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學設計
孫麗娟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飽滿的感情朗誦全詩,感悟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豐富生動的語言表達細膩感受的藝術技巧。
2、能力目標:繼續培養鑒賞現代詩歌的能力,試寫小詩。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審美情操,增強繼承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信心。
二、教學分析
《雨后》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第六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詩。詩歌是抒情的藝術,雨后的黃昏誰都經歷過,但人們往往并不在意,而作者卻把雨后時光賦予細膩感受,用豐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使雨后這一刻的詩情畫意得到了永恒。教學中借助反復、有感情的誦讀理解詩歌內容,使學生和詩人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同時注意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練習寫過程當中體會寫作技巧,領悟其中的詩情畫意。
三、學生分析
當代中學生思維敏捷,見解獨特,感情細膩豐富,敢于挑戰。鑒于以上種種,學習這一課會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加之,當代少年,正處創造力非常旺盛,想象力極為豐富的年齡,也正是詩情萌發的年齡,寫稚嫩卻又鮮活的詩得也就是必然的了。
四、 板書設計:
雨后
--陳敬容
形象:鮮明具體
想象:豐富細膩
意境:深遠闊大
思想:樸素深邃
教學反思:
《雨后》非傳統篇目,教學中變非傳統方法可遵循。依“詩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積極思考,抓住朗讀這個教學關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讀中品味詩意、詩風、詩味,在討論中探究、鉆研,教師適時點撥、恰當、有效。如適時春雨,讓學生茅塞頓開。隨堂練筆更異彩紛呈,讓人倍感孩子們無窮的潛力,完全是一座座寶藏,令人嘆服,更激勵我們堅決要“把課堂還給孩子”。
[《雨后》(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