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世紀學校 侯兆賢 寇祥明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本質要求,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見,《綱要》里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擺在了重要地位。而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和學習方式的改善,必須以教師的教學行為變化為前提。教師應該依據改革的目標和服務對象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角色和職責,改變自己的服務方式。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上教師的角色作用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于有效的組織學習活動。”要讓“教學方式多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躍起來,一切能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都可以進入課堂,一切受學生歡迎的學習方式都可以嘗試。”也就是說,教師應該為自主學習的學生服務,教師應該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正是在以上的理論指導下,我在本學期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了轉變教師角色的一些嘗試,現將部分做法陳述如下,以期與同行商榷。
一、教師角色從課堂的包攬者到導演者的轉變
正如同一場好戲能否打動觀眾導演的作用很重要一樣,一堂語文課能否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整堂課都能精神飽滿地學下去,關鍵在于語文老師。語文老師要學會在課堂上當導演。應該承認,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許多環節都是非常枯燥的,我們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不認真聽課,我們應該多想辦法調動學生的聽課情緒。比如:寫作文是學生最頭痛的事,有一次我指導學生寫《一節有趣的語文課》,我首先調查學生:“你喜歡什么樣的語文課?什么樣的語文活動?答案當然不一,有喜歡課本劇的,有喜歡小品表演的,有喜歡演講的,有喜歡故事會的,有喜歡與文藝結合起來的晚會,有喜歡辯論的……于是課前我組織了不同小組去導演他們喜歡的活動,然后又導演他們在課中演出,因為各人演的是各人喜歡的,所以演出非常成功,演完了我問同學們上了這節課你覺得有話可說嗎?當時,同學們興趣高漲,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手想當堂說說,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寫《一節有趣的語文課》,作文中午就交來了。還有讀書、背書、討論我都成功的組織了學生表演,這樣的語文課堂還真有點:“你方演罷,我登場”的感覺。
二、教師角色從教材的講讀者到編輯者的轉變
現在的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老面孔,即使是新教材,也有許多文章的內容仍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不能死抱著一本教科書教,更不能光依賴于教學參考書,要學會當一名編輯,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盡量地把社會上剛發生的、鮮活的、其它書籍里面的與這個時代合拍的材料引到課堂上來。如我教《三峽》時,先讓學生收集關于三峽的詩文,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取舍,去粗取精,進行恰當的編輯后,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三峽地區的千年文化。課堂上,我與“小作者”們談三峽的雄奇詭異,談三峽的驚險莫測,談三峽的激越飄蕩,談夔門、談神女峰、談三峽三謎、談豐都鬼城、談白帝城、談李白、談杜甫……看《游三峽》碟片中的美景,一下子就把學生引入一個無比瑰麗的文化天地,學生一下子覺得,原來三峽還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內涵,等到正式開始學習酈道元的《三峽》時,學生興趣特濃,學起來也輕松多了。再比如:我引導學生辦班報,收集最新的素材,最有價值的語文知識組稿,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籌劃版面,一起繪畫,書寫,使學生每天走進教室,都能嘗到最新鮮的知識快餐,其樂融融,當編輯的滋味真好。
三、教師角色從死板的教書匠到藝術家的轉變
語文課文都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從本質上屬于藝術作品的范疇。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培養自己的藝術氣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受到藝術熏陶,獲得美的享受,這樣的語文課才能生動起來,學生能喜歡上。如我在教魯迅的《孔乙己》時,文章里有這樣一句話:“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品到“踱”這個字時,我就背著手,挺著肚,在講臺上走來走去,我問這叫什么?學生大笑--“踱”,相信通過我這一示范,學生今后一定會用“踱”了,還有我要學生品評《鄉愁》,我先用緩慢的聲調,愁苦的表情為學生示范,立即,就有不少同學模仿我搖頭晃腦的樣子品讀,頓時教室里沸騰了,全都陶醉在朗讀之中。在不同的課中,我與同學們或演、或唱、或畫、或辯,學生特喜歡這樣的“藝術課”。
通過以上教師角色的轉變嘗試,我發現語文課堂生動起來了,活躍起來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濃厚起來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語文教師的角色轉變了,立足于服務學生了,語文課才會真正受到學生的喜歡,語文水平的提高也在必然之中了。
[轉變教師角色,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為學優秀課件
3.轉變同義詞
5.組織行為學課件
6.為學文言文及翻譯
7.為學文言文翻譯
8.數學自主學習計劃
9.為學閱讀問題設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