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蘇軾詞兩首
課文研習
一、要點解析
1.《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念奴嬌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赤壁”的雄奇景色入手,贊揚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又聯系到自己的現實處境,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痛感江山依舊,人事已非,有苦悶消極的愁緒,但是作者滲透更多的是特有的豪放曠達的精神。
2.《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情調
首先表現在描寫赤壁景物上。詞作開篇“大江東去”,寫出了長江奔騰的氣象,“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由景思人,表達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思維開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寫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和壯闊景象,用詞剛勁,筆墨雄健。其次,表現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小喬初嫁了”,表現了周瑜青春年少、春風得意。“雄姿英發”描寫了周瑜英姿颯爽的形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表現了周瑜從容淡定,沉著應戰的儒將風采。最后,表現在對與感情的抒發上。收筆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慨嘆,流露了消極蒼涼的思緒,也有祭灑江天的豪放曠達的一面。
3.《定風波》的象征手法
作者借記敘出游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自己灑脫曠達的個性,更以此表現對自己遭受政治打擊而無所畏懼的憤懣和故作曠達的思想情緒。“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中,隱喻遭貶后泰然自若的情緒;“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陽卻相迎”,隱喻作者歷經坎坷后對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境或尚平坦有望的社會人生感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景象,寄托隱逸江湖后就無掛累于風雨陰晴的、寵辱偕忘的超然心境。
二、學法指導
1.知人論世
《念奴嬌》和《定風波》都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蘇軾在元豐二年遭遇烏臺詩案。他被貶到湖州時所寫表文中表達對變法的不滿,“臣愚不識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表中的話被人摘取,以為他有誹謗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臺獄,那里有柏樹,所以也叫柏臺,上有烏鴉,故稱烏臺。他寫的詩中有“根到九泉無曲處,此心唯有蟄龍知”,致使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得以辟畦耕種,游歷訪古,作詞抒懷。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
2.比較鑒賞
首先,可以與蘇軾同時期的散文《赤壁賦》比較。從寫景的角度比較,風格迥異:《赤壁賦》所描寫的是月白風清、漁歌泛夜的幽美景象。而《念奴嬌》所描寫的是波濤洶涌、氣勢磅礴的壯闊意境。從抒情的角度比較同中有異:相同點是,都表現了蘇軾豁達、樂觀的精神態度,都抒發了人生短暫的感慨,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思想。不同的是,《赤壁賦》內容更豐富,有著更多的人生無常的超脫,有著忘情山水的虛無思想。
其次,可以與婉約派詞人的作品比較。從詞章的創作上比較,婉約派詞人特別講究詞的音律,而蘇軾在創作中,則以意為先,常常打破音律的束縛,他是詞創作改革的領軍人物,也因此受到當時婉約派詞人如周邦彥、李清照等人的抨擊;從詞作的內容上比較,婉約派詞人以寫離別相思、風花雪月等為正宗,而蘇軾的詞抒情記事、寫景議論、懷古悼亡等,“無事不可入”,擴大了詞的寫作范圍。
三、延伸拓展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蘇軾兄弟隨父出川到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第二年同榜中進士。這一科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據說他看到蘇軾的文章后極為贊賞,準備取為第一名。但他擔心這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為避物議,就把這篇文章壓為第二。揭名后,才知道是蘇軾所寫。歐陽修對同為考官的梅堯臣說:“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投地。”并曾說:“更數十年,后世無有誦吾文者。”對這位初出茅廬的文壇新秀給以極高的肯定和希望。
(《中國文學史》彭丙成主編)
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對這種人的人品個性做解釋,一般而論,總是徒勞無功的。在一個多才多藝,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選出他若干使人敬愛的特點,倒是輕而易舉。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學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珈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蘇東坡傳序言》林語堂)
基礎測評
一、積累運用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①遙想公瑾當年 ( ) ②羽扇綸巾 ( )
③多情應笑我 ( ) ④一尊還酹江月 ( )
⑤料峭春風吹酒醒( ) ⑥一蓑煙雨任平生 ( )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大江東去,浪淘盡 ____ _____ ⑵雄姿英發 _______
⑶檣櫓灰飛煙滅 _______ ⑷一尊還酹江月 _____ _
⑸何妨吟嘯且徐行 _______ ⑹回首向來蕭瑟處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寫。
(1)亂石穿空, , 。江山如畫, !
(2)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 。
(3)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 ,
。
5.下面的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仁宗嘉佑三年,與弟轍同試禮部,蘇軾兄弟才華出眾,同科進士及第。
B.蘇軾在詩、詞、文、書法等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如詩歌《崇惠春江晚景》,散文《赤壁賦》。他的書法在宋代書苑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C.蘇軾的詞一洗綺麗柔靡之風,高遠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邁奔放的風格。他拓寬了詞的題材,“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D.蘇軾與其父蘇轍、其弟蘇洵合稱“三蘇”。其詩風豪邁清新,尤長于比喻,與黃庭堅并稱“蘇黃”。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二、課內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一句,有的版本寫為“亂石崩云,驚濤裂岸”。你以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答:
7.怎樣理解詞中周瑜的形象?
答:
8.“人生如夢”的感嘆是否消沉?為什么?
答:
(二)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9.最能表達本詞主旨的句子是
10.作者在這首詞中表現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作具體評析。
答:
三、拓展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鷓 鴣 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本詩是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被貶在黃州所作。
11.詞的上闋寫景。你認為這首詞在寫景上有怎樣的特點?請舉例分析。
答:
12.詞的下闋寫人。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樣的形象?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二)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①。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②云中,何日遣馮唐③?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黃:黃犬。蒼:蒼鷹。用黃犬和蒼鷹,在圍獵時追捕獵物。②節:符節。古代官員持節,表示君王授予的權力。③馮唐:漢時,馮唐年歲已高,漢文帝仍令他持節到云中去,征召魏尚為云中太守。作者在這里以馮唐自比。④天狼:天狼星。這里以天狼比喻西夏。
13.“鬢微霜,又何妨”一句,與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相呼應。
14.對“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一句,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滿城的百姓紛紛傳報,太守親自出城看孫郎射老虎。
B.百姓跟隨太守傾城而出,看他像孫郎一樣親自射虎。
C.滿城的百姓紛紛傳報,太守像孫郎一樣親自射老虎。
D.百姓傾城而出,跟隨著太守,一起去看孫郎射老虎。
15.全詞以一“狂”字貫穿全篇。請概括分析,此作分別從哪些方面表現作者的狂放豪情的?
答:
(三)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望江南(超然臺【注】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超然臺,作者在密州任上,動工修葺園北舊臺,并由蘇轍命其名曰“超然”。
16.“煙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詞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17.詞的下闋蘊涵了詞人豐富的情感,試作分析。
答:
(四)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酒 泉 子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18.本詞塑造了“弄潮兒”什么樣的形象?
答:
19.這首詞是運用什么表現手法塑造“弄潮兒”形象的?
答:
四、片段寫作
借助所學知識,選取蘇軾人生中的某一兩個事件,具體描寫其形象,約300字。
[5蘇軾詞兩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