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中培養(yǎng)聾學生語言能力論文

時間:2021-07-03 17:30:40 論文 我要投稿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中培養(yǎng)聾學生語言能力論文

  【摘 要】在特殊教育領域中,將信息技術與聾校語文教學整合,能激發(fā)聾學生語言表達的興趣,加深聾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聾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中培養(yǎng)聾學生語言能力論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整合;聾學生語言

  【Abstract】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alm, information technique with dea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school integration, ability stir up a deaf student language expression of interest, deepen a deaf student to the language literalness comprehension, exaltation deaf student usage language literalness ability.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Language teaching;Integration;Deaf student’s language

  在聾校,當信息技術與聾校語文課程有效整合的時候,即當語文以與往不同的形態(tài)——可視化、形象化、生活化而展現在聾學生面前的時候,他們不僅掌握了語文知識,同時也相應地提高了語言能力。

  1.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激發(fā)聾學生語言表達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最好老師,也是學習的巨大動力。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是把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與新型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為一體的方法、策略和過程。對于聾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得到一個更為豐富多彩的語言訓練環(huán)境。 從目前的課堂情況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的運用的確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例如,把語文知識變成動態(tài)效果以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像在家看動畫片一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聾學生而言,他們的聽力障礙問題得到了生動形象的視覺補償,在自己喜愛的課堂環(huán)境中,也激活了聾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如在教全日制聾校教材語文18冊第9課《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一文時,教師采用口語、手語傳統(tǒng)教學,所能表達介紹的計算機的功能較粗略,模糊,呆板枯燥,而播放多媒體課件《計算機介紹》,把學生們引到一個生動活潑、色彩鮮艷、有故事情節(jié)的電腦卡通動畫情景中。在這直觀形象、充滿動畫樂趣的畫面中,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學生們那種急于想知道電子計算機更多的功能的心情,誘發(fā)了他們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適時啟發(fā)提問:“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計算機還有哪些功能呢?”聾學生們爭相舉手發(fā)言,聯(lián)想介紹計算機的`其它功能。

  2.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加深聾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語文是百科之本,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各學科各種知識要準確、周密地表述出來,離不開語文。學好語文對于審好題,透徹地理解概念,公理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理解了語言才可以對語文知識更好地吸收。信息技術進入語文課堂,教師加強刺激對象強度及背景的對比度和知覺對象的活動性,從而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達到有效地快速地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深刻。

  如教學第10冊第5單元的寫物篇《翠鳥》時,可適當地對“紅色的小爪”“橄檻色的眼睛”“又尖又長的嘴”等部位不停地閃爍來突出翠鳥美麗外形這一特征,使得學生突破難點,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如在學習《翠鳥》第一段鳥的外形之后,學習第2、3自然段,對課文中出現的“疾飛,輕輕地,停,注視,機靈,露,逃脫,蹬開,飛,叼,貼著,搖晃,蕩漾”等動詞進行認識講解,通過動詞來理解翠鳥的捉魚本領和飛行技術。教師講解后,再回到錄像中來,讓學生對課文中出現的動詞得到進一步深刻理解。

  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們巧用媒體,再現情景,設置問題,啟發(fā)分析。那優(yōu)美的畫面、輕柔的古典音樂、飽含深情的朗誦,將學生帶進如詩如夢、淡雅靜謐的意境。強烈的聲像效果、教師的適時誘導,使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在這特定環(huán)境中那種特殊心態(tài),體驗到作者那種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

  3.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提高聾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有“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要求。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聾學生對字、詞、句的熟記,對句子、課文思想的理解,都必須借助語言來表達。因此,提高聾學生的語言能力必然會促進他們的思維的發(fā)展。如何提高聾學生的語言能力呢?信息技術為學生運用語言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3.1 利用信息技術,能對句段中的文字,處理出語音的強弱、語句的連貫及停頓。

  比如,在連貫的字詞下面劃線,在重點讀的地方用顏色區(qū)分等等,這是教師用最簡單、最鮮明的手段來幫助聾學生理解句段的意思。語音的強弱,讀出了句的重點,語句的連貫和停頓,讀出了句的邏輯關系,讀出了句的思想感情。實踐證明,經過長期不懈地這樣做,聾學生對句子、課文思想的理解更加正確,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說話意思連貫,表達流暢。

  3.2 利用信息技術,可將聲音、圖像與文字一一對應地呈現。

  如對學生進行字、詞教學,按偏旁部首將漢字歸類。對于聾學生來說,教師很難用手語地把字各個偏旁部首準確地表達出來,而用電腦可以把相同的偏旁部首設計為突出的一種顏色,再用慢動作、慢鏡頭把字的偏旁拆開,組合,重復演示,突出強化,效果明顯。使原本用手勢難以表達清楚的字的偏旁歸類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如在教學《北京》一課時,為了有效地達到課內訓練學生朗讀(背誦)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段MTV式的錄像。畫面上展現著北京城內:寬闊的天安門廣場,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城樓,巍然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漂亮的馬路,飛架的立交橋,川流不息的汽車,鮮花簇擁的花壇……畫面隨著一段聲情并茂的朗誦(錄音)而閃現。學生陶醉在迷人的美景中和動聽的配音(部分學生有殘余聽力或有助聽器),思維活躍,教師一邊動態(tài)地呈現這迷人的美景畫面和動聽的配音,重復閃現,學生們一邊跟著畫面的閃現,大聲地朗讀或背誦課文。在一個比一個讀得有感情,一個比一個讀得流利的情境中,他們毫不費力地就把課文背誦下來。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靈活有效地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完成預定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語文教育心理學》,張楚廷、母庚才,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聾校教育學》,王效賢、王明澤,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

  [3] 《聾校語文教學200問》,季佩玉、李宏泰,華夏出版社,1996年

  [4] 《聾教育入門》,程益基、趙錫安、雪湘明,華夏出版社,1993年

  [5] 《現代特殊教育》2008年第4期、2009年第2期

  [6] 《特殊教育》遼寧省教育廳主辦,2000年第4期

  [7] 《中國特殊教育》2008第2期、2007年第2期

  [8] 《廈門特教》2002第1、2期

  [9] 《人民教育》2002第7、9期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中培養(yǎng)聾學生語言能力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論文12-07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論文12-03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論文07-05

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01-23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論文01-10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論文01-10

語文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論文12-08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01-18

在素描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論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