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兩份成績單引發思考:我們的評價少了點什么?

發布時間:2016-5-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同事的兒子在澳大利亞諾克斯中學讀書,學期終,學校寄來了一張成績單。我的兒子在國內的一所中學讀書,每學期末,我會看到兒子的成績單。兩張成績單都是對學生進行評價,但面貌卻大不相同。

  諾克斯中學的成績單由四大部分構成:成績報告、給家長的公開信、家長會邀請書和下一學期學校的重要活動日程表。“成績報告”部分按學科分四個部分報告--考試成績、KAI(諾克斯成功指數:即學生在該學科學習中的努力程度)、任課老師的評價、導師(相當于班主任)評語。“給家長的公開信”主要闡述未來的一兩個學期在整個學段中的重要性,公布新學期各科任課老師、年級協調員和聯絡經理的E-MAIL和電話號碼。“家長會邀請書”除與一般的邀請書相同的內容之外,還附有家長回執,由家長提出最希望約見的任課教師及約見的時間。

  我們通常所做的成績單一般由三大部分構成:成績報告、班主任評語和告家長書。“成績報告”通常記載重大考試(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或等第。“班主任的評語”主要就學生德、智、體、勞諸方面進行概括性評價。“告家長書”通常強調假期的注意事項,通知下學期開學時間。

  作為成績單的主體部分,教師的評語也盡顯不同。請看諾克斯中學的成績單上,負責數學方法課的甘德頓先生的一則評語:

  “希望該同學準時上課,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他在線性關系、二次方程和函數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三次方程考試成績令人失望。我相信他的考試成績并不能反映他的真實能力,他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備考,但要充分利用提問的形式來提高自己。”

  我們的成績單上,耳熟能詳的是這樣的語言:

  “該生遵章守紀,敬重老師,友愛同學。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方法比較得當。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勞動態度端正。希望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

  兩份成績單體現出了不同的教育觀、價值觀和質量觀。其實,改變一張成績單并不難,難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

  啟示之一:如果教育被定位為一種服務……

  在“天不變,道也不變”的傳統思想影響下,我們的教育歷來是處在一種至高無上的神圣地位。“師道尊嚴”、“天地君親師”的古訓已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于是我們的學校常會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班會課上訓學生,師生談話便是教師訓話。因為你是學生,是來接受我的教育的。

  家長會上訓家長,家校聯系便是教師教育家長。教師“家訪”演變成家長“校訪”,是我幫你教育子女,應該是你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而在加入WTO這一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功能,盡快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其中確立教育是一種服務的觀念至為重要。

  教育,是一種服務。它應該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家長、服務于社會。當教育工作者把“教育的對象”當作“服務的對象”后,教育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服務于人的發展這一目標才能得以實現;也只有確立“教育,是一種服務”的觀念,我們的教育才能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轉形,最大限度地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當這種觀念真正確立之后,我們的成績單上自然也會有各科老師、年級組長,乃至教導、校長的聯系電話、電子信箱--因為他們都是服務者,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服務于家長對教育的需求、服務于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他們的職責。

  當這種觀念真正確立以后,我們的成績單上也許也會有新學期各科任課教師的名單和下一學期學校的重要活動日程表--讓受服務的學生和家長知道誰將為他服務。

  啟示之二:如果確實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

  美國學者赫舍爾在《人是誰》中這樣說:“使人與動物相分離開來的是內心世界的無限而不可預料的發展能力。同我們所知道的其它任何存在物相比,人的心靈都有著更多的潛在能力。”“人的存在之謎不在于他現在是什么,而在于他能夠成為什么!”“沒有永恒的和終極形式的人這類實體。”

  是的,人如果是終極的實體,就意味著他已是完成了的、定型了的、達到終點了的。因為人是“非終極”的、未完成的,所以他具有開放性、實驗性和可能性。因此也就無所謂人的本質,因為本質表示過去。

