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高校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功能淺析論文
農業高校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應是具有多用途的綜合管理系統,本文從三方面闡述了目前農業高校信息管理系統應具有功能 。
1 科研管理功能
農業高校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最突出的功能就應當是對高校科研項目的管理。
它具體可分為:(1)綜合辦公。用于發布公告和接收與發送各種與高校科研有關的重要信息。(2)個人資料。用于方便對高校在職人員的管理。明確每個人的科研情況。(3)縱、橫項目的申報與管理。它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統的主體因為高校在申報科研項目過程中出的現問題是最多的:第一、申報的項目眾多,但領域單一,學科界限十分明顯。第二、申報內容多存在雷同現象,并且各學科領域發展不平衡。第三、申報者不多,學科單一。第四、高校項目的選題與社會市場需求存在仍存在差距。
為了避免以上四種問題的發生就要通過農業高校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對每一個申報項目的詳細管理。充分發揮科研管理部門在管理項目申報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鼓勵不同項目不同科學領域的申報。科研管理部門首先要通過科研信息管理系統對項目準確定位,然后才能根據具體情況有重點、分層次的對申報進行引導,以確保每一個申報領域都有一定數量的申報項目。針對不同學科的申報項目,科研信息管理系通過對信息資源的集中共享,主要的導向作用表現為:(1)拓寬申報學科領域,有效提高重大項目的競爭力。(2)對于處理雷同申報項目,在充分征求各課題組意見基礎上,對課題重新整合,優化配置軟、硬件。(3)主動對科研功底扎實的青年教師給予優先扶持,充實科研隊伍科研實力,有效地帶動學科和學術梯隊的發展。(4)項目經費管理。通過高校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中的經費管理功能,有效的解決科研經費來源的多層次、多樣性帶來經費管理與核算的復雜性;改善科研經費預算編制不夠合理,缺乏約束力的情況。杜絕了科研經費日常核算存在違規現象,使科研項目結題后對剩余經費管理更加規范,避免了科研項目固定資產重復購置,浪費嚴重現象的發生。(5)科研成果的管理。它可以細分為對論文成果、論文認領、著作成果、研究報告、鑒定成果的管理。既量化了每作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又通過集中和共享加快的科研成果的轉化。(6)知識產權。通過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把知識產權上傳至網絡,可以有效的保證科研工作者自身的利益。(7)獲獎成果。通過上傳成果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進行表彰達到鼓勵工作的目的。
2 培訓農民功能
2.1 網上培訓
通過農業高校“科教興農”管理系統可以做到:(1)培訓內容創新。一直以來農業科技培訓在內容上都存在著“三多三少”現象。即常規農業生產技術內容多,少有特色經作種植技術內容、產中技術指導多,少有產前引導或產后服務技術內容、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多,少有農業法制培訓。為了有效解決“三多三少”問題,就必須努力創新培訓內容。培訓內容要緊密圍繞當地農業結構及特色,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增加特色經濟作物種植技術的比重,加大力度推廣生態防蟲、生態施肥、科學灌溉等高科技生產技術,逐步實現生產無害化、居家清潔化、發展高效化,推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另外在實施農民培訓時還要加強農業生產前、后的技術引導與跟蹤,同時幫助農民解讀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政策、了解農產品市場、制定種植計劃等。(2)培訓方式創新。以往的農業科技培訓常用一些集中授課、辦示范點、情報張貼等老方法,這些培訓方式形式單一、傳遞速度慢、覆蓋面窄,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需求,培訓方式的創新和發展已迫在眉睫。當前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培訓方式的創新要充分運用這一發展成果。進一步發展電化教學,積極運用有線電視、網絡等新傳播方式來培訓農民。同時還要加強農業信息平臺的建設,培訓農民上網技術,大力發展網上購銷。(3)培訓機制創新。過去的農民培訓對于農民的需求和愿望一般都沒有很好地考慮,多是以“填鴨式”的行政命令開展培訓的,這種培訓機制往往不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而收效不大。想要提高培訓新型農民的成果,必須從培訓機制的創新入手。通過網絡匯總信息、傳播信息的功能,大力創辦農民技術協會,使農民技術協會成為國家農技推廣體系向農村深層輻射。加強技術對協會骨干的培訓,通過協會內部會員互學促幫、信息共享,完成對周邊農民的“輻射”培訓。(4)推廣隊伍創新。相對于科技進步、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勢,基層農技人員的知識結構略顯得不足與落后,還多停留在常規農業生產這一層面上,所以要通過農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等來加強“復合型”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強農技推廣人員自身培訓,已成為抓好新型農民培訓的前提和基礎。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與各大農業科研院校的科研對接,加快促進基層農技隊伍知識更新,打造一支業務過硬、服務高效的農業科技隊伍。
2.2 農業信息傳播
為了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就必須要正視大眾傳媒的重要作用,利用它們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實現農業信息及時而廣泛的傳播。農業信息主要包括農產品的流通信息、農業科技信息等方面,其中農產品流通信息主要指與農產品生產、經營、銷售有關的一切信息的總稱。需要注意的是,一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限制了農民媒介消費的能力,致使農民接觸媒體的機會較少,幾乎無法進行信息雙向交流。二農民沒有信息消費的概念和意識,缺乏和媒體有效溝通的動力和能力。三媒體自身對農民渴望需求不夠重視,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涉農平臺,這就使農民無法通過有效的渠道來獲得關心的信息。
農業高校“科教興農”管理系統的網絡媒體的優勢在于能夠讓農民在登陸平臺后免費發布各種供求信息,信息更新速度快,覆蓋面廣,信息來源廣泛,門檻低。同時又具有權威性和可信性,引導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及時、準確地傳播各種農業信息。同時可以通過全面立體,圖文、視頻內容等多種傳播方式,解決農業生產技術的操作性強,單純依靠文字說明無法完整準確地指導農民的問題。
3 輔助政府功能
作為弱質產業的農業,想要取得快速高效的發展是離不開政府指引的。所以“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應采集統一規范的科技、政策、生產、資源環境等信息,從而幫助行政管理部門做出更加科學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決策。
近些年來,我國對與農業相關的信息采集、發布體系的建設工作,十分重視。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第一,信息管理部門較為分散,缺乏統一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農業信息發布體制不健全,信息發布內容滯后,信息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不能很好的滿足基層農村需求。為了克服以上的問題,“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應具有:首先,進一步加強高校主導作用,強化農業信息共享制度,使農業信息發布體系更加全面詳實。對分散的、重復的農業科技信息統一進行協調管理,實現涉農數據信息的廣泛共享與兼容,同時加強農業信息發布的權威性與時效性。第二,探求有效的信息發布方式,多方面推動信息發布。除了文字外,圖片、音頻、視頻都可以作為信息發布的方式,對于重要的各種農業信息要定期、定時的無償發布。第三,在傳播的信息內容上,除了農產品市場信息外,還要將農產品期貨價格等重要信息傳遞給各級政府。只有定期采集、發布各種農業統計數據,對其進行信息現場調查提供及時、準確和實用的數據,才能更好的輔助行政管理部門做出更加科學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決策。
【農業高校科教興農信息管理系統功能淺析論文】相關文章:
信息管理系統論文09-18
信息管理系統論文15篇02-15
信息管理系統開題報告11-19
農業旅游論文12-01
農業發展論文11-04
農業推廣論文11-14
農業保護論文11-26
農業物流論文12-14
循環農業論文03-10