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華
誰都知道,花言巧語是可憎的,誰也不愿自己被他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但事實上,在人世間,無論男女老少,不分中外古今,時時刻刻都會有上當的人,其關鍵就是人們難以識破那些花言巧語。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布政使的公子李甲與北京名姬杜十娘相好近二年,“海誓山盟,各無他志”。經過一番周折,才結為夫妻,離開京城。誰知中途遇見孫富,孫李二人,萍水相逢,素昧平生,但是,與杜十娘情同夫妻的李甲,竟被孫富的一席話說變了心,昧著良心將十娘賣給他。孫富“巧為讒說”的本領不可不謂之“高明之至”了。其所以得手,主要有四點:
一、感情上的親近
自孫富斷定杜十娘是煙花之輩后,頓時萌起占有欲。然而他與李甲素不相識,李甲與杜十娘都是什么人?為什么來到此地?孫富全然不知。所以第一步是想法親近李甲,探聽虛實,尋求可乘之機。于是他倚窗高吟高學士《梅花詩》引李甲出面,通過閑聊、攀談,達到“漸漸親熱”的目的。然后邀李甲酒肆一酌,仍是“先說些斯文中的套話,漸漸引入花柳之事”,于是和李甲“一發成相知了”。到這時,孫富認為火候已到入便問起杜十娘的事。
二、心理上的掌握
因為感情上的親近,李甲已把孫富當成朋友,于是,便把他與杜十娘的事和盤托出。這樣孫富便開始對李甲心理的窺探。先是用話試探:“兄攜麗人而歸,固是快事,但不知尊府中相容否?”又問:“既是尊大人未必相容,只所攜麗人,何處安頓?亦曾通知麗人,共做計較否?”狡詐的孫富看出李甲是一個無主意而又懦弱的人,同時還掌握了李甲的矛盾的心理。李甲要娶十娘回家,但其父不會相容;李甲依戀十娘,但更怕得罪父親。孫富了解了這些,就是找到向李甲攻心的突破口。
三、動機上的掩飾
要奪取杜十娘,這只是孫富的卑劣用心,但是,這一動機一旦被李甲識破,他便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孫富極力掩飾自己的真正用心,喬裝成處處為李甲打算的樣子,使其步入他設置的圈套之中。
他故意說話吞吞吐吐,顯得十分為難。不是“沉吟半晌,故作愀然之色”,就是百般推辭說:“小弟乍會之間,交淺言深,誠恐見怪”,”“疏不間親,還是莫談罷”。似乎這些話,不是情愿說的,只是為了朋友,才仗義直言的。直到陰謀得逞了,孫富還一再向李甲表白:“仆非貪麗人之色,實為兄效忠于萬一也。”
因為孫富裝得象,所以李甲一直未引起警覺,反把他的話當成“金玉良言”,這就是李甲的可悲之處。
四、言語上的打動
掌握了李甲的矛盾心理,又掩飾了自己的卑劣用心,剩下的就是以言語打動李甲,逼他就范,把十娘賣給他。李甲說要回家,托親友們勸說其父回心轉意。孫富說:“尊大人位居方面,必嚴幃薄之嫌,平時既怪兄游非禮之地,今日豈容兄娶不節之人。”又說:“況兄賢親貴友,誰不迎合尊大入之意者?”這一番話就絕了李甲的僥幸心理。
李甲欲使十娘暫居蘇杭,然后再圖良策。孫富立即說:“即使流連山水,亦非長久之計。萬一資斧困竭,豈不進退兩難?”又進一步離間說:“婦人水性無常,況煙花之輩,少真多假。”又誣杜十娘可能有舊約,又說江南子弟最工輕薄,難保無跳墻、鉆穴之事等。于是李甲又放棄了這一打算。接著孫富又進一步說:“若為妾而觸父,因妓而棄家,海內必以兄為浮浪不經之人。異日,妻不以為夫,弟不以為兄,同袍不以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間? 兄今日不可不熟思也。”就這樣李公子才“茫然自失”。于是孫富亮出底牌以一千兩銀子買杜十娘過來,說:“兄飄零歲余,嚴親懷怒,閨眷離心,設身以處兄之地,誠寢食不安之時也。然尊大人所以懷怒者,不過為迷花戀柳,揮金如土,異日必為棄家蕩產之人,不堪承繼家業耳。兄今日空手而歸,正觸其怒。兄倘能割衽席之愛,見機而作,仆愿道相贈。兄得千金,以報尊大人,只說在京授館,并不曾浪費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從此家庭和睦,當無間言,須臾之間,轉禍為福。兄請三思。”公子李甲聽了這話,猶如溺水之際,撈到一棵稻草,哪里再去細細分辨其中的詭詐呢?于是,孫富的“巧為讒說”便告成功。
俗話說“盜亦有道”。做壞事也有它的“技巧”。以花言巧語惑人,也不無規律可循。總結孫富的四種“巧為讒說”的手法,姑奏“管中窺豹”之效,蓋可為世人戒。
作者郵箱: 3275658@sohu.com
[巧為讒說的孫富(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2.
3.有關師說的教案
4.科比說的語錄
5.形容說的成語
6.心情說說的大全
7.聽說的近義詞
8.師說的教案設計
9.不容分說的造句
10.對自己說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