  而我們寫出的評語,往往是“蓋棺式”的,隨意定性、上綱上線式的“遵章守紀”、“品學兼優”、“勤儉節約”等詞隨處可見。

  “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首先要把學生當作“真正意義上的人”,如能這樣,那么,縱然還是用“班主任評語”這樣的形式,我們的評價就會有所改變--

  增加事實依據,減少空對空的概述。那時,我們就能讀到這樣的評語:“在生活上你對同學的照顧能盡心盡職,特別是對弱小者常關愛有加。但在安排班級工作時語言過于直接,還缺少一點藝術性。”

  增加注重動態發展的熱情鼓勵,減少“蓋棺論定”式的“終審判決”。那時,我們就能讀到這樣的評語:“你的考試成績不是很突出,但課上表現出來的勇氣令人欽佩。堅持下去,在考分上你同樣會名列前茅。”

  增加殷切的期待,減少惟我獨尊的冷漠。那時,我們就能讀到寄寓在評語中的期待之情,火熱之心。我們的評語或許會這樣表述:“暫時落后的成績,并沒有影響你在老師心目中刻苦自勵的印象。你的表現無愧于自己,也無愧于家長和老師。而且我們始終堅信:持之以恒,你將是成功者。”

  啟示之三:如果走主客觀結合的評價之路……

  美國加州大學圣塔克魯茲分校六十年代曾推行“評語衡量制”--用一段文字描述來評價學生某一門功課學習的表現,而不是像其它學校一樣給學生打分。因為他們認為:學習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活動,而任何豐富、復雜的情況都是難以用分數來衡量的。

  79分和80分的本質區別誰都難以說清,但我們卻常糾纏、欣喜于此。有的地方改成了所謂的等級制,更顯出評價的不公平,85分以上是優秀,而84分往下就是良好,憑什么?就因為那1分?

  諾克斯中學的學習評語中,一句“然而他沒有提交期末創造性的作文,這將影響其成績。”告訴學生個人及家長,成績單上的分數受了一次作業的影響。分數有點低,但學生低得清楚,低得明白。

  再者,學習成績的好壞,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是否盡力,是我們評價學習的一個重要標準。古人云:“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諾克斯中學是用KAI(諾克斯成功指數)客觀評價學生的努力程度,這是聰明之舉。反觀我們的評價:千人一砣,萬人一尺。

  加州大學圣塔克魯茲分校的“評語衡量制”在去年年初以154比77的投票結果被否決了,原因有三:其一招致了學生的懶惰,而疏遠了勤奮的學生;其二,給報考和錄取工作增加了難度;其三,由于教師無法深入學生,所以評語越來越缺乏個性。筆者認為,這種“評語衡量制”本身沒有錯,問題還是出在學校和教師。“疏遠勤奮學習的人”是學校選材標準的問題;報考錄取工作難度問題,可以通過加上“分數衡量制”來解決;作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師寫不出符合學生個性的評語,是教師脫離了學生,是教師沒有盡職的表現。

  “評語衡量制”的試行和否決能否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我們的評價能不能走“分數衡量”和“評語衡量”相結合的道路?

  在“分數衡量”中,有學生在重大考試中的成績,這些成績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有XXX指數,顯示其努力的程度。唯物地講,分數和努力程度未必是成正比的,考分與成功指數相結合的評判,是較為客觀的評判。在“評語衡量”中,可以有每一個任課老師對該生學習該課的情況評價,還應有班主任老師的綜合評價。兩結合的評判,操作起來并不難,難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

  不同的成績單反映了不同的評價方式。改變一張成績單不難,難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來自千龍網)

[兩份成績單引發思考:我們的評價少了點什么?]相關文章:

1.距離成功,我們可能就少了點謝絕與不妥協

2.畢業論文的評價

3.對老師的評價的議論文

4.當我們害怕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么隨筆

5.摘抄家長對老師的評價

6.徐光憲的評價語錄

7.木蘭詩中對木蘭的評價

8.我們為什么活著周記精選

9.什么毀了我們的生活

10.離職證明一式兩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