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安昌中學 董水龍
我們總是被專家學者或者權威人士告知,學生不會寫作,是因為學生沒有東西可寫,也就是缺少生活積累。于是,我們就拼命的從如何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生活著眼,還贊同“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觀念。當然這些觀點都正確,也都有道理,只是他們都只說對了一半。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并非沒有話想說,而是對自己想說的話,不知道該怎么說,真所謂“胸中思緒萬千,就是口不能言”,想說而無法說出,那內心世界的痛苦,真可以說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那么,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沒東西說于不知道怎樣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學生不同于成人,不會寫作,或者說對寫作感到為難,更多的是由于不會說,不知道怎么說,而不是不知想說什么。其實絕大多數學生是有話想說,但卻不知道該怎么說才好,也就是說學生缺少語言表達的能力,而更多的不是因為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學生害怕寫作,最主要的問題是語言能力的缺乏。因此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首先要落實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積累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語言。那么如何豐富我們自己的語言呢?
首先我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我們也被告知,對于知識,理解的比不理解更容易記住。這話當然也沒錯,可是問題在于語言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思維,是一種智慧。語言在許多情況下,是難以完全準確理解的。大人們都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么一句話,就是說的這種意思。比如說“父親的憂傷掛在窗欞”,語言很美,但難以解決理解的難題。為什么呢?依照馬克思的觀點說就是“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馬克思無疑是告訴我們,語言與思想是一個兩位一體的東西,你根本無法將它們分開,即使是一點點。仔細想想,其實就會明白,沒有語言的思維是絕不存在,因為思維要用語言思維;反過來說,沒有思維也就無所謂語言,因為語言就是為了思維和實現思維。思維的結果就是語言,語言的結果也就是思維。這就是說對于一個人,語言就是思維,思維就是語言(當然有人肯定會用“言不由衷”那種情況來反駁我的觀點,但不用多想,我們就可以從中明白“言不由衷”背后的目的,但這“言不由衷”背后的目的其實還是通過“言不由衷”的“言”傳達出來的。請原諒這里不便展開)。依照這樣的見解,學習語言的過程也就是學習思維的過程,它們不能分開。所以學習語言的最好方法是把你要學習的語言記住,(小時候我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習口語的)這樣一來,你既學到了語言,也學到了思維的方法,也就不會再害怕寫作。
當然你背誦的必須是一流作家的一流文章,因為你的參照系越高,你能達到的高度也就越高。對中小學生來說背誦得越多當然越好,千萬別怕多。我們最擔心的可能是,認為不理解的文章語言背了又有什么用,因為我們中那種學習必須“理解”的毒太深了,許多人陷入其間難以自拔和被拔。其實許多人,包括許多專家學者都明白,熟讀背誦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除非是文言文和古代詩歌,有必要有一個“理解”的過程)白話文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理解的難度應該不會太大,難道不可以直接背誦?請你想一想,我們從小學一年級,讀書學習到高中畢業,甚至到大學畢業,不要說寫一篇像樣的文章,就是連句子也還寫不通順的人尚有不少吧。你說你的語文學得成功嗎?你老師的語文教得成功嗎?韓寒的生活經歷也不比我們另外的中學生豐富多彩吧!但是他就是能寫出那么好的文章,為什么?除了他有一定的文學天賦,還不就是因為他比我們其他許多中學生腦子里的語言豐富得多?梢姡瑢τ趯W生來說,會不會寫作,豐富自己的語言遠比豐富自己的生活重要得多。但是一個人的時間有限,不能把所有的好文章都背熟,也無這個必要,所以還有許多文章只要閱讀就可以了。大量閱讀也能豐富自己的語言,也是豐富語言的好途徑。
背誦和閱讀除了能豐富語言,其實它也能豐富你的生活經驗,這是專家學者和我們的老師忽略的地方,因為他們的哲學觀念發生了錯誤,運用到語言上就是認為“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的工具”,而不同意馬克思的“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的觀點。馬克思還說過“無論思想或語言都不能獨自組成特殊的王國,它們只是現實生活的表現”,可見依照馬克思的觀點,語言(思想)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而“組成特殊的王國”,它只是“現實生活的表現”。既然它表現了現實生活,那么,當你接受它們時也就接受了它們承載的“現實生活”,這難道就不是“生活”!當然這對于你來說,是間接的生活,但也同樣是生活,而且是可以高于“生活”的生活。我們都讀過《口技》一文,說書人的“口技”雖好,但如果沒有林嗣環的妙筆,那么,“口技”最好,亦非好;是因為文好,《口技》寫得妙,才有“口技”的好。所以,如果沒有豐富的語言,再多的生活只能是“生活”而已,由此可見語言對表現生活的重要性。我們自然不能顛倒現實生活與語言的關系,但是,對于還缺乏現實生活的中小學生來說,語言對他們似乎更加重要,閱讀和背誦語言不但可以豐富他們的語言,更能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
在背誦很多一流文章后,你腦子里的語言雖然豐富了,但是要你使用出來,還需要多多練習。因為你必須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因此在收進語言的同時還要學會使用它,只有會用了,才能說你的語言真正豐富了。老師只能為你的寫作提供適當的幫助,但不能代替,并且這老師還必須有一定的寫作實踐經驗,否則幫的只會是倒忙,這是筆者和許多人的真實的經歷。遇到這種情況,還不如自己的摸索,雖然慢一些,但至少不至于走錯了路。說不定有一天遇到一位好老師時,尚可以有突飛猛進的時日。
說了這么多話,無非是想從我自己的寫作和教學實踐經驗教訓中,告訴我們還在為寫作患著困惑的“大”小朋友們提供一點幫助。當然,筆者不是一個一流作家,甚至還未入流,但我比作家的優勢在于,我還有教學學生的經歷,我了解學生,了解他們最想要的和他們最缺少的,卻又自己尚不甚明白的情況。所有為寫作而煩惱或愛好寫作但上未入門的朋友,請從豐富你的語言入手吧!從背誦好文章開始,那樣你才能進入語言的海洋,只要到了那里,又何愁不會寫作?
我的郵箱是dongshuilong@mail.china.com
[寫作需要生活經歷,但更需要豐富語言(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生活需要付出散文
4.被需要的感覺
5. 人總需要成長
6.共同的需要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