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湖南郴州市北湖實驗中學 霧失樓臺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深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為廣泛,學習內容和方式變的多元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更主動獲取知識成為現實可能。因此,充分發揮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獨特優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是順應了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而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少、慢、費、差”語文教學現實,也急需引入現代教育技術,為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優化的語文課堂結構,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得到直接的技術支持,讓語文課堂教學柳暗花明。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煽情,點燃學生興趣之火,激發想象力。有一位善于煽情的語文名師曾說:“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就是要把學生對語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學習興趣的熊熊烈火點燃。”而我們大多數語文課堂缺乏激情,一個方面是對于煽情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另一個方面是方式方法落后,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一些演唱會上,組織者就能夠很好地利用光、影、聲等營造合適的氛圍,成功調動聽眾的情緒。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我們在語文課堂上煽情,提供了一個先進的操作平臺。我們也可以以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觀事物,用圖文并茂的三維方式生動呈現教學內容,極大地滿足學生視聽感官要求,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激起學習的興趣。在《周莊水韻》的教學中,我把精美的水鄉景致,流動的音符,名家對周莊的經典描述組合在一起,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展示周莊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將學生的思維觸角引向周莊的一條條水巷,一座座石橋,去感受周莊的人文底蘊。學生在一種亢奮的狀態中走進文本,用周莊的恬靜洗滌內心的浮躁。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的語文信息處理能力。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信息無處不在。在這樣的現實下,只有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才能較好地立足于日趨激烈的競爭社會。語文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生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講,也就是語文信息,多且雜。學生讀書寫文章,實質上就是一個信息的處理過程。這種信息處理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才會水漲船高。同時,在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社會中,知識也被認為是一種信息。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學的過程就是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增值。學生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對信息進行收集、辨別、儲存、運用,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網絡提供了各種資源,能快捷地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在教學中,如能夠將網絡資源與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處理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處處皆語文,增長見識和才干。現行的語文教材中,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處理相關信息。語文教師一定要很好利用這一切入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處理能力。在《滑鐵盧之戰》的教學中,鑒于滑鐵盧戰役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料,我大膽地將網絡資源引入課堂,用五個專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與文本及作者進行對話。要求學生把自己收集的資料歸納總結,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熱情飽滿,在探求中求證,在求證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在提高中共享學習的樂趣。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幾年前,《學習的革命》風靡全國,生動的向我們詮釋了大家對新學習方式的向往,更昭示我們:學習方式影響一代人的人格。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說教的成分多,自我感受的機會少;被動接受的多,主動探求的機會少;機械理解的多,生動運用的少,形成“高分低能”的奇怪現象。學生的人格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在應試教育的主旋律中,學生習慣于接受現成的知識,缺乏與文本對話的勇氣,缺乏質疑的精神。這些都與以創新為標志的現代社會相背離。新課標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 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的獨特優勢,大膽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立足于培養創新的品質,質疑的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拋棄功利思想,為學生獲取知識搭建廣泛的渠道,提供接觸豐富生活的機會。將豐富的網絡資源與學生學習連接起來,學生根據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依興趣愛好主動獲取知識,讓創新的火花在這一過程中熠熠生輝。人格得到全面發展。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語文學習習慣。一個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不是靠聰明的大腦,更為主要的是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中外歷史上成大事業者,無不是這樣。因此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尤其是收集語文材料的習慣和語文實踐的習慣。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這種習慣。生活是豐富的,學生缺乏的是對生活的積累。網絡上豐富的生活信息,極大方便學生的收集和儲存。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從網絡上收集素材,開拓視野,豐富體驗。同時利用這一技術,給學生更直接語文實踐體驗,充實語文文化積累。結合文本的特色,讓學生多實踐多體驗。學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后,我要求學生一是收集古詩詞中寫雪的句子,二是查找有關送別的詩詞曲,并說說自己的體會。這樣學生在學會收集素材的同時,又在實踐中獲得新體驗,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的環境下,把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起來,發揮其整合優勢,既是因勢而動的行為,也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充分利用其優勢,也許能達到“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教學新境界。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4.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7.利用網絡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論文
8.利用分歧造句
10.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