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現狀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農業現狀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農業現狀論文1
【摘要】
中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同時又是一個農業相對落后的國家。近年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滯后也引起了國家的積極關注,給農民在政策、資金和技術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我國農業的發展還是很緩慢,尤其是農民增收問題一直是很難的問題。農民現在大多把自己的土地荒廢了,而進城務工,特別是一些80,90后,現在社會上的“新生代農民,”他們不愿意回到農村生活,這樣更加重了現在農業發展很慢,農民增收很難,為了大力發展農業國家也有很多的扶持的政策。現在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最根本上解決而不是查漏補缺。
【關鍵詞】 扶持、增收、發展
【Abstract】:China is the world's major agricultural country, is also a relatively backward agricultural country.In recent years, lagging
behind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caused the country's active concern to farmers in the policy, capital and technology have put more support.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still very slow,
especially in increasing income of peasants has been a very difficult problem.There are now a "new generation of farmers," They do not return
to rural life, so more emphasis was now very slow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armers income is difficult, in order to develop agriculture there are a lot of support for national policy.To solve this problem now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leak filled.
【Key words】:Help Income Developing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也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農業生產持續發展,農村經濟全面繁榮,農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業農村發展實現了六個歷史性跨越:一是農產品供給方面,我們實現了主要農產品由長期短缺向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跨越。大家都知道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成功解決了世界近21%人口的吃飯問題。二是農業發展方式方面,實現了農業發展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歷史性跨越。三是在農村經濟結構方面,實現了農村經濟由第一產業為主向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四是農民收入方面,大家的感受很深,我們實現了農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五是農村體制機制方面,實現了農村經濟制度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跨越。六是城鄉關系方面,這一直是我們發展全局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由二元結構向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的歷史性跨越。此外,農業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農業對外開放格局
二.中國農業面臨的問題
(1)從農業的經營模式看
中國目前大多數地方仍然是精耕細作的小農經營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發達地區。這是中國上個世紀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無可否認,這種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這種模式因為其經營的靈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經營走向困難。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物價受價值規律的影響。這就要求農業的經營策略要全局考慮,制定合理的生產結構,并能根據市場的變化而及時改變生產的品種和數量,經得起市場的跌宕起伏。而小農經濟經營模式下經營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據目前市場行情來決定生產什么,而且產品非常單一,結構很不合理。這樣可能在短期內收益會比較明顯,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產,該產品的市場很快出現飽,價格迅速下降,收獲不到好的收益后經營者們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經營新的目前市場上走俏的產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轉營的怪圈(其實轉營也不一定就能獲得好的收益,因為農業的生產周期通常比較長,等到轉營后有產品產出是時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場了)。這嚴重影響了本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長期還會影響生產者生產的積極性。今年廣東的出現的荔枝大豐收卻要賤賣、大量的冬瓜滯銷,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2)從生產過程看
首先,農業產品的產量不穩定,經營者靠天吃飯。農產品的產量受天氣、氣候的影響很大,而目前經營者的技術不足以趨利避害從而達到穩產,往往就是風調雨順是年份產量好,收入相對就高,反正不然。
其次,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中國目前很多地方的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還很低,特別是西部一些地區那就更是如此,生產率自然就難以跟那些農業發達國家的相提并論。生產率低帶來的問題就是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還有,由于生產技術粗糙,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使得我們的農產品在質量上也得不到保證,從農產品農藥超標的報道的頻率就可見一斑。在市場經濟前提下,產品性價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產品占有市場份額的多少。
最后,就是農產品的存儲和保鮮的技術問題。這影響了我們的產品市場的開拓,銷量難上新突破。
(3)從營銷策略看
傳統的農業生產者往往只顧大量盲目的生產,而不參與生產完成后的銷售問題,造成產銷脫節。這樣生產者就不能及時的掌握市場的信息,根據市場細微的變化來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有時候產品的滯銷不是因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營銷策略的問題。
傳統的經營者忽略的還有品牌形象是樹立。一個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無形資產,是銷售量的一個好的保證。然而農產品市場上還難找到很受消費者青睞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一定地位的本地農產品品牌,即使有,很有可能又出現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沒有把好質量關,從而導致品牌形象的下降,自己砸自己的招牌情況。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農產品市場上交易多數都是初級產品,沒有注重產品的價值的進一步挖掘——缺少對產品的深加工。對產品的深加工不僅可以提升產品自身的附加值,更加可增加產品的多樣性、拓寬市場、提高市場的競爭力和適應性。
三.未來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向與制度變革
以誘導創新理論和未來我國農業資源、要素價格及市場變化的特點為依據,我國的農業技術與制度創新將朝著下列方向發展。
(1)現代超級品種的選育、現代生物技術、現代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及信息科學等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為此,政府需要組織國內高層次的科學家進行攻關,建立強有力的組織與制度,為有突破性成果的產生提供一切所必須的條件。
(2)節水農業及保障農業持續發展的技術。我國由于眾多的人口基數,農業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前景也將更為嚴峻,政府必須把持續發展戰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立相應的制度,發展相應的技術。
(3)“知識”型技術。富有現代特色的“知識”型技術(如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及精準農業技術等)將逐漸替代傳統的農業技術,這些技術的推廣與擴散將與現代化農業相伴隨,在保證提高農產品生產總量的同時,通過資源的合理配制和使用,降低單位農產品的生產成本。
