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福文
師:同學們,小說是以刻畫人物性格為中心的。對于人物形象,往往如同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正好體現個性化閱讀,正好培養創造思維。因此,本節課我們以評價人物性格和賞析作家刻畫人物性格的技巧為目標。請大家在向對方提問題的時候, 要緊緊圍繞這兩個目標。評價和賞析的過程中,應適當穿插必要的朗讀、引用和表演。原來的一二三四組不變。我們還將全班靈活地劃分為:男兒組、女兒組;干部組、群眾組。大家可隨意選一個小組發問挑戰。我們先評價人物性格。評價誰?由提問者從課文中自由選擇。誰先提問,舉手競爭。答者數人,雖同在一組,可觀點不要強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就行,反對人云亦云。問題提得好,你是先發制人;問題答得好,你是后發制人。問題提得好,須有爭論價值;問題答得好,要結合自己的經歷、體驗及相關的知識。進攻與防守都要抓住良機。機不可失喲!請各自為本組爭光吧!看風景哪邊獨好!現在開始!
女生1:我向男生組發問--魯四老爺、祥林嫂的小叔子,還有另外兩個男人,你們對他們如何評價?(女生鼓掌)
男生1:這幾個男人都沒把祥林嫂當人看。魯四爺自私、冷酷、保守、頑固,反對變法,反對進步,是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他對祥林嫂的歧視、厭惡毀滅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祥林嫂的小叔子沒良心、自私、狠毒,竟拿自己安分、善良、勤勞的嫂子換娶媳婦的財禮,還伙同兩個男人擒住祥林嫂強迫她與男人拜天地;那兩個男人很野蠻,顯然是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的親人和幫兇。我很討厭他們。(熱烈鼓掌)
男生2:我覺得那兩個男人和小叔子是大老粗可以原諒。(眾笑)但魯四老爺身為知識分子,卻那樣封建、保守、自私、冷酷,他是害死祥林嫂的罪魁禍首,是元兇,在道德法庭上應判斬首示眾!(掌聲)
師:魯四老爺讀的是些什么書?他的道德觀跟我們一樣嗎?他的思想是從哪兒來的?課文里有沒有交代?
男生3:他讀的是理學,講的是理學,書房里擺的全是理學的書,他的思想是從理學中來的。
師:理學主張什么?課本里有沒有注釋?
生眾:有。
師:怎么注釋的?
生眾: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主張婦女守節。
師:“存天理,滅人欲”如何理解?
生:(眾默然,一人說)注釋不詳,沒說清楚。
師:就是要認命,不要放縱自己的欲望。理學認為,婦女死了丈夫改嫁是不認命,是放縱女人的欲望,是不守節操的表現。封建迷信宣揚婦女不守貞節,連鬼神都不能寬恕。
生:(都點頭)原來,魯四老爺的思想就是中了理學的流毒。(一人說)他也是個“非典”病人。(笑聲)
師:比方不錯!那么,魯四老爺是害死祥林嫂的罪魁禍首、元兇嗎?
生:(齊答)不是。
師:罪魁禍首、元兇是誰?
生:理學和封建迷信思想。
師:魯四老爺有沒有責任呢?
生:(沉默)
師:請看小說后注明的寫作時間。
生:(齊答)一九二四年二月七日。
師:當時的社會背景怎樣?
生:(沉默)
師: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共和時代已經進入,五四運動已經爆發,共產黨已經誕生,大革命正在醞釀。人們呼喚著新文化、新道德。(停頓)魯四老爺與時俱進了嗎?
生:沒有。
師:他竟抱殘守缺,頑固不化,反對進步,大罵新黨,仍然維護封建道德,面對祥林嫂的遭遇毫不同情,反而雪上加霜,榨盡了油水再將她掃地出門,不顧她的死活。你們說--對祥林嫂的死,他究竟有沒有責任?
生:(齊答)有!
師:繼續發問!
男生4:我問女生組--祥林嫂有沒有徹底的反抗精神?(男生熱烈鼓掌)
女生2:有。
男生4:表現在哪里?請表演一下。(男生熱烈鼓掌)一定要符合課文中的描述。
(男女生合作表演拜天地一段)
男生4:大家看清了。不錯,祥林嫂的確具有反抗精神。“兩個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勁的擒住她也還拜不成天地。”“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但是,她的反抗精神難道是徹底的嗎?撞頭之后,她“搖一搖頭,順下眼睛,不說了”,而且后來還生了個兒子,長胖了。(笑聲如潮)她怎么不逃跑?怎么不以死抗爭呢?(掌聲雷動)
女生3:我反對!在當時的情況下,男家一定會有防備,他逃不了,也死不了。
男生5:我認為,想逃就逃得了,想死就死得了。還有,祥林嫂去廟里捐了門檻,照舊贖不了罪,并且失去了做奴隸的權利,從此本應覺醒,應當把柳媽臭罵一頓,不信人死了還有靈魂,然而她只是有了一點懷疑,而且最后還是傾向于相信了。這也說明她的反抗精神是不徹底的,她自己也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俘虜,她自己也有責任。(打破了資料現成的結論。熱烈鼓掌)
師 :好!精彩!誰繼續提問?
