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朱光潛,現當代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主要著作:《文藝心理學》、《談美》、《西方美學史》、《悲劇心理學》等。
二、詞語:
洗練 渣滓zhāzǐ 惰性 叨tāo天之幸 附麗 瑣屑xiè 席不暇暖 奔波勞碌 長沮jǜ 桀jié溺nì 退隱躬耕 夤yín緣幸進 因循茍且 貪污淫佚yì 窮究 隨俗浮沉 蹶jué倒
補充詞解:
瑣屑:瑣碎細小。
席不暇暖:座位還沒有坐熱就走了。形容忙得很。
退隱躬耕:辭官隱居,親自耕田。
窮究:徹底追究。
隨俗浮沉:隨著世俗上升或下降。
蹶倒:跌倒;受挫。
三、學習研討:
(一) 自讀課文一遍,劃下生字詞。
(二) 思考探究:
1、 作者從自己學作詩填詞的失敗中得到什么感悟?
--第六頁倒數第7行――第七頁第五行(集體朗讀)。
歸納成兩點:
①“我的毛病確是在沒有下過力……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
②“在立身處世的任何方面,貪懶取巧都不會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2、全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在立身處世的任何方面,貪懶取巧都不會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集體朗讀)
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
--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難,艱苦奮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體現生命的價值。
4、為什么人應該“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第9頁第二自然段。(集體朗讀)
5、作者認為,人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就會“失去最高生命的價值”。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試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參看第7頁倒數第二自然段。(集體朗讀,回答)
6、全文可分幾個部分?第二部分可分幾層?每層大意是什么?(寫出來)
--第一部分:由填詞一事引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從理論上和事實上論證中心論點。
①從理論上論證(人不是動物,應不為抵抗力所阻);
②舉兩個事實論證(人必須克服惰性);
③聯系實際,從反面(某學生因懶而墮落)論證;
④上升到民族高度論證,深化了主題。
--第三部分:結論。提出希望。
7、一共舉了幾個例子?這幾個例子在類型上有什么不同?
--四個。自己;凡人;偉人和隱士;反面。
8、作者將孔子與長沮桀溺比照著寫,有何用意?
--意在說明選擇的路徑不同,人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偉大人物之所以能有偉大成就,就在于他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9、舉例證明倒數第二自然段的觀點。
四、小結:學習了本課后,你對“認識自己”有了什么新的體會?
----提示:重點在題目的寓意(即主題),結合本單元的學習目的。
五、練習:
1、 評析漫畫《決心》,寫一篇小作文。(見第二頁)
2、 抄寫生字詞,并翻譯孔子和孟子的話。
3、 預習第二課。
[第一課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粵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三第一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