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代詩歌鑒賞:詩歌語言鑒賞(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永州一中唐檢民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注意對詩歌含蓄、精煉的語言作些解讀。

2、掌握鑒賞語言的方法和表達的注意點。

教學重點:

掌握鑒賞語言的方法和表達的注意點。

教學難點:

解讀詩歌含蓄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煉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容。

鑒賞時應聯系全詩的主旨,從遣詞 、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其次,要學會根據語境推斷詞義的方法,并特別注意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等情況。

二、推敲字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

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

晴景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三、關照動詞

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

四、體會語言風格

(一)、清新

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虛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二)、平淡又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體現了詩人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三)、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

(四)、明快

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五)、含蓄

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夢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分別借代綠葉和紅花;“肥”和“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詞人惜花,為花悲喜,為花醒醉,為花憎風恨雨,實際是含蓄地表達了青春韶光短暫、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六)、自然

即不加雕飾的率真樸素的語言,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

五、熟悉作家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邁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 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陸游的悲壯愛國

郊寒島瘦

六、實戰演練

(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五、六句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王國維稱之“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故用“大”;邊塞荒涼,沒有奇觀異景,烽火臺的濃煙更醒目,一個 “孤”寫出了景物的單調;一個“直‘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沒有山巒林木,黃河一覽無余,所以“長”;一個“圓”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和“直”,把詩人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二)、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了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而“波撼”句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但是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瀚,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氣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

(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

三、四句寫遠景,用星垂原野、大地蒼茫、月涌江流的雄渾壯闊的夜色美景與一二句形成強烈的比照,襯托出詩人無比深重的孤寂凄苦的愁緒。前四句明寫景,實抒情,在美妙壯麗的景色中暗寓著詩人難以名狀的愁苦。

(四)、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

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五)、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三、四句寫祠堂內的所見所聞,用“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滿目荒涼和寂寞,抒發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懷。

(六)、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參考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七)、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福建卷)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參考答案:“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作者郵箱: tangjianming1993@sina.com

[古代詩歌鑒賞:詩歌語言鑒賞(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2.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總結

3.《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課件

4.鑒賞詩歌語言教學反思

5.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6.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7.《送李端》詩歌鑒賞

8.古代詩歌鑒賞題解題技巧

9.古代詩歌鑒賞題及參考答案

10.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