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贛南文藝學!±畲毫
培養和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逐步養成在學習中吃苦耐勞、勤于思考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不過,更關鍵的是在長期教學中,教師根據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筆者在實踐中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第一,質疑發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疑”產生“欲解疑”的渴望,“欲解疑”調動“思考”,“思考”顯現出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果必然更好。因此,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人準備“質疑本”,預習時不僅做生字詞句的圈點勾畫筆記,還要在此基礎上,把有關課文思想內容、寫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問提出來,帶著疑問聽課。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疑問歸納分類提供給全班學生,引導學生討論,教師有針對性地點撥。課后,還可以讓學生在“質疑本”上寫“聽課后記”,鼓勵他們提出新問題,與老師、同學切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延伸。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步養成質疑發問的習慣,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設疑引導,讓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
學生的質疑發問若是比較膚淺難以觸到重點,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什么地方需要設疑呢?重點和難點之處需要設疑,特別要巧在生于“無疑”處。
第三,及時點撥,誘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靈感往往是一閃即逝,學生求異思維也常有一剎那的表現,應該立即鎖定它。適時點撥使學生獲得新知時嘗到創造的甜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第四,設置坡度,引導學生奮力攀登。
有時課堂上有問有答,熱熱鬧鬧,似乎很活。這或許是一種表象,學生求知的“失衡”心理并未形成。久之,學生的心理就會因得不到新的滿足而疲勞。我們發現,學生對已知的東西興趣不能持久,對想知而未知或一知半解的東西興趣濃厚,迫切希望去理解它。語文教學設計的問題要善于在學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但問題也不是越難越好,不符合實際的陡坡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失去信心。我們給學生的坡度既不是不費吹灰之力,又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學生有“坡”可爬,要花力氣,經過奮力又能到達頂峰,自然樂在其中了。
《中國教育報》
[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發問]相關文章:
7.小學生語文隨筆
9.中學生語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