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焱
“唉呀!又是作文課,好煩喲!寫啥子嘛。”農村初中的語文老師,便經常能聽到身邊的學生發出這樣的感言,而作為語文老師,聽到這樣類似的話語,心中難免會有諸多想法。許多學生都認為,他們并不是討厭作文課,而是作文時他們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每當作文題目一布置下去,幾十雙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睛盯著你,很多次不少學生不能按時交作文,就是那些免強交上來的作文,也少有看得過去的。大多數學生寫作文時是依靠看《優秀作文選集》《作文大全》等現成的作文書,然后選取其中一篇做為樣本,經過適當的改動、拼湊、組裝之后形成自己的作文。這樣交上來的作文令人感覺是干癟無味、沒有新意、沒有真情實感、是東拼西湊而成的。曾經有學生對我說“一聽到寫作文腦子里就什么也沒有了,叫我寫作文還不如叫我編作文,我還會編得快一些”久而久之,寫作文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同時他們也在有意無意地進行拒絕,也就造成學生們這種無話可說的局面,形成了惡性循環。其實初中學生害怕寫作文是由他們的心理特點、知識面及生活閱歷決定的,并不在于他們的智力跟不上。這種“怕”的根源在于學生們缺乏積累作文素材、缺乏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善于發現生活的閃光點、缺乏作文的寫作基本技巧。
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讓寫作文不再成為農村初中學生的負擔,讓他們不再為寫作文而累?怎樣讓學生形成一種好的作文習慣并樂于寫作呢?這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一個在一線工作的語文老師,我認為應當將作文教學貫穿于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切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去努力:
一、立足教材,學習課文中準確、生動、凝練的詞句,并能靈活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對一些優美生動的詞語和凝練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反復體味,并教會他們可以怎樣將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句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其中文章中對春風、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細致描寫,在引導分析品味課文之后,我指導學生馬上對目前所處的初春季節進行描繪。由于季節相同,景物相似,學生鄒寧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這樣的語句“輕飔微微的吹拂著,個小的花朵迎風飄揚,跳著輕盈的舞蹈,散發出一陣陣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連忘返”,在這里,學生將剛學過的優美生動的語句靈活運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創新,有了修辭手法的使用,讀來使人耳目一新。我還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文章優美的語言,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認真領會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繪的,又是怎樣根據景物特點來遣詞造句、組織語言的。然后讓學生嘗試自己作寫景的文章,學生蔣建惠的作品中又有了這樣的語句“春天來了,大地煥然一新,四野里到處開滿了五彩繽紛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連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兒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了它們的小腦袋,看看春天這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場春雨過后,大自然中一切都顯得生機盎然……”這兩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創新,達到了將別人的好的東西學到自己的頭腦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豈不妙哉?
二、學習課文的謀篇布局,體會寫作方法
在教學自傳類文章時,我在總結課文時向學生重點介紹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言簡意賅、內容豐富;線索分明、層次清晰;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學完課文后,我安排學生做適當練習,學寫自傳。由于學生是初次學習傳記類文章,也是第一次學寫自傳。在作文指導課上,我將自傳寫作的基本要求明確到黑板上,并讓學生模仿范文《毛澤東的少年時代》來謀篇布局,將自己的經歷簡單有序地寫出來。如學生作文中“我,姓江名濤,出生于1994年,祖籍四川資陽。一歲時會走路,六歲時上小學,我是獨生子,父母在外做生意,我的理想是考上大學讓父母過上好日子”開篇即顯文字風格獨特,言簡意賅,既學到了課文的寫作方法,又能將自己的經歷條理分明的敘寫出來。再如在教學葉圣陶的《蘇州園林》一文時,我著重向學生分析文章的總分結構和準確和語言,在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全文,仔細領會,并引導他們在自己的寫作中也可采用這一結構,抓住說明事物的共同特點,從幾個角度分別解說,寫出來的文章既謹嚴有序,又條理分明。經過這一啟發,學生劉康在作文《我的校園》中采用這一結構形式,抓住校園整潔、美觀、呈四合院和特點,從教室、操場、花壇、走廊、廁所等幾個角度來對校園進行說明,結構清晰,條理分明,語言準確。
三、續寫課文故事做文章,練習寫作
續寫是一種想像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續寫課文故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加深對課文故事的理解,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學習完童話《七顆鉆石》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根據文章結尾把故事續寫下去,練習寫作。學生王慶齡的文章中就大膽想象,既幽默又引人思考,想像力豐富,語言保持與原作一致,情節發展一線貫穿。這樣多次練習后,學生既對續寫有了正確理解和認識,寫出得文章符合續寫的要求,同時也培養了多種能力。
四、重視課堂上的口頭作文片斷練習
在課堂上,若遇到合適的文章,可以讓學生適當的進行口頭作文片斷練習。我在教學課外閱讀豐子愷和《白鵝》一文時,在分析了文章作者從頭、叫聲、步態、吃相四個方面展現了白鵝的“高傲”的特點后,我讓學生模仿這種結構形式口頭述說自家養的小動物,比如鴨、雞、狗、兔等的特點,也可以只述說一個方面的特點。學生們略加思索后,便紛紛踴躍舉手參與述說,課后,我讓他們把片斷再加以補充,構成思一篇完整的文章。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又讓學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還讓學生練習到了作文,“一舉三得”又何樂而不為呢?
五、鼓勵學生多寫讀書筆記,多寫記錄自己心情和感受的短篇
首先鼓勵并重視學生寫讀書筆記,在筆記中學生們要學會去歸納、去概括、去整理,還可以寫下自己學習這一部分的得與失,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們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切、更細致的理解和體會,同時也是一個鍛煉學生動筆的好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事半功倍。
其次,多鼓勵學生記錄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堅持寫日記,哪怕只是兩三句話,甚至于是兩三個詞。只要能提筆準確生動的描繪下來都可以。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學生積累語言和準確用詞的好習慣,以后寫成篇的作文時就不至于無話可說,找不到東西寫了,也就不會那么害怕上作文課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認真督導學生做到以上幾點,一定能激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使他們懂得作文,會寫作文,樂寫作文,并且還能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作文來。雖然這個過程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般非一朝一夕能實現,但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認真督導、貫徹,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讓師生共同走進快樂的作文課堂。讓農村的孩子們也能寫出優美生動的好文章來。
作者郵箱: tianlin3661826@126.com
[讓課堂成為作文教學的紐帶(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小作文教學課件
3.作文教學隨筆
4.中學作文教學課件
5.初中作文教學課件
6.作文教學課件
8.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9.想象作文教學課件
10.語文作文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