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本文是《閨塾》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對人物語言和形象進行的分析。學生活動多,思考量大,課堂氣氛很好。教案內容雖不多,但課堂容量不小。
閨塾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品味人物語言,賞析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題目《閨塾》,閨,女子的活潑俏麗或優雅端莊,塾,迂腐古板的舊時學堂。二者放在一起, 一定產生很強的戲劇效果。本出戲又名“春香鬧學”。今天學習本文,明確三個問題:誰鬧?怎樣鬧?為什么鬧?
二、細品課文:
1、誰“鬧”?
學生明確三個人物:春香,麗娘,陳最良。身份:丫環(貼),小姐(旦),塾師(末)。
2、怎樣“鬧”?
學生找出產生鬧劇效果的情節、場面、語言,進行評論。(學生能夠很準確地找到并加以評論。)
提示重點:出場鬧、學詩鬧、模字鬧、鬧學高潮。(引導學生深入研讀這幾段文字)
思考:鬧的主角是春香。只有春香一人鬧嗎?(研讀“講詩”一節和“請鞋樣”一節)
講解難理解之處:
麗娘向陳老師要鞋樣,老陳竟說“做個‘不知足而為屨’”。顯然,老陳把“不知足而為屨”理解為一種鞋子(意即“‘不知足而為’之屨”),糊涂荒唐,這樣的鞋子是決不可能做出來的。正如同我們問:“今天午餐吃什么?”回答:“就吃‘誰知盤中餐’吧。”照搬《孟子》中的句子,可見既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又不懂生活中的鞋樣是什么,真正迂腐到極點。(這兒學生讀不出幽默感來,主要是對這句話不理解。一經講解,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且會心而笑。
學生思考“都有誰在鬧“的問題,回答。
明確:三個人都參與了鬧。春香鬧得天真直率明顯,麗娘鬧得端莊矜持含蓄,陳最良鬧得胡涂不知就里。
春香俏,麗娘雅,老陳傻。
思考:小姐麗娘在鬧中起到什么作用?從中看出二人怎樣不同的性格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
提示重點:
矛盾主要在陳最良和春香之間展開。麗娘對侍女和陪讀春香之鬧采取默許態度。
二人的性格:春香天真直率大膽潑辣,生性單純,無視師道尊嚴和封建禮教。
麗娘端莊矜持,溫順而有個性,穩重而不失機敏。
3、為什么“鬧”?
討論:是小姐不愛學習,一門心思想玩?是春香毫無教養無視教學秩序?為什么春香明里鬧,麗娘暗里放任她鬧?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重點:這里鬧產生的喜劇效果主要是由各種矛盾造成的。
①人與人之間性格矛盾:小姐丫環的女孩兒性格與塾師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氣與陳最良的迂腐矛盾。
②人與書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與書經教義之間的矛盾;先生的講解與書本原義的矛盾。
③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靜的外表與激動難寧的內心之間的矛盾。
④環境氣氛的矛盾:書房外春意滿園、春色盎然的環境與書房內師授迂詩壓抑的氣氛之間的矛盾。
三、擴展:
1、麗娘長到十六歲,竟不知自家有個大花園,這說明什么?
2、自讀《語文讀本》《游園》一段,理解麗娘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
作者郵箱: zqbx_7698@hotmail.com
[《閨塾》教學思路(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年終總結大綱思路
7.鄉愁課件創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