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龍濤
一、 單元課文特點
本單元學習宋代散文。 四篇課文分別是蘇洵的《六國論》、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歐陽修的《伶官傳序》和蘇軾的《石鐘山記》,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蘇洵長于策論,為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王安石的散文結構嚴謹,說理透徹,筆力雄健,語言洗煉.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歐陽修的文章簡而有法,結構靈活,起承轉合, 自然順暢,語句簡勁,跌宕起伏。蘇軾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 《六國論》是論述戰國時期六國滅亡的原因的,作者借論證六國的滅亡由于賂秦,警示北宋統治者應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采取妥協茍安的外交政策。《游褒禪山記》借游山的所見所感,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在研究學問上要深思慎取。《伶官傳序》通過評述伶官受寵幸而亂政的史實,總結歷史教訓,諷諫當時的北宋統治者。《石鐘山記》通過記敘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說明要認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不能憑主觀臆斷的道理。
二、 單元教學目標
1.掌握本單元課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歷史教訓。2.教育學生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增強不畏艱險、勇于實踐的思想感情,增強刻苦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感受宋代散文語言暢達、長于議論的特色,增強對我國古代文學的熱愛之情。3.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得、名、原、鼓等實詞。焉、而、以等常見虛詞的用法.了解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省略句、被動句等常見的文言句式,歸納古今異義詞,辨析講類活用,進一步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4.學習比喻、對比、引用等寫作手法。5.背誦《六國論》、《石鐘山記》的全文,《游褒禪山記》的二、三段,《伶官傳序》的
三、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理解掌握文言常用實詞、虛詞詞義及用法,了解常見句式,辨析詞類活用上。為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做好基礎知識的準備。2.每篇課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四、單元教學設計1.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完成預習作業,初步理解重點詞、活用詞語、句式,然后通過課堂指導,完成課后練習。2.通過學生質疑、課堂討論、教師總結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了解文章的內容、思想以及論證的邏輯性。3.學習《石鐘山記》時,可指導學生與前面學過的《游褒禪山記》作比較。4. 課時安排:本單元共用10課時。《六國論》和《游褒禪山記》各三課時。《伶官傳序》和《石鐘山記》各兩課時。
[第五單元集體備課(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集體備課教案
2.赤壁賦教案集體備課
3.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5.集體備課話動總結
10.語文集體備課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