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論語》全譯(之三十一)(備課資料)

發布時間:2016-9-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子張篇第十九 

【本篇引語】 

本篇共計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見危致命,見得思義”;“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君子之過,猶日月之食”;“其生也榮,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孔子學而不厭、不恥下問的精神;孔子對殷紂王的批評,孔子關于學與仕的關系,君子與小人在有過失時的不同表現,以及孔子與其學生和他人之間的對話。 

【原文】 

191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譯文】 

子張說:“士遇見危險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居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評析】 

“見危致命,見得思義”,這是君子之所為,在需要自己獻出生命的時候,他可以毫不猶豫,勇于獻身。同樣,在有利可得的時候,他往往想到這樣做是否符合義的規定。這是孔子思想的精華點。 

【原文】 

192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譯文】 

子張說:“實行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實堅定,(這樣的人)怎么能說有,又怎么說他沒有?” 

【原文】 

193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弊訌堅唬骸爱惡跷崴劊壕幼鹳t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譯文】 

子夏的學生向子張尋問怎樣結交朋友。子張說:“子夏是怎么說的?”答道:“子夏說:‘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絕他!弊訌堈f:“我所聽到的和這些不一樣:君子既尊重賢人,又能容納眾人;能夠贊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夠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賢良的人,那我對別人有什么不能容納的呢?我如果不賢良,那人家就會拒絕我,又怎么談能拒絕人家呢 ?” 

【原文】 

194 子夏曰;“雖小道(1),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2),是以君子不為也。” 

【注釋】 

(1)小道:指各種農工商醫卜之類的技能。 

(2)泥:阻滯,不通,妨礙。 

【譯文】 

子夏說:“雖然都是些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來達到遠 大目標就行不通了。” 

【原文】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譯文】 

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東西,每月都不能忘記已經學會的東西,這就可以叫做好學了。” 

【評析】 

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鬃硬⒉换\統反對博學強記,因為人類知識中的很多內容都需要認真記憶,不斷鞏固,并且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再接受新的知識。這一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種借鑒作用。 

【原文】 

19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1),切問(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釋】 

(1)篤志:志,意為“識”,此為強記之義。 

(2)切問:問與切身有關的問題。 

【譯文】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評析】 

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問題!安⿲W而篤志”即“博學而強記”,再一次談到它的重要性的問題。 

【原文】 

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注釋】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業的工匠。肆,古代社會制作物品的作坊。 

【譯文】 

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住在作坊里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來撐握道! 

【原文】 

198 子夏說:“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文】 

子夏說:“小人犯了過錯一定要掩飾。” 

【原文】 

199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譯文】 

子夏說:“君子有三變:遠看他的樣子莊嚴可怕,接近他又溫和可親,聽他說話語言嚴厲不茍。” 

【原文】 

19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譯文】 

子夏說:“君子必須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則百姓就會以為是在虐待他們。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規勸;否則,(君主)就會以為你在誹謗他! 

【原文】 

1911 子夏曰:“大德(1)不逾閑(2),小德出入可也。” 

【注釋】 

(1)大德、小德:指大節小節。 

(2)閑:木欄,這里指界限。 

【譯文】 

子夏說:“大節上不能超越界限,小節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評析】 

這一章提出了大節小節的問題。儒家向來認為,作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應當顧全大局,而不在細微末節上斤斤計較。 

【原文】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1)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2)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3)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釋】 

(1)抑:但是,不過。轉折的意思。 

(2)倦:誨人不倦。 

(3)誣:欺騙。 

【譯文】 

子游說:“子夏的學生,做些打掃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這些不過是末節小事,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學到,這怎么行呢?”子夏聽了,說:“唉,子游錯了。君子之道先傳授哪一條,后傳授哪一條,這就像草和木一樣,都是分類區別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隨意歪曲,欺騙學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終地教授學生們,恐怕只有圣人吧!” 

【評析】 

孔子的兩個學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學生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而且爭得比較激烈,不過,這其中并沒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 

【原文】 

1913 子夏曰:“仕而優(1)則學,學而優則仕! 

【注釋】 

(1)優:有余力。 

【譯文】 

子夏說:“做官還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學習,學習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評析】 

子夏的這段話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針和辦學目的。做官之余,還有精力和時間,那他就可以去學習禮樂等治國安邦的知識;學習之余,還有精力和時間,他就可以去做官從政。同時,本章又一次談到“學”與“仕”的關系問題。 

【原文】 

1914 子游曰:“喪致(1)乎哀而止。” 

【注釋】 

(1)致:極致、竭盡。 

【譯文】 

子游說:“喪事做到盡哀也就可以了! 

【原文】 

1915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譯文】 

子游說:“我的朋友子張可以說是難得的了,然而還沒有做到仁。” 

【原文】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矣! 

【譯文】 

曾子說:“子張外表堂堂,難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 

【原文】 

1917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譯文】 

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人不可能自動地充分發揮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時候! 

【原文】 

1918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1)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注釋】 

(1)孟莊子:魯國大夫孟孫速。 

【譯文】 

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孟莊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換父親的舊臣及其政治措施,這是別人難以做到的! 

【原文】 

1919 孟氏使陽膚(1)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2)而勿喜。” 

【注釋】 

(1)陽膚:曾子的學生。 

(2)矜:憐憫。 

【譯文】 

孟氏任命陽膚做典獄官,陽膚向曾子請教。曾子說:“在上位的人離開了正道,百姓早就離心離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們的情況,就應當憐憫他們,而不要自鳴得意! 

 

[《論語》全譯(之三十一)(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英語科組備課總結

2.有關備課總結

3.英語學科備課總結

4.論語交友名言

5.論語選讀教案

6.論語教學課件

7.集體備課教案

8.初中備課教案:整式

9.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10.《論語》讀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