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臨摹
有了第二級訓練的基礎,再怎么能夠登堂入室呢?作為專業寫手、專業作家必有的功夫,很多作家談自己的成長經歷的時候都談到了一點,要有雄厚的古文基礎。這能力怎么來呢?有兩種訓練途徑,其中之一是美文 臨摹,這是借鑒了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在前面七步語言錘煉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語言錘煉。要注意臨摹點,不是機械地照搬,而是靈活 地學習別人錘煉語言的成功經驗。這種方法非常有效,這就是中國人教作文的方法。古人教畫是這樣,教作文也是這么教的。我們下面舉一個我課堂訓練的實例,就是一篇美文臨摹的實例。
誦讀下文,學習借鑒本文的語言技巧,根據文后的要求仿寫一篇文章。
雨
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
雨,完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年,正值豆蔻年華。
她文靜,溫柔,清新,羞澀,于人不覺間,她輕輕悄悄地走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她如紗如霧,如情似夢,沾衣不濕,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飄過處,天地萬物從沉沉昏睡中蘇醒過來。種子發出嫩芽,竹林長出春筍,楊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靈也伸伸懶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贈給大地。春雨又是一個愛美的姑娘,一個極擅丹青的畫師,她手執神奇的畫筆,揮灑出一個美麗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帶雨”,何等脫俗;“杏花春雨潤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是怎樣的清幽。這完全是春雨的手筆啊。
春雨,遍體芬芳的少女,愛美寫美的畫師。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個急性子,來也匆 匆,去也匆匆,是個 利索能干,還帶著幾分潑辣的中年婦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幾分溫柔和文靜,可你要知道,她有那樣多的事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親。
江河湖海等待著她補充營養,以豐腴自己的身軀。被太陽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著她的滋潤。田原上的莊稼禾苗,山坡上的樹木果林,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著她的乳汁,
年復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飽了結實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莢,喂足了圓滾滾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實,才有收獲,才有萬種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親。
秋日的雨,是閱盡滄桑的老婦人。她見過許多,經歷了許多,也做了許多。她曾經年輕過,輝煌過。如今,桃花梨花謝了,高粱 玉米收割了,她該做的都已做過,便顯得幾分落寞。更有那喜歡悲秋的寫出“冷雨敲窗”的詩句,發出“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抱怨。可她是寬容的,豁達的,她知道,人們不會忘記她的過去,不會忘記她做的一切。ニ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繪“紅于二月花”的霜葉,繪制出“層林盡染”、色彩絢麗的秋之圖。
更何況,不久之后,又是三月春雨,少女般姍姍而來。
本 文寫雨卻意不在雨,作者用 擬人的手法賦予雨以靈性,抒寫了對無私奉獻者的由衷贊美之情,意境美,語言美,詩情畫意,情濃意遠。請體味本文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本 文詞語錘煉頗見功力,恰當地引用詩詞名句,美化了意境,也美化了語言,學習借鑒本文的語言技巧,以《風》或《葉》為題寫一篇抒情散文。
為什么選擇這篇文章呢?它的語言錘煉上很全面:詞語的錘煉、句子的錘煉、句群的錘煉、三比之法、四字短語、引詩入文、化詩入文,所以一般選文章,這個語言錘煉這七步都體現在里面的,就是可以用來模仿的。
