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考詩歌鑒賞題應對方法一

發布時間:2016-8-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詩歌鑒賞題應該側重考查考生文學鑒賞的能力。綜觀高考命題,它依循《考試說明》,一般是從作品的內容、語言、表達技巧三個方面--概括地說,是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入手檢測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我們發現,無論是在整體空間,還是在局部層面.甚或是在個別字、詞處設問,這些選項尤其是答案所在的選項均指向于對讀物的整體理解,在采點時突出了鑒賞的整體性。 

首先說內容理解。

    第一,就整體空問的欣賞讀物而言,詩歌的意境、主旨、感情基調等,需要考生著眼全詩整體揣度。例如,1999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的第2小題,要求考生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出與讀物一樣,寫了四個景物且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選項。這典型地體現了從全局整體理解詩歌的要求。原讀物主要借月、燈、鷺、魚等四個景點描繪了--幅恬靜美妙的圖畫。表達了杜甫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所給四個選項中有三項或只有兩個景點(A項),或只有三個景點(B項),或表面雖有四個景點但又是局部有兩個景點合作成一景,實則仍是三景(D項)。它們均不符合題目要求。如果沒有對全詩的全方位的“掃瞄”“濾析”,考生是不能準確得到以上結論的。

    第二,就局部層面的欣賞讀物而言,某些關鍵詞、句往往就是所在詩歌的“詩眼”,或是所在詩歌的語言障礙。分析這些詞、句的含義,也要求考生擁有整體思考的意識、能力。例如,1999年試卷中有關艾青的一道現代詩歌鑒賞題中,D選項將結尾處“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解釋成喻體“鳥”,而不是“詩人自己”。從整體上看,這兩句是全詩(節選)的點題之句。此前,詩人以“鳥”作喻,從多個側面間接抒發了對祖國的深情,而作結時,這兩句詩恰恰是在向讀者直抒胸臆,“我”已不再指喻體“鳥”,而是指“詩人自己”了。此例表明,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即使是在理解細小的詞、句內容方面設題,也對考生提出了整體思考要求。

其次說形式欣賞。

    第一,就整體空間的欣賞讀物而言,有些詩歌全篇以某種表達方式(方法)見長,命題者常于此設題,要求考生予以整體思考。仍以1999年試卷為例、杜甫的《漫成-首》詩,典型地運用了以動寫靜的反襯筆法--詩的第二、四兩句所寫的江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景反襯了一、三兩句的靜景。命題者故意將其說成“對比”,如此理解便不能突出詩歌的安謐的意境。此題巧妙地引導考生在思考反襯與對比的修辭功用時,很好地欣賞了詩歌的整個意境。

    第二、就局部層面的欣賞讀物而言,一些詩歌幾乎每句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表達方法,而在整體上它們又共同服務于主題。因此,命題者常常一一予以制題,引導考生在這些局部的形式方面的欣賞中融入有關全詩的整體思考。例如,1995年試卷中李清照的《如夢令》詞,抒情頗為含蓄婉曲。命題者分別就情景交融、借代、設問等手法依次設置了A、B、C三個選項,既引導考生欣賞其形式,又引導考生分析其內容,這就為選項D“全詩直抒胸臆”的說法提供了對應的思考,考生在整體比較后就能得出全詩并非直抒胸臆的理解,從而能正確答題。

 

[高考詩歌鑒賞題應對方法一]相關文章:

1.高考詩歌比較鑒賞題答題技巧

2.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型

3.高考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4.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5.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總結

6.初一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7.古代詩歌鑒賞題及參考答案

8.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9.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10.《送李端》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