著哀求,用嘴噙住豬八戒衣襟時的情景。我對母親說,等我的大房子分下來以后,她來我那里住。母親含糊地應付了一句。
我還說,父親已經去世。腳下縱有千條路,但是沒有一條能通向那里,因此我縱然有心,也是無法去探望的;不過母親還健在,我是會時時記著她,時時探望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也有母親,那么你不妨抽暇去看一看,世界并不因為你離開位置的這段日子而亂了秩序。而你會發現,這段日子你做了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這篇文章選擇的細節雖然很小,但是典型不俗。文中寫了母親的早早等候、針對兒子的具體情況做的飯菜和兒子推掉應酬、與母親一起讀書等等。如果說這幾個細節還稍顯平淡的話,那么,“母親下意識地拽兒衣角”和緊接著關于“白龍馬”的聯想,一下把母子的離別之情推到了高潮!讓人的心都碎了!前面那些稍顯平淡的細節鋪墊,在這里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發揮!
應該說很多情感是無法用語言來描敘的,所謂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就是這個意思!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像本文關于白龍馬的聯想那樣,用另外一件很能說明問題、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事情來做比喻,常常就能達到酣暢淋漓的程度!這種手法遠遠勝過直白的描敘。
同樣,高中生需要用一雙敏銳的眼睛,用一顆敏感的心靈,去觀察、思索、感悟、挖掘生活小事中蘊涵的深情和哲理,學會從小事中挖掘出有意義、有思想的主題,給人回味與啟迪。
高中學生就應該發揮自己生活閱歷相對豐富、知識積淀相對深厚,感悟能力較強的優勢,有意識地從生活小事中挖掘出一些哲理性的意蘊,從而深刻記敘文的思想。
二、高中記敘文,必須要精巧構思。
與散文、議論文相比較,記敘文是最講求構思的文體。再曲折生動的故事,如果事先沒有構思好,也會把故事敘寫得很無聊,失去應有的吸引力,從而降低了讀者的閱讀欲望。
由此可見,在記敘文的構思方面,這篇習作給我們不少啟迪,那就是要將情節安排得曲折,有波瀾,有懸念,這樣才能引起讀者興趣;要將開頭結尾構思得巧妙一些,這樣既可以吸引讀者,又能使主題表達得更深刻。
一篇記敘文如果能夠做到小說這樣曲折的情節,結尾能夠有自己獨到的構思,將會對文章的主題立意起到良好的效果。
月光母親
孫友田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
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苦澀童年的夏夜卻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騎白馬,挎腰刀……”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雖然過著清貧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瘋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又叫數來寶)的民間藝人。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溶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問:“朝哪里猜?”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這篇文章很好的利用了線索“歌聲”,而寫的無比動情。獨特的視角既能讓自己的感情有所寄托,又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學會很好的利用線索來寫,會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很的提高。
全文沒有貫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動或品質為主線,組織典型而各有側重的情節,統一服務于中心。這種結構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點突出。比如魏巍《我的老師》分寫七件小事:假裝發怒、教跳舞、觀蜜蜂、教讀詩、依戀師、化糾紛、夢尋師,皆由熱愛、感激、思念老師這條感情線索貫穿起來,從而使文章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另外在《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以關鍵語句反復扣題,顯得內容緊湊、中心突出。由這樣三個板塊扣題:一是開頭,在書寫自己在朝鮮的感覺后,以 “ 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 扣題;二是主體,在展示了三個典型事例后,分別以 “ 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嗎? ”“ 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 ”“ 你們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一種人 ” 扣題;三是結尾,在號召人們熱愛戰士后,以 “ 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 扣題。以上扣題句將 “ 戰士 ” 與 “ 誰是最可愛的人 ” 聯系起來,反復出現,強化了人們的認識。
總之,高中記敘文如果能做到以上兩個方面,那么,學生們的作文距離成功的大門就會越來越近了。
[如何寫出高質量的記敘文(人教版高三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2.寫出環保標語
3.寫出秋天的成語
4.如何寫出庭委托書
10.語文有效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