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清名橋中學 王曉紅
學習的原動力之一是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來說,他們尚未能夠完全依靠主動的學習動力來支配自己的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原則。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拥囊馑硷@而易見:快樂地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廣大教師已經意識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推動學生學習動力中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地探索。例如倡導快樂教學等等。但綜觀目前的教育現狀,還有相當多的教師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因此,許多課都顯得枯燥乏味。
其實,快樂教學與枯燥教學所獲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每位老師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驗:快樂教學不僅讓自己的教學情緒高漲,更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可以由教師來帶動的。那么枯燥教學又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許多老師都對在課堂上打瞌睡、做小動作的學生“深惡痛絕”,其實,教師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呢?如果你的課講得夠精彩能深深吸引學生的話,我想,沒有學生會打瞌睡,做小動作的。由此可見,快樂教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中有重要的作用。與此相反,枯燥教學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厭倦、被動。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采取“涂鴉”的方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示例一:
我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就畫了下面的這幅草圖。
這幅圖是根據課文內容所畫的簡圖,畫得很簡單(不需要太細致,過于細致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費時也太久),但是卻把最主要的精神傳達出來了:月臺很高,父親的背影肥胖。這么高的月臺,肥胖的父親要爬上爬下兩次是多么的困難。但也正是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
我們可以邊講解邊畫,或者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從中感受體會這種父愛。這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情景教學,將抽象的知識感性化,具體化,加深了寫生對課文的印象,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
示例二:
《歸園田居》
這是陶淵明描繪田間勞作并抒發自己感情的詩,如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詩歌背誦出來并牢牢記住呢?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幅圖:
一幅示意性的,也是一幅“會動”的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畫上山和草,豆,人)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先畫太陽,再改畫成月,表示時間的變化)
用一幅圖來表示這首詩的前半部分,易于理解,印象深刻,還能幫助他們背誦。
示例三:
《金黃的大斗笠》
這也是根據課文語句所描畫出的草圖,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及自己的理解想象動手畫。畫中傳達出的童趣更能反饋到寫生的朗讀中去,達到了學習效果。
看來,在語文課上“涂鴉”效果還不錯。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對“涂鴉”這個概念有正確的理解:
1.“涂鴉”是將教學內容直觀分析,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
2.“涂鴉”是教學內容的延伸,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涂鴉”不是隨心所欲,它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分析,使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
4.“涂鴉”應該是雙邊的。即通過教師的示范,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講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形成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探討。
“涂鴉”是一種手段,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巴盔f”是形象教學得一種手段,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郵箱: wendy801230@sina.com
[語文課涂鴉的作用及運用(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涂鴉畫活動教案
3.運用開辟造句
6.語文課背影的課件
8.語文課教學計劃
9.化石吟的語文課件
10.初一語文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