那么模仿點是什么呢?模仿點就是這七種錘煉法的地方,有這七種錘煉法的地方,就是臨摹點,美文臨摹重點就在這里。
美文臨摹仿寫也有兩種方式:一叫機械模仿,再有一種就是靈活的模仿。那就是學它的技法,章法結構上,很多地方是可以調整、可以變化的。 不完全照它的,只學它的筆法就行了。我們首先看一篇機械模仿:
風
風,應該是一個陽性名詞,他,而不是她。
風,完全是男性化的。
乍暖還寒時,風還是個男孩兒,正值玩樂的年華。
他調皮,乖張,機靈,勇敢。他就躲在幾株草間,幾棵樹旁。雨也被他帶得調皮起來,隨風潛入月夜,嬉戲玩耍,直到清晨才見得落花滿地。他如絲如縷,如空氣般將你團團圍繞,然而卻沁人心脾,清涼得很。他駕著馬車掠過人間,天地萬物便也動了心。花兒搖擺著舞裙,草兒抖動著新葉,就連霞兒也不甘落寞,散出發一片金黃色的光。
春風,他不僅喚醒了他的同伴,也為他們打造了一身身靚麗的新裝。“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何等美艷:“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何等精妙;“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何等閑適。
春風,活 潑可愛的男孩兒,天資聰敏的造型師。
夏日的風,是青年,他是個行者,游歷大江南北,名山大川。行走奔波,卻更加堅韌,從不退縮畏懼。
比起春風,他少了幾分稚氣和頑皮,可你要知道,他有那樣多的夢想,他是一個 樂于助人,踏實肯干的才俊。
蒲公英,每到這個時候她便翹首期盼,期盼夏風的到來,帶著她的孩兒游盡那險峻的山河,安家在蒼穹之邊。江河也被太陽烤得出了“汗”,竟蒸騰起來,在山的那邊積聚成泓。草原上的馬兒,和空中的雄鷹,奮力追趕,尋找風的蹤跡。
年復一年地,他用自己強健的臂膀,揚起了微小卻成群的花粉,攜起了細碎卻繁多的種子,挽起了輕巧卻密集的根莖。有了他,才有生長,才有植被,才有大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夏日的風,是個堅韌的行者,友善的才俊。
秋日的風,正當壯年。花兒謝了,草兒敗了,就連葉兒也變得枯黃無力,但是,秋風卻送來了一絲絲的甜蜜,他們在空氣中蕩漾,彌漫,給這即將完滿的畫卷,添了一筆豐收的橙色。
冬日的風,是年邁的 老者。他歷經了人間的滄桑,頭發也已全然花白。那漫天飛舞的雪花,便是他對往昔的懷念與不舍。然而步履蹣跚的他,再無力做些什么,只得任由雪揮灑在這天地之間。然而,他并不落寞,在他的腦海中已赫然出現了 “春風送暖入屠蘇”的畫面。
更何況,不久之后,又是陽春三月,那男孩兒般調皮的春風,又將悄悄走來。
北京中學生谷楠
機械模仿就是懂得詞語怎么錘煉、句子怎么錘煉,這里面整散結合、長短結合,句群的錘煉,這七步全部都有。
再看一個學生寫的《葉》,這個就比較靈活,不是完全機械模仿,比機械模仿稍微要靈活一點。
葉
葉,是無私的奉獻者,她甘于幕后的平凡,卻給人心靈的震撼。
春季的葉是年幼的孩童,但已懂得奉獻的必要。
她嬌嫩,柔弱,細膩,甜美,在春風的吹拂下,默默地成長,卻依然成就了了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景,葉在春日的陽光下,散發出自己獨特的魅力與光輝。經過她的辛勞,空氣變得清新,樹木開始生長。微風遞來清香,流水送走落紅,樹木招著新芽,小草也從土中努力地探出,看望她的好友。
春季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由葉唱出來的,和諧的綠色總能帶給人無限的遐想。
“春風又綠江南岸”,多么寫意;“綠楊煙外曉寒輕”,多么飄渺;“碧云猶疊舊山河”,又是多么高遠。這些都是葉的詠唱啊!
夏日的葉是自信的青年,總喜愛與朋友一起,卻從不與他們攀比。較之春天的葉,她多了些穩重,少了幾分頑皮。樹木等待著它們辛勤的工作,來成長自己的枝桿。被烈日熾烤得滿頭大汗的人們期待著它的庇護。藏身樹冠的小蟲也需 要她的汁液助自己長大、化蝶。
日復一日,她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炎炎烈日,擋住了狂風暴雨,擋住了風沙塵土,擋住了吵鬧的喧囂。有了她,才有夏日的陰涼,才有夏日的安逸,才有了生活的寧靜。
秋天的葉,是經歷過世事的老人,她看過了世上的起伏,心隨著閱歷的增多而漸漸淡定下來。她已經時間染上了印記,變得枯黃,不再年輕,終有一天,她會隨著蕭瑟的秋風離開。于是,在失意之人眼中便有了“江楓漁火對愁眠”。可時間的流逝不能帶走她內心堅定的信念 ,“紅于二月花”的秋葉在生命的盡頭“化作春泥更護花”。
幾個月后,又是一個輪回,她 的意志永遠平凡而偉大。
北京中學生劉志越
只要掌握了錘煉語言的方法,學生就會錘煉語言。因為以前沒有人告訴他,語言是要錘煉的。語言是怎么錘煉的沒人告訴他,你一告訴他就會了。這是第一步,叫做美文臨摹。
侯曉旭
[2017年新高考作文講座第三級訓練:美文臨摹和古文仿寫]相關文章:
1.美文摘抄加仿寫
8.小學美術國畫臨摹課教案
9.勵志的古文語句
10.仿寫木蘭詩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