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積累文言詞匯,熟練背誦全文。
2、 學習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懷和“與民同樂”的思想。
【學習重難點】
1、 積累文言詞匯。
2、 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課時】 1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 查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 熟練朗讀課文,讀出文中“也”字的語氣。
3、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 記下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課堂交流。
課堂學習
一、 情景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欣賞一篇千古傳誦的美文。從古到今,多少人對此文津津樂道,百讀不厭,沉醉于其中。那么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跟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一起去領略一下吧!
二、 自主合作學習
(一) 出示學習目標
(二) 展示預習成果
1、 作者:歐陽修,字( ),自號( ),晚年又號( ),( )代文學家。
2、 注音:滁( ) 壑( ) 潺( ) 暝( )傴僂( )( ) 肴( ) 頹( )
3、翻譯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4、小組推選優秀者朗讀課文
(三) 細讀課文,自主完成:
1、 醉翁亭依山傍水,1段中作者描寫了幾幅圖畫?
2、 找出第2段中描寫瑯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句子。簡要評析一下。
3、 第3段中,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里?太守見此,有怎樣的神態?我們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4、 第4段中,作者寫禽鳥、游人之樂的目的是什么?太守到底樂些什么?什么樣的樂才是他向往的?
5、 范仲淹心憂天下,歐陽修與民同樂,他們的思想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請簡敘一例。(寫出人物姓名、事例)
三、 點撥講解
1、 情景交融的寫法
每個段落都有景、有情,景美,人樂,太守醉。
2、“與民同樂”的思想
太守為能與其治理下的滁州百姓一起同樂而樂。
3、背誦指導
(1)環滁皆山--瑯琊也--釀泉也--醉翁亭也--作亭者--名之者--醉翁也
(2)山間朝暮--山間四時
(3)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4)賓客從--禽鳥樂--太守也
板書:
醉于景 山水樂
醉 醉于人 宴酣樂 太守樂
醉于情 滁人樂 (與民同樂)
四、 練習測評:
1、 小組檢查背誦2、3自然段
2、 解釋加點字
環滁皆山也
云歸而巖穴暝
至于負者歌于途
雜然而前陳者
3、 翻譯句子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演變成成語,并被廣泛應用,寫一句話,用上這一千古名句。
5、比較閱讀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又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作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 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然則( )何時而樂也 ②微( )斯人吾誰與歸
③臨溪而漁 ( ) ④頹然( )乎其間者
(2)解釋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3)根據選段內容填空
范仲淹以天下為憂
歐陽修
五、布置作業:
1.積累文章精美語段,鞏固背誦課文。
2.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寫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自主學習答案
1、 群山環繞圖--瑯琊秀色圖--釀泉流水圖--溪亭展翅圖
2、 本段先寫瑯琊山朝暮、四時之美景,后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寫景抒情結合。
3、 滁人游:前后呼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太守神態:頹然乎其間
酒不醉人人自醉,太守是太高興了。因為能與老百姓同樂而高興,這是以醉寫樂。
4、 襯托太守之樂
太守樂山水之樂,樂宴酣之樂,樂能與民同樂。
他向往的樂:與民同樂。
5、 梁啟超,著名愛國學者,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一百四十八卷,一千余萬字。
聞一多,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他的詩具有極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他的全部詩作,成為他詩歌創作的基調。
練習測評答案:
5、(3)與百姓同樂(或:與吏民同樂)
[《醉翁亭記》導學提綱(魯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醉翁亭記教案
8.魯迅《社戲》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