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現狀及其治理意義論文
摘要在總結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現狀,分析黑龍江省生態環境治理意義,以期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黑龍江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稻;生態環境;發展現狀;治理意義
1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污染物及城鄉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在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量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田水土流失嚴重,農用水體與土壤污染加劇,野生動植物資源減少,農作物病蟲草害嚴重,農產品中有害物質超標成為普遍[1]。
我國人多地少,近年來由于資源開發利用不科學,導致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據統計,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56萬km2,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37%,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km2。黑龍江省水資源匱乏,每年干旱面積達106.67萬hm2。同時,因不合理不科學用水,農業用水浪費嚴重。
我國有533.33萬hm2農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氣污染,農村環境污染呈蔓延趨勢,廢污水隨意排放,秸稈焚燒,人畜糞便進入河道,水體污染嚴重。
農業生產每年帶來的環境污染也十分驚人。我國化肥年使用量達4124萬t,平均用量在400 kg/hm2以上,鶴崗市郊區年化肥用量達到9256 t,平均化肥用量高達450 kg/hm2。農民幾乎不施用有機肥,連續多年使用化肥,化肥應用指標已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而設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化肥平均利用率僅為40%左右;实拇罅渴褂,使氮素浪費嚴重,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農業污染加劇。
農藥污染也十分嚴重,全國遭受不同程度農藥污染的農田面積超過933.33萬hm2。目前,生產上使用的`農藥品種十分混亂,隨意添加組合的現象十分嚴重。據調查,鶴崗市郊區每年使用農藥達到12 t,除30%~40%左右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進入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使耕地及農產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
農業生產中由于投入品的不合理應用,形成農業面源污染,又稱農業非點源污染。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重金屬以及其他有機和無機污染物質、土壤顆粒等沉積物,從非特定的地點,以不同的形式對大氣、土壤和水體等環境造成污染,尤其是通過農田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滲漏造成水域環境污染。農業生產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而農業面源污染涉及范圍廣、隨機性大、隱蔽性強,因此不易監測,難以量化,控制難度大。
2黑龍江省生態環境治理的意義
資源與環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黑龍江省是東北地區水稻優勢產業帶的主要區域,水稻種植面積233.33萬hm2(2007年),約占東北水稻面積的60%左右,比北方14省市水稻面積的2/5還多,位居全國第九,總產量為1 650萬t,商品率高達952萬t/a。鶴崗市下轄2縣1區,區域內耕地面積47.2萬hm2(包括綏濱縣、蘿北縣及寶泉嶺管局)。水稻種植面積15.67萬hm2,其中寶泉嶺管局11.67萬hm2,縣區4.00萬hm2。水稻平均產量為7.0~7.5 t/hm2,稻谷產量115萬t,其中縣區27.5萬t。
從生態環境上看,黑龍江省發展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由于開發晚、人口密度小、工業化程度低和森林覆蓋率高等原因,該地區空氣清潔,自然環境優越,稻田灌溉用水質量優良。全年冬季嚴寒漫長,夏季作物生育期短,病蟲害種類少,發生程度較輕,本田使用化學農藥數量也少,尤其是對生產綠色稻米影響很大的生育后期農藥使用量遠遠低于南方省市。
黑龍江省生產的粳稻深受國內外銷費者的歡迎,發展生態農業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由于長期掠奪式經營,農藥、化肥超量使用,農田有機肥施用少,耕地質量下降十分嚴重。土壤有機質從5%下降到2%。同時,一家一戶小規模種植方式,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農業生產尤其是水稻生產出現品質下降而出現賣難的現象。加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與建設,促進耕地養護,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鶴崗市水稻生產已發展成為區域內的優勢產業,生產面積逐年擴大。但是,由于水田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溝渠不暢,農藥化肥的盲目大量使用,農業新技術應用面積小,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農業面源污染加劇[3-4]。因此,通過加強水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水稻生產條件,運用優質、高產品種,推廣高產栽培新技術,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提高農民種稻水平,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與農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對于發展該區域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將起到非常重要的意義。
3參考文獻
[1] 劉京希.生態政治理論的方法論原則[J].江海學刊,2001(4):64-69.
[2] 隋維鈞,李惠芝,梁淑華,等.發展綠色農業走農業與生態和諧發展之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S1):79-80,86.
[3] 陳鳳華.淺山退耕區生態型治理模式技術探討[J].內蒙古林業,2002(1):20.
[4] 姚天征.虎嶺小天地——記小流域治理給自然生態帶來的變化[J].河南農業科學,1983(9):38.
【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現狀及其治理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風力發電現狀及其技術發展論文02-06
談生態環境治理的進步與發展論文02-06
我國IPTV現狀與發展趨勢的論文03-04
論文:我國芒果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07-01
城市配送現狀及其發展論文04-19
我國民族法發展意義論文08-09
談我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現狀的發展論文02-02
試論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現狀論文04-24
我國貨運代理業的現狀與發展論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