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 韓紅鷹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11課《道士塔》,是當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大作,該文初次被收入中學課本。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風靡于世已有十余載,此次收入中學課本可謂眾望所歸。《道士塔》出自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可以稱得上是余秋雨先生“故事+詩性語言+文化感嘆”風格的代表作。但是,不知出于何種緣故,該文中有一處小小的瑕疵,筆者斗膽指示出來,與各位同仁商榷。
《道士塔》(第53頁)第一節第五自然段有這樣一段話:“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其中的兩處“傾泄”都用錯了,應當是“傾瀉”。
查閱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傾瀉”:“(大量的水)很快地從高處流下:大雨過后,山水傾瀉下來,匯成奔流的急流。”并且根本沒有收“傾泄”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對“泄”和“瀉”是這樣解釋的:“泄:液體、氣體排除。例如,水泄不通”; “瀉:很快地流。例如,河水奔騰,一瀉千里”。那到底有沒有“傾泄”這個詞呢?我終于在“金山詞霸”中查到了這個詞:“傾泄:大量地落下。例句:敵機大約傾泄下五六十個炸彈才哼哼著滿意地飛走了。(魏巍《東方》)”
《道士塔》中的那兩個“傾泄”實際上指的是一個意思,即“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泄”中的“傾泄”。這句話用了比喻,提出喻體,就是“洪水傾泄”。這樣,對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來看,此處只能用“傾瀉”了。
此外,在與《道士塔》幾乎同時寫成堪稱姊妹篇的《莫高窟》(收入第三冊《語文讀本》)中,作者用了兩處“瀉”字。這兩處都在《語文讀本》第63頁。一處在第1段:“那個年代故事頻繁,馳騁沙場的又多北方驃壯之士,強悍與苦難匯合,流瀉在這石窟的洞壁。”另一處在第2段:“敦煌的工匠們也隨之變得大氣、精細,處處預示著,他們手下將會奔瀉出一些更驚人的東西。”這兩處“瀉”字,雖然都沒有與 “水”有明顯的關系,但都是“很快地流”,“像水一樣奔流”的意思。顯然都用對了。據此看來,余秋雨先生是能夠準確地區分“泄”和“瀉”字的,因此,筆者推測《道士塔》中的“傾泄”之誤,當是排版者的疏忽。
有趣的是,筆者輸入此文用的是微軟拼音輸入法,所顯示的詞組就是“傾瀉”。
作者郵箱: hanhongying@163.com
[傾泄當為傾瀉--糾正高中語文第三冊《道士塔》中的一處錯誤(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嶗山道士教案
4.和尚趕道士歇后語
6.雄偉的塔教案
7.高中語文好句子
8.高中語文《大學》教案
9.高中語文隨筆推薦
10.高中語文作文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