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簡單了解泰格特的有關知識;理清小說的情節;理解小說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
學習小說運用對比刻畫人物,借助關鍵詞、獨特的環境展現人物性格的 方法。
情感價值觀
感受人性的美與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自己的愛心。
教學重點
學習小說刻畫、展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分析精妙的構思,深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方法
自讀法:本文為自讀課,以學生自讀為主。
引導點撥法: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習小說的方法,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點撥。
研討探究法:用于對人物思想性格及作者創作意圖的分析,鼓勵學生深入文本深處,品位文學作品的的語言魅力,培養學生善于從文本語言捕捉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理清情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及展現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研讀探究領會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著名作家錢鐘書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窗》,說人們最初建造房子的時候是沒有窗戶的,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再建造房子的時候便有了窗。透過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時,外面的人也窺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我們透過泰格特的《窗》能看到什么呢? (多媒體展示課題及作者有關知識)
二、學習方法指導
教師指導學習小說的方法:把握小說的三要素。
(多媒體展示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教師引入本課學習內容,朗讀課文,理清情節,了解人物性格,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積累字詞。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學生對字詞的積累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教師適當指導。
2、教師檢查整體感知情況。
(多媒體展示整體感知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問,學生復述。
(2)文中兩個病人的思想性格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靠近窗口的病人心底善良無私,不靠近窗口的病人卑劣丑惡。
四、精讀課文,突破重點,品位語言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這兩位病人的思想性格?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有關內容,同桌二人合作研討,鼓勵學生深入文本語言,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畫面,精彩回放。)
畫面1、這組畫面是反映哪一個病人性格的內容? 學生齊答。
畫面2、這個畫面描繪的是哪個情節?你能給它擬個小標題嗎?
教師提問,學生發言。
教師鼓勵學生從多方面來擬題。
品位語言
(多媒體展示)
(1) 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2) 接著,又是一場扣人心弦的網球賽,他聽著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親眼看到了窗外所發生的一切。
(3) 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心想:他憑什么要占據窗口那張床位呢?
學生試讀句子(1)教師指導朗讀:理解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體會這些詞語在表現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2)學生試讀句子。(3)分組讀,展開比賽。
教師總結:靠近窗口的病人,講得栩栩如生;不靠近窗口的病人聽得津津有味,卻紋絲不動,見死不救。兩個人物,一個心地善良,品質高尚。一個靈魂卑劣丑惡,多么鮮明地對比呀!通過對比,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多媒體展示總結內容。)
五、思讀課文,互動探究,攻克難點。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作者對兩個病人持什么樣的態度,文中哪些內容能體現作者對他們的態度?
教師提問,學生發言,教師明確。
教師創設研究問題:文中這堵光禿禿的墻現實生活中到底存在不存在?作者為什么要安排這堵墻?
四人小組討論探究,各抒己見,發表看法。
教師總結:這堵墻到底存在不存在,大家各有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作者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方面要借助窗這個特定的環境,透過窗所看到的內容來折射人物的心靈,另一方面要表明自己的創作意圖,那就是宣揚一種揚善貶惡的道德力量。由此可見,作者構思的巧妙。
六、感悟人生,培養愛心。
教師簡析不靠窗口的病人卑劣丑惡的心理根源。
(多媒體展示畫面,設置善惡較量情景。)
學生講述自己善惡斗爭的心理歷程。
教師小結:人都有弱點,我們要用我們的道德力量,用我們的理智,把錯誤的念頭扼殺在萌芽狀態,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純潔,更加高尚,讓這個社會多一份真,多一份善,多一份美!
七、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多媒體展示小結內容。)
八、布置作業
請你切合小說的中心思想,充分發揮想象力,給文章寫一個富有創意的結尾。
板書設計:
靠近窗口的病人 → 心底善良
品德高尚 對比:揚善貶惡
不靠近窗口的病人 → 卑劣丑惡
[窗(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八年級下冊窗教案
6.小兔家的窗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