(4)農業技術的創新方向將向質量型與安全型轉移。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需求將由數量型向質量與安全型轉移;另一方面,隨著農產品國際化程度的加強,傳統的國內農業生產保護政策將受到嚴重的沖擊,誰的產品能以最低的成本和優質安全的食品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誰就會在競爭中處于主導地位。科技是降低農產品成本和提高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之一。西方國家為了迎接這場由市場需求變化而帶來的科研投資方向、政策以及技術創新方向的變革,已制定出一系列科技政策,把能否產生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新技術作為能否提高本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地位的一項首要內容。
(5)新技術的產生與擴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政府對農業科技的投資畢竟有限,需要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這就要求國家建立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保護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鼓勵農業科技投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加快農業發展的步伐我認為最重要、最有效的辦法是積極建設鄉鎮企業,鼓勵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為我們的農業生產引入活躍的市場競爭機制,增加農產品的銷路和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吸收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業經營模式的改革和進步。
此外,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技術支持(包括加大廉價生產機器、優良品種等的生產資料的供應,派出高級技術指導人員,開設培訓班等),制定農業生產、銷售、運輸的優惠政策,這些對農業的進步都會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農學通報》20xx年20期
【2】《現代農業科技》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3】高旺盛、瞿振元《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農業現狀論文2
1、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的現狀分析
1.1農業傳感器技術。
農業生產多種多樣,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業對技術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種類繁多、功能強大等特點的農業信息傳感技術也由此應運而生。農業信息傳感器技術依照檢測對象的不同,分為了生命信息傳感器技術與環境信息傳感器技術兩個類別。其中生命信息傳感器技術包括光譜技術、人工嗅覺技術等先進技術,其檢測對象是動、植物生長狀況和病蟲害狀況,比如在使用化肥后,農作物表面的保留物狀況、農作物中各種元素的含量狀況等。環境信息傳感技術主要對綜合環境因素進行檢測。
1.2精細作業技術與智能裝備。
精細作業技術和智能裝備指的是把遙感、GPS、GIS、作物栽培管理決策支持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集合用于精細農業中,使農田里的農作物能實現隨著時間、空間而變化。使用精細作業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減少種植成本。精細作業技術包括機載田間信息采集技術、導航與控制技術、決策模型和處方生成技術等,這些技術不但能夠及時獲取農田里農作物的生長信息,還能智能綜合信息生成決策方案。精細實施技術裝備是精細作業技術發展的產物,是其得以發展推廣的一個主要載體,二者缺一不可。精細實施技術裝備在農作物的播種、施肥等各個生產環節都得到應用,變量播種機、自動施肥機等已經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3農業智能機器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機器人技術的逐漸成熟,農業智能機器人作為一種新型農作工具被廣泛應用起來。農業智能機器人聚自動控制技術、環境建模算法、機器視覺系統等多種技術為一體,逐漸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不同的用途,機器人可以分為播種機器人、采摘機器人、除草機器人、農產品加工類機器人等。現如今AI技術的崛起,農業智能機器人產業也將面臨著大整合,傳統的半自動的農業機器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會被時代淘汰。時至今日,科學技術已經可以幫助許多領域節省很大比例的勞動力成本,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在未來十年,農業領域將有六成以上的工作都能夠用農業智能機器人來代替人力。
2、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業傳感器技術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農業傳感器技術中的主要檢測技術大部分是對靜態屬性的研究,對實時、動態的信息傳感存在真空,在今后的研發農業綜合應用系統方面無法適應。一些虛擬模擬技術的研究也才只是剛剛起步,缺少多點同步檢測和一些多組檢測的方法,在農業環境復雜情況下非常缺乏實用性。中國傳感器的產業結構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許多先進的技術產業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農業傳感器技術的售后產業也存在著問題。
2.2精細作業技術和智能裝備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精細作業技術和智能裝備領域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各個方面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專業技術不足,系統不完善以及經濟方面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未研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體系和精細農業的核心技術,從國外引進的技術針對性不強,成本卻難以控制。智能裝備相關技術嚴重匱乏,技術落后,導致質量不過關,產品定位不明確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無法完全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2.3研究及推廣農業智能機器人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農業機器人的研究有很大的隨意性,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方向進行研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而各個科研機構跟蹤國際熱點進行研究,卻對真正農業機器人起作用的方面不夠重視,使得研究成果與現實的情況不符,研究方向與市場需求不同,減緩了農業機器人推廣的進度。例如,我國大部分地區將農業機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統種植業,忽略了同樣巨大而且經濟效益更高的畜牧業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很少有專業的機器人研究機構涉及農業機器人,不能很好的融合農業生產和機器人技術。
3、推進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的策略提出
3.1加快農業信息技術創新。
建議根據技術實用性不高的問題,當前應該應對的手段就是拓廣農業智能機器人的使用范圍,科研團隊首先得研制出適合農業發展且非常實用的機器人,其次國家采用一定的經濟手段幫助推廣,讓這些高新技術真正的惠及到農業領域。
3.2完善重大工程專項。
要不斷加強我國北斗衛星系統的建設,提高我國的遙感技術,完善我國的地理分析系統,要逐漸擺脫依賴外國衛星數據的現狀,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擁有自己的數據系統。
3.3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發展農業信息化技術要切實與我國自主業務系統匹配到位,與中國的實際國情農業發展的現狀相結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不僅要做到”高大上“更重要的是要同時做到”接地氣“。
4、結語
近年來,農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力,對科學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在研發新技術的同時,要注重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各項因素,解決好現存問題。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正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益增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農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水平與國際水平的距離將會逐步縮小。
參考文獻
[1]王汝偉. 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 江西農業,20xx,(01):134.
[2]陳威,郭書普. 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 農業工程學報,20xx,(22):196-205.
[3]張新民. 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展望[J]. 農業經濟,20xx,(08):35-37.
【中國農業現狀論文】相關文章:
師德師風現狀論文04-11
信息安全現狀論文04-26
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調研報告08-13
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示范報告07-13
熱泵現狀展望的發展論文04-05
關于企業投資現狀的論文04-14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論文03-30
關于倉儲管理現狀的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