一組生1:我向三組同學發問--祥林嫂是文學畫廊里的不朽形象。她為何不朽?(三組沉默,一組鼓掌)今天我們這個時代還有沒有封建意識?還有沒有祥林嫂的影子?
生眾:(有的說)沒有;(有的說)有。
一組生1:沒有?請說說理由。必須由三組的同學說。
三組生1:(女)我覺得封建制度已經消滅,現在已沒有祥林嫂這樣的婦女了。婦女的地位已大大提高,有“三八”婦女節,還有《婦女權益保障法》。
生2:(男)現在有些婦女比男人還狠,男人往往得“妻管嚴”。(眾哄堂大笑)
生3:(女)聽說,找工作,有些單位最歡迎女同志。
生4:(男)婦女改嫁已不再是新鮮事。
一組生1:有?理由何在?
三組生5:(男)看大街小巷的算命先生擺攤設點,就可見封建殘余還在。圍著的主要是婦女,就可見祥林嫂的影子還在。
生6:(女)我補充--翻開報刊雜志,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屢見不鮮,打工受騙的比比皆是,往往有苦難訴。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百依百順的女性還不少。請我們的語文老師說,是不是?
師:(情不自禁地演講)我說--是!在偏僻的山區,落后的農村,未開發的地方,甚至武漢這樣的城市里,有封建意識的人還少嗎?信奉封建迷信的,大有人在呀!大家請看:訂婚查八字,結婚擇吉日,修房看風水,埋人請道士,出行要看期,不順抽彩頭,病災就算命。求神拜佛。重男輕女。大男子主義。夫唱婦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好女不嫁二夫。嫁出門的女潑出門的水。這些封建思想不是還在毒害我們這社會主義時代的某些人嗎?有些婦女死了丈夫,提出改嫁,被婆家霸盡財產,甚至霸住孩子,不知訴諸法庭,只得含淚空手而去。看來,封建制度雖已消滅,但封建觀念、封建意識根深蒂固,流毒甚遠甚廣,遺臭幾千年啊!(熱烈鼓掌)那么,魯迅先生塑造的祥林嫂這個形象,到底為何不朽呢?
生7:不僅具有歷史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超出了教參的局限)
生8:祥林嫂形象的意義不僅限于揭露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的罪惡,還在于呼喚人間的良知和真情。現在的打工者在不少人的思想意識里地位低下,在老板面前和社會上常遭冷遇。“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得無限美好。”(掙脫了教參的束縛。笑聲+掌聲)
師:對!她的意義超越了時空!至今還在喚起療救者的注意!感謝魯迅先生給我們塑造了這樣不朽的形象啊!(熱烈鼓掌)
群眾1:我問干部組--該如何評價柳媽這個人物?(熱烈鼓掌)
干部1:柳媽是個無聊、冷漠、幸災樂禍的人,是害死祥林嫂的主犯。她嘲笑祥林嫂頭上的傷疤,把她和祥林嫂的談話“傳揚”出去,讓大家談笑。她一臉“詭秘”,拿地獄來嚇唬祥林嫂,看到祥林嫂臉上“顯出恐怖的神色來”,心里很“滿足”。還騙她花將近一年的血汗錢去廟里捐門檻贖罪。像她這樣的婦女,現在也有,令人討厭。
干部2:我有點反對--柳媽勸祥林嫂去廟里捐門檻贖罪,也許本無惡意,只是出于迷信思想。
干部3:柳媽還有虛偽的一面。對動物“不殺生”,卻主張祥林嫂“撞死”,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她和周圍程度不同冷酷的人們都在有意無意之間害死了祥林嫂。
師:同學們真是了不起!各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一向不發表意見的譚輝同學今天也發表了很好的見解。難怪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明天再讀《祝福》,也許見解更高明吧。
教后反思:
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
1.閱讀的個性化,就是主體閱讀的獨特價值體現。只有實現了閱讀的個性化,才能將讀物內化為讀者的精神財富,才能激活讀者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惟其如此,文學作品的閱讀應是百家爭鳴。
2.要實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化,必須徹底廢除教師的一言堂,堅決淡化教參的權威性,勇于挑戰專家、學者的定論,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是權威,不是裁判,不是警察,也不是推銷員,而是導游者、合作者、創造者。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好,組織好,激勵好。
引導好就是要導得巧。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二要貼近學生現有的知識,三要貼近學生的心理;組織好就是要組織得法。一要面向全體,二要關注個別,三要靈活多樣;激勵好就是要激在火候。一要抓住要領,二要實事求是,三要鼓舞人心。
3.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離不開教師科學化的指導。指導時既要錦上添花(如提煉、補充、升華),更要雪中送炭(如介紹背景),尤要循循善誘(如旁征博引),切莫答案輕吐(如可各自表述,就讓異曲同工)。
4.個性化的閱讀須重視個性化的朗讀。若把生讀、師讀、專家錄音讀結合起來,相互比較,認真評析,效果會更佳(如描寫祥林嫂反復講述失子之處)。
[《祝福》教學片段實錄(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