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海陽
“我們的教育現在得了兩種病,一個是‘多動癥’,花樣不斷翻新,搞形式主義;一個是‘浮腫病’,好大喜功。現在學生不喜歡語文是一種悲哀,這與我們的導向和指揮棒有關,我認為是高考制度的問題。”日前在“中文自修”杯上海市第16屆中學生作文競賽后舉行的研討會上,著名教育家呂型偉對當前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呂型偉說,現在人們對語文教學議論最多,意見最大。現在多了一門“雙語教學”,我很不贊成這種提法,雙語教學其實是外語教學。不贊成這個提法的人不少。現在找工作對英語的要求很高,母語倒反而無所謂,這是什么道理?他說,“1989年我有幸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一個20多個國家的專家會議,會上談了一個問題:信息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頻繁,阻礙人們交流的就是語言和文字,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語言文字怎么辦?有語言學家提出一種方案:世界上哪種語言使用人數最多就推廣哪種語言,結果統計中文是16億人,而英語不到6億人。但中文實在太難學了,最終會議只能做出決定:各國在強調母語的同時盡可能多學一點別國語言來過渡一下,將來總要走到文字統一的。現在的趨勢是中文隨著我們國家不斷強盛,肯定會發展壯大。”
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于漪指出,如今的語文教育都是以高考為指揮棒,我覺得語文是非改不可了。對自己的母語沒有感情不要學習,還算什么中國人?我有一次看到小學語文要用英語來教,還美其名曰“雙語教學”,我說這種做法比殖民地還要殖民地。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教育理念:語文教育是培養我們的民族情結、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語言工具。母語和學生之間的聯系是一種親情的聯系,而我們現在的人對自己的母語如此不尊重,真是莫大的悲哀。
華東師大中文系名譽系主任徐中玉教授認為,古人的作品,能夠用那么簡單的文字表達出那么豐富的感情和思想,而今天的風氣卻使許多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簡單問題復雜到誰都不懂,我看到就不舒服,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沒有什么新意。今天的教育從內容到表達方式都是教條,我們指責老師還不如指責這個教學的大環境。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巢宗祺說,語文除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文化心理的塑造,搞母語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這樣一種民族的文化心理,當然也要有一個多元的心態能夠接受不同的文化。(摘自《文匯報》)
來源:《中國教師報》
[小學語文要用英語來教?不尊重母語是莫大悲哀]相關文章:
1.不尊重領導檢討書
2.蛋寶寶跑起來教案
3.宇宙的未來教案
5.悲哀的近義詞
9.中秋節的由來教案
10.大班科學活動站起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