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與育兒隨筆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種樹與育兒隨筆,希望有所幫助!
院子里有一顆核桃樹,已經結果兩年了,每到夏天就郁郁蔥蔥地給小院帶來大片的蔭涼。
樹是從我們這里的濮上園移植過來的,品種不錯,核桃成熟后,掛在樹上外面綠色的皮就會裂開,成熟的核桃就從里面掉落了下來,核桃的皮又是很薄,高處的.就往往會摔裂,倒是免去了用錘子砸、用夾子夾的費力。
今年的秋天,也去過兩次濮上園,有一次還特意繞去看了看那里的核桃樹。
在我的想象里,這里一定是一片茂密的核桃林,上面掛滿了綠瑩瑩的核桃,可是結果卻是讓人大吃一驚,別說結核桃了,這里的樹連葉子都是黃的,樹干也都是低低的,枝椏蓬得很大,如果不細看,我還認為這是桃樹,和我們家那顆已經直竄上三樓的樹簡直不像一個品種。
這是怎么回事呢?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而在這同一個城市,在我家里尚能稱之為樹,怎么到了這里,卻只能謂之喬木呢?
這恐怕是除了環境的問題,就是人為的因素了。
在我們家,我們是把它做樹養的,為它剪枝、除蟲,幫它把樹干扶正,讓它盡可能地越過高高的柵欄去吸收溫暖的陽光。
而在林子里,園藝工人應該是把它做觀賞樹木養的,剪掉往上長的主干,讓它盡量四周蓬散,這樣,將來結了核桃,進園的游人就可以直接攀上枝去采摘核桃。另一個原因,也可能和林子里的樹過于密集有很大的關系。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養育孩子時的同樣問題。
每個孩子也都是一棵小樹苗,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樹,我想,和做為園藝工的父母也有著很大的聯系。
在我們的上一代,有很多父母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樹大自直。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同樣遵循著這一原則,總是對孩子一些小的問題和不太好的習慣無動于衷,這樣的結果呢?雖然有些根基很好的樹果然是大后自直了,但是,更多的卻是因為缺乏了及時的修剪而留下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
直到現在,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很多父母仍然存在誤區,總覺得孩子還小,這不懂,那不懂,這是小毛病,那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等到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明白的,殊不知,孩子的習慣和性情一旦定型,將來要想更正,會是多么的艱難。
所以,愛孩子就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除了施肥、澆水,讓孩子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牢,我們還要特別重視的就是幫助孩子剪掉蔓延的枝椏,扶正孩子的生長方向,讓孩子盡可能地向著高處去吸收更多的陽光雨露,而不應該完全任由孩子的自由發展,即使發現有礙成長的缺點也視若無睹。
種樹如育兒,育兒也如同種樹,等到我們的小樹苗一旦在地下扎牢了根,長在高空中的枝椏再過于繁茂,也必定會繁花似錦、碩果累累!
【種樹與育兒隨筆】相關文章:
育兒心經隨筆12-05
種樹看圖作文01-07
相遇與離別隨筆02-15
與高人聊天隨筆07-17
《玫瑰與教育》讀書隨筆07-15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霧與霾生活隨筆07-01
與寂寞無關的隨筆08-05
地理教學隨筆與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